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模,包括水模隔板,其前后两个端面具有内陷的水模容水部,并与隔膜层形成压滤室,所述端面位于水模容水部之外的水模边框部固定有压紧部,覆盖水模边框部的所述隔膜层至少部分由压紧部与水模边框部夹持固定,并且所述隔膜层被夹持的部分呈具有一定宽度的闭合带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膈膜层容易受损并且水模压滤效率较低的情况。水模压滤效率较低的情况。水模压滤效率较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模,主要应用在泥浆压滤的
技术介绍
[0002]压滤机利用一种特殊的过滤介质,对对象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液体渗析出来的一种机械设备,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压滤机的过滤机构主要是由多个交替并排的料膜以及水模组成,相邻的料模以及水模由压滤机的压紧机构压紧,将泥浆料注入至料模隔板与滤布之间的容料室,通过容料室对泥浆料的初步压滤过滤部分水分,然后将压滤水注入至水模隔板与隔膜层之间的压滤室,通过压滤室的逐步膨胀对容料室压滤过滤水分,最终泥浆料形成料饼,其中压滤室的挤压过滤为最主要的压滤手段,并决定泥浆料的过滤效果。
[0003]现有技术中,隔膜层位于水模隔板的端面范围的部分是覆盖并非固定在端面,压滤室的密封依赖于水模与料模之间的压紧,因此由压滤水携带的杂质尤其是固体颗粒杂质容易进入隔膜层以及水模隔板端面对应隔膜层的部分之间,这就会造成隔膜层被压紧的部分为非平整状,并在高压挤压下出现变形甚至破损的问题,压滤室的密封性遭到破坏,并使泥浆料受到的压滤效果受到影响。另外,水模与料模之间打开会解除压滤室的密封,因此当完成压滤后必须将压滤室内的压滤水排空,若提前将水模与料膜打开,压滤水会由隔膜层与水模隔板端面之间渗出并渗入滤饼,而压滤室排空压滤水的耗时较长,影响到压滤效率。
[0004]例如现有技术公开号CN104225985A公开了一种高压压滤装置,其水模的两个侧面中至少一个设有水模容料部,水模容料部设有若干进水孔,进水总道一端作为水模的入口,另一端向水模内部延伸并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水模容料部表面依次覆盖隔膜胶皮和水模滤布,沿所述水模容料部的边缘还设置有用于将隔膜胶皮、水模滤布、料模滤布压紧实现密封作用的凸台,提高料模和水模在合模及压滤时的密封性能,防止泄漏。该水模的隔膜胶皮(隔膜层)覆盖在水模容料部表面,其与水模的侧面之间并非密封,压滤室的密封也完全依赖于水模的凸台与料膜在合模时相互压紧,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0005]又例如现有技术公开号CN107050947A公开了一种深度脱水压滤装置,隔膜滤板的两侧面设有凹弧形或折弯型的容料部,非隔膜滤板面向隔膜滤板的一侧覆盖有滤布,滤布和非隔膜滤板之间设置有冲孔板,隔膜滤板的两侧面覆盖有弹性的隔膜,隔膜可以为实心隔膜或空心隔膜,隔膜与隔膜滤板的固定连接点位于所述容水空腔之外,可以只设置于隔膜滤板的顶面或顶部边框侧面,隔膜的另一端是自由垂直下落的,当隔膜滤板和非隔膜滤板贴合时,将隔膜夹紧在隔膜滤板和非隔膜滤板之间。虽然隔膜(隔膜层)与隔膜滤板(水模隔板)之间具有固定连接点,但是固定连接点并非位于隔膜与隔膜滤板形成压滤室的边缘处,并且隔膜与隔膜滤板之间以点进行固定连接并不密封,因此上述提及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模,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膈膜层容易受损并且水模压滤效率较低的情况。
[0007]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水模,包括水模隔板,其前后两个端面具有内陷的水模容水部,并与隔膜层形成压滤室,所述端面位于水模容水部之外的水模边框部固定有压紧部,覆盖水模边框部的所述隔膜层至少部分由压紧部与水模边框部夹持固定,并且所述隔膜层被夹持的部分呈具有一定宽度的闭合带状。
[0009]现有技术之中,大部分固体颗粒杂质是由压滤水携带进入并残留在压滤室内,例如沙粒、黏土等,固体颗粒杂质进入隔膜层与水模边框部之间后,隔膜层会出现局部“鼓包”的现象,在合模的高压作用之下,造成“鼓包”处的隔膜层变形(大部分为不可逆的变形)甚至破损被开口的情况,一方面隔膜层的使用寿命缩短,另一方面经不可逆损伤的隔膜层可能会影响到压滤室的密封性,即在注入压滤水时出现渗水现象,导致泥浆料的压滤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对于本技术而言,水模无论是处于合模状态(水模与料模之间紧压)还是非合模状态(水模与料模之间打开),由于覆盖水模边框部的隔膜层部分被夹持固定,压滤室始终处于密封状态,固体颗粒杂质无法进入隔膜层与水模边框部之间,解决了相关技术问题。
