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韧性的Ni
‑
Mo
‑
Cr系钢及预备热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备热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低温韧性的Ni
‑
Mo
‑
Cr系钢及预备热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低合金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生产成本较低、且工艺易于控制,同时,合金元素含量低,具有一定的抗中子辐射能力,成为制造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及其零部件(如顶盖、筒体、法兰、封头等)的主要材料。核电站内部的特殊环境,要求核电压力容器用钢具备良好的强度与韧性匹配、较低的脆性转变温度、较高的疲劳强度,同时具有长期的抗中子辐射能力。
[0003]为确保核电用钢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工程上通常采用成熟钢种作为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及其零部件材料。最早使用C
‑
Mn钢锻件,之后发展为C
‑
Mn
‑
Mo钢。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Ni元素开发出Mn
‑
Mo
‑
Ni系低合金高强钢(以SA508Gr.3钢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Ni
‑
Mo
‑
Cr系钢低温韧性的预备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针对的Ni
‑
Mo
‑
Cr钢锭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0.15~0.12%C、2.0~2.5%Cr、3.5~3.7%Ni、0.5%Mo、0.1~0.3%Si、0.1~0.3%Mn,其余为Fe,该预备热处理工艺包含:(1)高温均匀化处理:将所述Ni
‑
Mo
‑
Cr钢锭在惰性气体保护炉中加热至Ac3以上150~250℃范围内,保温30min,进行均匀化处理,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2)预备热处理一:依次进行高温锻造、淬火、回火、冷却;其中,所述高温锻造,为:将钢锭从惰性气体保护炉中取出,立即进行高温锻造,锻造比为6~9,终锻温度为960~980℃;所述淬火,为:在所述高温锻造后立即将钢锭浸入60
±
15℃淬火油中冷却至室温,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所述回火,为:对淬火后钢锭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在T
再
范围内,保温2~4h;所述冷却,为:将所述回火后的钢锭先随炉冷却至400℃,然后将钢锭取出进行空冷;(3)预备热处理二:依次进行加热、二次锻造、二次淬火、二次回火、二次冷却;其中,所述加热,为:经所述预备热处理一的工艺后,将钢锭重新放入惰性气体保护炉中进行加热,温度在Ac3以上20~50℃范围内,保温20~30min;所述二次锻造,为:将钢锭从惰性气体保护炉中取出,立即进行锻造,锻造比为3~5,终锻温度为850~870℃;所述二次淬火,为:经所述二次锻造后立即将钢锭浸入60
±
15℃淬火油中冷却至室温,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所述二次回火,为:对所述二次淬火后的钢锭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在T
再
范围内,保温2~4h;所述二次冷却,为:经所述二次回火后的钢锭先随炉冷却至400℃,之后将钢锭取出进行空冷,得到低温韧性的Ni
‑
Mo
‑
Cr系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备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高温均匀化处理加热的温度为1150℃;在步骤(2)和(3)中,回火温度均为640~680℃;在步骤(3)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900~9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备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预备热处理工艺得到的低温韧性的Ni
‑
Mo
‑
Cr系钢,低温韧脆性转变温度为
‑
120~
‑
110℃。4.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备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预备热处理工艺得到的低温韧性的Ni
‑
Mo
‑
Cr系钢,屈服强度σ
s
为455~501MPa,抗拉强度σ
b
=575~635MPa,断裂韧性K
1C
=150~15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勋,施丛国,吴为臻,孟东容,李京泽,赵巧绒,
申请(专利权)人:西京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