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流速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403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速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利用阀塞(102)来控制流过流体通道(36)的压力流体的流速,该阀塞(102)用于打开/关闭所述流体通道(36),所述装置包括:脉动消减机构(24),用于减小由流过所述流体通道(36)的所述压力流体的脉动而引起的压力波动,所述脉动消减机构(24)包括多个从所述流体通道(36)的内壁上凸出的凸起(177a至177f)。(*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low control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vice for flow control, through the use of the valve plug (102) to control the flow through the fluid passage (36) of the flow rate of the fluid pressure, the valve plug (102) to open / close the fluid channel (36), wherein the device comprises a pulsating mechanism (24), cut to reduce the the flow through the fluid passage (36) pressure fluctuation of the fluid pressure pulsation caused by the pulsation, reduction mechanism (24)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luid from the channel (36)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nvex convex (177a to 177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速控制装置,该流速控制装置能够减弱压力流体流过流道的脉动,且该流速控制装置能够非常精确地控制压力流体的流速。
技术介绍
图10所示为用于控制流体流过流道的流速的流速控制系统。流速控制系统1包括泵3,该泵3泵送和供给储存在罐2内的压力流体;打开/关闭阀5,该打开/关闭阀5通过管通道4与该泵3的下游侧相连,且该打开/关闭阀5打开/关闭用于使压力流体通过该泵3供给的流体通道;以及流速控制阀7,该流速控制阀7通过管通道6与该打开/关闭阀5的下游侧相连,且该流速控制阀控制压力流体流过流体通道的流速。在流速控制阀7的下游侧提供有流速传感器8,该流速传感器8检测流过该流体通道的压力流体的流速。根据该流速传感器8提供的检测信号,在指示器9上表示出压力流体流过该流体通道的流速。电动气动调节器11通过管通道12与流速控制阀7相连,用于调节从压缩气源10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以便使流速控制阀7的先导室有预定的先导压力。该电动气动调节器11根据控制器13发出的控制信号而将由压缩气源10供给的空气控制为具有预定压力,从而使该压力成为先导压力。下面将示意说明上述普通流速控制系统1的工作。压力流体储存在罐2内,并通过泵3供给。当打开/关闭阀5打开时,压力流体引入流速控制阀7。先导压力通过电动气动调节器11而调节成具有预定压力,并引入流速控制阀7的控制室。在流速控制阀7中,未示出阀塞的阀打开程度通过使引入控制室的控制压力与由打开/关闭阀5供给的压力流体的压力(主压力)平衡而进行控制。因此,在流速控制阀7中,阀塞的阀打开程度通过使根据控制器13发出的控制信号而控制的控制压力与由打开/关闭阀5供给的压力流体的主压力平衡而进行调节。在控制成具有与阀塞的阀打开程度相对应的流速后,提供该压力流体。来自流速控制阀7的压力流体的流量由流速传感器8检测,该检测的流速表示在指示器9上。不过,在上述普通流速控制系统1中,流速控制阀7的阀打开程度由电动气动调节器11的气动压力(先导压力)控制。因此,当控制未示出的阀塞的阀打开程度时,由于响应延迟,在流速中出现一些偏差,因此难于稳定地控制流速。而且,在普通的流速控制系统1中,流体操作装置之间的管道通道通过管通道4、6相连,该流体操作装置例如包括打开/关闭阀5、流速控制阀7以及电动气动调节器11。因此,管道操作复杂,安装区域增加,且工作空间增大。而且,在普通的流速控制系统1中,例如由于泵的供给操作,在由打开/关闭阀5供给的压力流体中出现一些压力波动,例如脉动,因此,很难通过流速控制阀7稳定地控制流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总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速控制装置,该流速控制装置能够消除在控制阀塞的阀打开程度时的任何响应延迟,减小整个装置的尺寸,并减小安装空间。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速控制装置,该流速控制装置能够减小压力波动例如脉动,并稳定地控制压力流体的流速。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速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利用阀塞来控制流过流体通道的压力流体的流速,该阀塞用于打开/关闭所述流体通道,所述装置包括脉动消减机构,用于减小由流过所述流体通道的所述压力流体的脉动而引起的压力波动,所述脉动消减机构包括多个从所述流体通道的内壁上凸出的凸起。