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刚专利>正文

一种纺杯电机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4053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杯电机及其安装方法,纺杯电机包括内置电机定子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壳体上设有电机冷却装置和对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进行润滑的润滑系统。所述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包括轴杆,轴杆上从前向后依次设有纺杯、前轴承、转子和后轴承,所述轴杆通过前轴承和后轴承转动设置在壳体内,后轴承通过后轴向定位法兰密封固定在壳体内,转子与设置在壳体内的定子相配合。在气流纺集中润滑系统支持下,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机代替原有的皮带传动的纺杯轴承后,低成本的半自动接头气流纺机的纺杯速度可以提高到15万转,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纺纱效率。提高纺纱效率。提高纺纱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杯电机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的气流纺纱机
,特别是指一种直接驱动纺杯转动的纺杯电机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纺纱方式主要分为环锭纺和气流纺。气流纺纱原先主要用于牛仔布,现在用途已扩展至床上用品、针织面料、机织面料等场合。随着纺杯速度的提高,气流纺纱在越来越多的场合替代了环锭纺纱的应用。气流纺纱机按接头方式不同分为半自动接头气流纺机和全自动接头气流纺机。每台气流纺机有300

600个纺杯轴承,如果纺杯单电机化以后,每台气流纺机将使用300

600台纺杯电机。
[0003]半自动接头气流纺机——人工辅助,按程序在正常纺纱速度下自动接头半自动接头气流纺机(以下简称“半自动”)一般采用双列向心球纺杯轴承,龙带传动。其优点及缺点都是来源于此:结构简单,但是纺纱速度必须与接头速度一致,高速时接头效率低且接头质量差。另外,无论哪一种半自动气流纺在10万转左右时,均会发生龙带震颤,传动不稳定。一般的解决办法是加大龙带压力,但这样会造成能耗增加、龙带和轴承寿命差。再加上普遍没有采用自动润滑系统,加油周期长(造成轴承寿命短的主因),所以几乎所有半自动气流纺的长期实际纺杯速度都维持在105000rpm以下。
[0004]纺织人都知道:最后工序的纺纱机转速提高10%,工厂净利润就有可能翻一倍。由于高速传动不稳定及轴承损耗严重,现有皮带传动的半自动气流纺的实际纺杯速度存在每分钟110000rpm的天花板障碍。国产半自动单锭价格2500—4000元; 110000rpm

150000rpm只能依靠进口全自动气流纺设备,单锭价格为11000—15000元。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为了达到11万转