[0010]另外,水模处于非合模状态时压滤室依然为封闭状态,因此完成压滤后无须将压滤室内的压滤水完全排空,只要将注入压滤水的管道卸压后打开水模与料模卸下料饼即可,而现有技术之中压滤室完全排空压滤水通常需要大约10分钟,值得注意的是,当进行下一轮压滤时,泥浆料高压注入料模时,压滤室受到逐渐膨胀的容料室的挤压,部分压滤水回流压缩压滤室体积,待泥浆料注入完毕后再输入部分压滤水即可,相比现有技术之中压滤室由空腔注入压滤水至满腔,用时也得到缩短,两者相结合,每一次压滤的总耗时得到大幅度缩减,压滤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模隔板的两个端面设有水模透水层,其固定在所述压紧部背向水模边框部的外端面,所述水模透水层具有一定可维持的厚度并可流通水。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模透水层包括多层并排固定的筛网,因此具有一定厚度,对于筛网的材质通常分为金属丝类或纤维丝类,考虑到合模时高压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耐高压强度,优选金属丝类材质,在合模状态下水模透水层依然可维持其厚度不变并且可容水流通。水模透水层主要是配合料膜协同作用的,水模与料模相互压紧处于合模状态之后,泥浆料无论是受到容料室自身挤压从而压滤的水分还是受到压滤室挤压从而压滤的水分,其中一部分可由水模透水层排出,即在料模原有的排水孔之外新增了一个排水渠道,因此可以提高泥浆料的压滤效率。
[0013]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现有技术之中,水模透水层的安装设置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若没有压紧部,水模透水层与隔膜层接触,合模时料模、水模透水层、隔膜层、水模边框部四者被压紧,水模透水层的由金属丝类编制而成的筛网,其表面并非光滑面而是网格状粗糙面,因此在高压作用下势必会对隔膜层会造成损伤。而且,水模透水层的筛网也并非平整面,而是不规则的曲面,即使合模状态时水模透水层被压紧的部分会被压平,但是其对隔膜
层的挤压作用力依然存在区间变化,这也会加剧隔膜层的损伤。
[0014]另外,泥浆料在压滤过程中由水料混合物逐渐过滤水分最终成固体状的滤饼,泥浆料中固体物质成分较多,若逐步排水的“泥浆料”表面裸露出较为尖锐的固体物质(例如块状、粒状的岩类),则可能容易出现刺破隔膜层的情况,而且在现有技术之中,综合考虑隔膜层的耐受强度以及保护隔膜层的因素,由于这个问题压滤室无法实施超高压注入压滤水。而本技术在隔膜层与滤布之间设置的水模透水层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水模透水层还可以起到对隔膜层的保护作用,以避免“泥浆料”局部尖锐的表面直接作用在隔膜层。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模透水层至少一部分裸露出所述水模隔板的端面,裸露出的部分对水流具有更好的导向性,加快排水速度。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紧部为闭合结构,其背向所述水模隔板的外端面由内围至中围逐渐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模,包括水模隔板,其前后两个端面具有内陷的水模容水部,并与隔膜层形成压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位于水模容水部之外的水模边框部固定有压紧部,覆盖水模边框部的所述隔膜层至少部分由压紧部与水模边框部夹持固定,并且所述隔膜层被夹持的部分呈具有一定宽度的闭合带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模隔板的两个端面设有水模透水层,其固定在所述压紧部背向水模边框部的外端面,所述水模透水层具有一定可维持的厚度并可流通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模透水层包括多层并排固定的筛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为闭合结构,其背向所述水模隔板的外端面由内围至中围逐渐隆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的内端面,其内围至中围的部分与所述水模边框部的表面具有间隙。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国钟,蔡晶弟,李伟,张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