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多个凸起沿所述流体通道的轴向螺旋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各所述凸起有基本梯形形状,所述梯形形状的宽度从所述流体通道的所述内壁朝着所述流体通道的中心逐渐变宽。根据本专利技术,各所述凸起在所述宽度最宽的端头处形成有斜切弯曲部分和凹口。通过下面的说明并结合附图,能够更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中通过示例的实例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流速控制装置的局部省略的垂直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流速控制装置的脉动平衡部分的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流速控制装置的流速控制机构的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图4是表示流速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中所示的流速控制装置包含于该流速控制系统中;图5是表示图4中所示的流速控制系统的一个变化实施例的结构的方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流速控制装置的局部省略的垂直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6中所示的流速控制装置的脉动平衡部分的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图6所示的流速控制装置的流体通道中的内壁上的多个消波凸起的透视图;图9是沿图6中的线IX-IX的垂直剖视图;以及图10是表示普通的流速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参考标号20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流速控制阀。流速控制阀20包括接头部分22,未示出的管可拆卸地与该接头部分22相连,同时彼此间开预定距离;脉动削减机构24,该脉动削减机构24在该接头部分22的轴向一侧处;以及流速控制机构26,该流速控制机构在该接头部分22的轴向另一侧处。流速控制装置20由装配成一体的接头部分22、脉动削减机构24和流速控制机构26构成。接头部分22有第一接头本体30,该第一接头本体30有在一端处的第一孔28;以及第二接头本体34,该第二接头本体34有在另一端处的第二孔32。在通过密封件而基本同轴相连的第一和第二接头本体30、34中提供有流体通道36,用于与第一孔28和第二孔32连通。而且,接头部分22包括内部件40和锁定螺母42。该内部件40分别与第一孔28以及第二孔32啮合,并插入管38的开口内。该锁定螺母42拧入在第一和第二接头本体30、34的端部刻成的螺纹槽内,从而在管38的连接部分处保持液体密封。脉动削减机构24布置在接头部分22上,并布置成靠近第一孔28。该脉动削减机构24有壳体46,该壳体46通过连接多个块部件而构成,该块部件包括布置在上部位置的阀帽44。空气通过与压缩气源48相连的压力流体供给孔50而供给到阀帽44内。在该阀帽44中提供有压力调节部分54,用于将由压力流体供给孔50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调节成有预定压力,并使该压力调节后的空气流向通道52。在压力调节部分54中,来自压力流体供给孔50的空气供给隔膜室(未示出)。由未示出的压力调节手柄调节的弹簧部件的弹簧力与由于引入隔膜室内的压力流体的压力而挤压隔膜(未示出)的挤压力相平衡。未示出的阀杆和阀塞在未示出的隔膜的弯曲作用下移动。因此,能够将由压力流体供给孔50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调节成有合适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壳体46的下面提供有脉动平衡部分58,以便操作阀塞56,从而根据来自压力调节部分54的空气而打开/关闭流体通道36(ON/OFF操作)。如图2所示,压力室60有脉动平衡部分58,来自压力调节部分54的空气(控制空气)通过通道52引入该压力室60。对着流体通道36的阀部件62通过引入该压力室60中的空气而移动。阀部件62有滑板68,该滑板68布置在上部第一隔膜68和底部第二隔膜66之间,并可沿垂向方向移动;阀塞56,该阀塞56通过螺纹件70与滑板68的底侧中心部分相连,且该阀塞56能够接近或远离形成于壳体46上的座部分72;密封件74,该密封件74安装在滑板68的外周表面上的环形槽中;以及中间部件78,该中间部件78插入滑板68和阀塞56之间,且该中间部件78通过与形成于壳体46上的倾斜表面76接触而起到止动器的作用。第一隔膜64例如由橡胶材料形成,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速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利用阀塞(102)来控制流过流体通道(36)的压力流体的流速,该阀塞(102)用于打开/关闭所述流体通道(36),所述装置包括:脉动消减机构(24),用于减小由流过所述流体通道(36)的所述压力流体的脉动而 引起的压力波动,所述脉动消减机构(24)包括多个从所述流体通道(36)的内壁上凸出的凸起(177a至177f)。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野喜弘内野正铃木贵光
申请(专利权)人:SM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