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030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16
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并绕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与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壳体,其具有从径向外侧包围定子的筒状部;轴承,其支承轴,使该轴能够旋转;以及轴承保持架,其被保持于筒状部,对轴承进行支承,在壳体的内周面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槽部,轴承保持架具有被收纳于槽部的外缘部。于槽部的外缘部。于槽部的外缘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公知有如下的马达:通过热压配合将对轴承进行保持的凸缘与壳体固定(例如,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9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通过热压配合将凸缘与壳体固定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粘接剂或螺钉等固定部件,因此一方面可以期待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轻量化,另一方面热压配合后的壳体有可能变形。因此,在以壳体的尺寸为基准而将马达组装于外部设备的情况下,存在无法保证组装精度的问题。
[0008]本技术的一个方式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在抑制壳体的变形的同时使轴承保持架保持于壳体的马达。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并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壳体,其具有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定子的筒状部;轴承,其支承所述轴,使所述轴能够旋转;以及轴承保持架,其被所述筒状部保持,对所述轴承进行支承,在所述壳体的内周面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槽部,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被收纳于所述槽部的外缘部。
[0011]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在抑制壳体的变形的同时使轴承保持架保持于壳体的马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0014]图2是图1的区域II的放大图。
[0015]图3是变形例1的马达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另外,本技术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变
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和数量等不同。
[0017]在各图中,适当示出Z轴。各图的Z轴方向是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一侧)称为“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另一侧)称为“下侧”。另外,上侧和下侧只是用于进行说明的方向,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或“上下方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俯视”是指是从轴向观察的状态。
[0018]【马达】
[0019]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剖视图。马达1具有转子20、定子30、汇流条单元60、壳体40、上侧轴承(轴承)6A、下侧轴承6B以及轴承保持架10,其中,该转子具有轴21。马达1通过从汇流条单元60向上侧延伸的外部连接端子61a与外部设备(控制部)9连接。马达1利用外部设备9对转子20的旋转进行控制。
[0020]【转子】
[0021]转子20绕中心轴线J旋转。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4以及转子磁铁23。轴21以沿上下方向(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着中心轴线J配置。轴21 被上侧轴承6A和下侧轴承6B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
[0022]转子铁芯24固定于轴21。转子铁芯24沿周向包围轴21。转子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4。更详细而言,转子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4的沿周向的外侧面。转子铁芯24和转子磁铁23与轴21一起旋转。
[0023]【定子】
[0024]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包围转子20的径向外侧。定子30 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2以及线圈33。绝缘件32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绝缘件32覆盖定子铁芯31的至少一部分。在驱动马达1时,线圈33对定子铁芯31 进行励磁。线圈33是通过卷绕线圈线(省略图示)而构成的。线圈线隔着绝缘件32 卷绕于定子铁芯31的齿部。线圈线的端部被引出到上侧。
[0025]【汇流条单元】
[0026]汇流条单元60在轴向上位于定子30与轴承保持架10之间。即,汇流条单元60 位于定子30的上侧且轴承保持架10的下侧。汇流条单元60具有多个汇流条61和对汇流条61进行保持的汇流条保持架62。汇流条61与从定子30引出的线圈线连接。汇流条61的一部分作为外部连接端子61a,贯穿轴承保持架10而向上侧延伸。外部连接端子61a与对向定子30的线圈33的通电进行控制的外部设备9连接。另外,汇流条单元60也可以位于轴承保持架10的上侧。
[0027]【上侧轴承和下侧轴承】
[0028]上侧轴承6A将轴21的上端部21a支承为能够旋转。上侧轴承6A位于定子30 的上侧。上侧轴承6A被轴承保持架10支承。下侧轴承6B将轴21的下端部21b支承为能够旋转。下侧轴承6B位于定子30的下侧。下侧轴承6B被壳体40的下侧轴承保持部48支承。
[0029]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轴承6A和下侧轴承6B是球轴承。但是,上侧轴承6A 和下侧
轴承6B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轴承。
[0030]【壳体】
[0031]壳体40呈向上侧(+Z侧)开口的筒状。壳体40收纳转子20和定子30。壳体 40具有筒状部45、底部49以及下侧轴承保持部48。另外,壳体40也可以是不具有底部49的筒状部件。在该情况下,在壳体40的下侧的开口另外安装有对轴承进行保持的轴承保持架。
[0032]筒状部45从径向外侧包围定子30。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45呈圆筒状。在筒状部45的内周面45c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槽部44。
[0033]图2是图1的区域II的放大图。槽部44具有:底面44a,其朝向径向内侧;上侧槽壁面(上侧的槽壁面)44b,其从底面44a的上端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及下侧槽壁面(下侧的槽壁面)44c,其从底面44a的下端向径向内侧延伸。上侧槽壁面44b 朝向轴向下侧。另外,下侧槽壁面44c朝向轴向上侧。底面44a、上侧槽壁面44b以及下侧槽壁面44c以同样的宽度沿周向延伸。
[0034]在内周面45c设置有朝向上侧的台阶面41。台阶面41沿周向以同样的宽度延伸。台阶面41位于槽部44的下侧。另外,台阶面41与槽部44的下侧槽壁面44c位于同一平面,与下侧槽壁面44c相连。即,台阶面41是在槽部44的下侧槽壁面44c向径向内侧延长的面。
[0035]在内周面45c设置有位于比槽部44靠下侧的位置的下侧内周面45e和位于比槽部44靠上侧的位置的上侧内周面45d。如上所述,在槽部44的下侧槽壁面44c设置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台阶面41,因此上侧内周面45d的内径比下侧内周面45e的内径大。
[0036]如图1所示,在下侧内周面45e固定有定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并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壳体,其具有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定子的筒状部;轴承,其支承所述轴,使所述轴能够旋转;以及轴承保持架,其被所述筒状部保持,对所述轴承进行支承,在所述壳体的内周面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槽部,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被收纳于所述槽部的外缘部,所述外缘部与所述槽部的上侧和下侧的槽壁面中的至少一方在轴向上隔着间隙对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槽部的朝向径向内侧的底面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介于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轴承保持架之间,将所述外缘部向所述槽部的上侧或下侧的槽壁面按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设置有位于比所述槽部靠下侧的位置的下侧内周面和位于比所述槽部靠上侧的位置的上侧内周面,所述下侧内周面的内径与所述上侧内周面的内径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雄策二之宫优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