15万转的纺杯速度,纺织厂不惜多花数倍价格去购买高价设备。
[0005]全自动接头气流纺机——机械手(工业机器人)辅助降速接头,高速纺纱全自动接头气流纺机(以下简称“全自动”)的纺杯轴承有两种传动方式,一种是径向托轮+轴向气浮传动方式(以下简称托轮式);另一种是磁悬浮轴承+永磁电机(以下简称磁悬浮电机)。为实现高速纺纱的同时仍拥有较好的接头效率和接头质量,这两种全自动都采用“降速接头,高速纺纱”的办法。
[0006]由于单电机传动有实现多品种生产,单产耗电低;由于大幅降速接头,可使用较低等级配棉等优点(托轮式因为轴承采用压缩空气辅助轴向支撑,能耗较高;并且托轮式降速接头幅度有限,故不能使用较低等级配棉),但由于磁悬浮轴承+永磁电机存在成本高、高速永磁电机技术难度高、知识产权壁垒高的难题,至今还没有第二家正式推出单电机传动的气流纺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纺杯电机及其安装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纺杯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壳体上设有电机冷却装置和对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进行润滑的润滑系统。
[0009]所述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包括轴杆,轴杆上从前向后依次设有纺杯、前轴承、转子和后轴承,前轴承外径≥转子外径≥后轴承外径,所述轴杆通过前轴承和后轴承转动设置在壳体内,后轴承通过后轴向定位法兰密封固定在壳体内,转子与设置在壳体内的定子相配合。
[0010]所述前轴承包括前轴承外套,前轴承外套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与轴杆密封连接,前轴承外套的内壁上设有前润滑剂腔,前润滑剂腔与沿径向设置在前轴承外套上的前轴承润滑孔相对应,前轴承外套与轴杆之间设有前保持架和前轴承滚体,前保持架的开口端朝向前润滑剂腔。
[0011]所述后轴承包括后轴承外套,后轴承外套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与轴杆密封连接,后轴承外套的内壁上设有后润滑剂腔,后润滑剂腔与沿径向设置在后轴承外套上的后轴承润滑孔相对应,后轴承外套与轴杆之间设有后保持架和后轴承滚体,后保持架的开口端朝向后润滑剂腔。
[0012]所述后轴承通过凹凸配合机构与后轴向定位法兰相连接;所述凹凸配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后轴承外套上的凸起部和设置在后轴向定位法兰上的凹槽部,凸起部与凹槽部轴向配合。
[0013]所述壳体内沿中心轴线依次设有前孔、定子安装孔和后孔,定子设置在定子安装孔内,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的前轴承和后轴承分别设置在前孔和后孔内,前孔的内壁上设有前环形槽,前环形槽与设置在壳体上的壳体前润滑孔相连通,前环形槽内设有第一C型环,第一C型环的开口Ⅰ与壳体前润滑孔相对应;所述后孔的内壁上设有后环形槽,后环形槽与设置在壳体上的壳体后润滑孔相连通,后环形槽内设有第二C型环,第二C型环的开口Ⅱ与壳体后润滑孔相对应。
[0014]所述定子安装孔对应的壳体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壳体进气孔,定子安装孔对应的壳体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壳体出气孔,第一C型环通过前顶丝与前轴承固定,第二C型环通过后顶丝与后轴承固定。
[0015]所述电机冷却装置包括散热筋板筒,散热筋板筒套设在壳体上且通过壳体固定件与壳体相连接,所述散热筋板筒上设有内部气冷机构,内部气冷机构与设置在壳体上的壳体进气孔、壳体出气孔相对应。
[0016]所述散热筋板筒包括一体成型的筋板和筒体,筋板成发散型设置在筒体上,内部气冷机构包括设置在位于上部的筋板上的散热筋进气孔和设置在位于下部的筋板上的散热筋出气孔,散热筋进气孔与壳体进气孔连通,散热筋出气孔与壳体出气孔连通;位于一侧的筋板上设有筋板前润滑孔和筋板后润滑孔,筋板前润滑孔与设置在壳体上的壳体前润滑孔连通,筋板后润滑孔与设置在壳体上的壳体后润滑孔连通;所述壳体固定件包括连接耳座,连接耳座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散热筋板筒上设有径向设置的顶丝孔。
[0017]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注油容积泵,注油容积泵通过主润滑管连接若干个分配器,分配器通过分润滑管与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连接。
[0018]上述纺杯电机的安装方法,步骤如下:
S1: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插入壳体时,将前轴承外套外表面与前轴承润滑孔相对应位置设为前轴承定位标记,将壳体外表面及壳体前端面与壳体前润滑孔相对应位置设为壳体定位标记,当前轴承外套进入壳体前孔时,使前轴承定位标记对应壳体定位标记,直到前轴承进入到轴向的预定位置,到达此位置表明后轴承与后轴向定位法兰之间的凹凸配合机构正确配合到位,实现前轴承润滑孔与壳体前润滑孔配合连通定位;S2:然后拧紧前顶丝使第一C型环抱紧前轴承外套,拧紧后顶丝使第二C型环抱紧后轴承外套,完成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整体结构在壳体中的固定;S3:将散热筋板筒的前端面与散热筋润滑孔对应位置设为散热筋定位标记,壳体插入散热筋板筒的中心通孔时,使壳体定位标记对应散热筋定位标记,直到壳体进入到轴向的预定位置,到达此位置表明已经完成壳体前润滑孔与筋板前润滑孔的配合连通定位、壳体后润滑孔与筋板后润滑孔的配合连通定位、壳体进气孔与散热筋进气孔的配合连通定位,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杯电机,包括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设有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1),壳体(2)上设有电机冷却装置和对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1)进行润滑的润滑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杯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1)包括轴杆(11),轴杆(11)上从前向后依次设有纺杯(10)、前轴承(5)、转子(4)和后轴承(7),前轴承(5)外径≥转子(4)外径≥后轴承(7)外径,所述轴杆(11)通过前轴承(5)和后轴承(7)设置在壳体(2)内,后轴承(7)通过后轴向定位法兰(54)密封固定在壳体(2)内,转子(4)与设置在壳体(2)内的定子(3)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杯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承(5)包括前轴承外套(18),前轴承外套(18)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密封件(17)、第二密封件(19)与轴杆(11)密封连接,前轴承外套(18)的内壁上设有前润滑剂腔(15),前润滑剂腔(15)与沿径向设置在前轴承外套(18)上的前轴承润滑孔(16)相对应,前轴承外套(18)与轴杆(11)之间设有前保持架(14)和前轴承滚体(20),前保持架(14)的开口端朝向前润滑剂腔(15)。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纺杯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承(7)包括后轴承外套(22),后轴承外套(22)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密封件(28)、第四密封件(27)与轴杆(11)密封连接,后轴承外套(22)的内壁上设有后润滑剂腔(25),后润滑剂腔(25)与沿径向设置在后轴承外套(22)上的后轴承润滑孔(26)相对应,后轴承外套(22)与轴杆(11)之间设有后保持架(24)和后轴承滚体(29),后保持架(24)的开口端朝向后润滑剂腔(2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杯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承(7)通过凹凸配合机构与后轴向定位法兰(54)相连接;所述凹凸配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后轴承外套(22)上的凸起部(59)和设置在后轴向定位法兰(54)上的凹槽部(60),凸起部(59)与凹槽部(60)轴向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纺杯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沿中心轴线依次设有前孔(6)、定子安装孔(32)和后孔(8),定子(3)设置在定子安装孔(32)内,插拔式一体化纺杯轴承转子装置(1)的前轴承(5)和后轴承(7)分别设置在前孔(6)和后孔(8)内,前孔的内壁上设有前环形槽(34),前环形槽(34)与设置在壳体(2)上的壳体前润滑孔(37)相连通,前环形槽(34)内设有第一C型环(35),第一C型环(35)的开口Ⅰ(36)与壳体前润滑孔(37)相对应;所述后孔的内壁上设有后环形槽(39),后环形槽(39)与设置在壳体(2)上的壳体后润滑孔(42)相连通,后环形槽(39)内设有第二C型环(40),第二C型环(40)的开口Ⅱ(41)与壳体后润滑孔(42)相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杯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安装孔对应的壳体(2)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壳体进气孔(44),定子安装孔对应的壳体(2)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壳体出气孔(45),第一C型环(35)通过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