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353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所述蜂窝体至少具有小火区和大火区,所述小火区和所述大火区均设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孔隙,其中在所述蜂窝体上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位于所述小火区与所述大火区的分界处,用于阻止所述小火区与所述大火区发生燃气互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蜂窝体,通过在大火区与小火区的分界处增设分隔部,使小火区与大火区不串气,保证蜂窝体在小火烹饪时,小火区靠近大火区的一侧内环燃气不会逸散至大火区,从而保证小火燃烧状态,显著提升小火烹饪时的热效率。提升小火烹饪时的热效率。提升小火烹饪时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红外燃烧器并且能够防止内外环串气的蜂窝体。

技术介绍

[0002]红外灶因其烹饪时较好的加热均匀性、其尾气中较低的CO排放、较好的抗风性能以及较高的热效率而在市场受到欢迎。市面上红外灶其蜂窝发热体以金属材质和陶瓷板为主,其中金属材质的蜂窝发热体多为一根或多根带特征的金属带料盘绕而成。
[0003]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专利技术专利CN110207238A提出了一种高孔隙率蜂窝发热体,蜂窝体由一根带凸起特征的金属带料盘绕而成,凸起特征为两种,盘绕时每种特征盘绕一圈,每圈凸起特征间隔设置,且凸起为镂空状,镂空状的结构使蜂窝体的孔隙率较高,大火燃烧时,内外环的火孔热强度相近,蜂窝体效率较高。但是,因为凸起特征为镂空状,在使用内环小火时,内环小火的径向最外侧1

2圈的部分燃气会从内环通过镂空结构逸散至外环,造成内环最外1

2圈呈现烧不红的情况,影响小火的燃烧效果,尤其是在燃烧器为提高烹饪体验减小内环面积的情况下(即减小内环面积来减小内环负荷,使小火更小,提高燃烧器大小火的调节裕度),也影响了小火状态时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保证小火区与大火区不串气,并且小火时热效率更高。
[0005]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所述蜂窝体至少具有小火区和大火区,所述小火区和所述大火区均设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孔隙,其中在所述蜂窝体上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位于所述小火区与所述大火区的分界处,用于阻止所述小火区与所述大火区发生燃气互串。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金属带料,所述金属带料设有若干镂空凸起,所述金属带料盘绕形成具有复数个盘绕圈的所述蜂窝体,在所述盘绕圈的径向内侧和/或径向外侧形成有若干所述孔隙,全部所述盘绕圈沿径向方向由内至外划分为所述小火区和所述大火区;所述分隔部为平带,所述平带盘绕在构成所述小火区与所述大火区分界处的所述盘绕圈上。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小火区与所述大火区之间具有中火区,在构成所述中火区与所述小火区分界处的所述盘绕圈上绕设有所述平带,在构成所述中火区与所述大火区分界处的所述盘绕圈上绕设有所述平带。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带的盘绕圈数为至少一圈。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镂空凸起具有侧向开口,所述侧向开口连通位于其径向外侧的相邻所述孔隙,所述平带覆盖位于其径向内侧的相邻所述侧向开口,并且所述平带抵接位于其径向外侧的相邻所述镂空凸起。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镂空凸起为对所述金属带料冲压形成并限定出所述侧向开口,并且所述镂空凸起的上下两端与所述金属带料切割分离以限定出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金属带料,所述金属带料包括两个凸起段、及连接两个所述凸起段的平带段,在所述凸起段上设有若干镂空凸起,两个所述凸起段盘绕后分别形成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小火区和所述大火区,所述平带段构成所述分隔部,并且所述平带段盘绕后形成所述小火区与所述大火区的分界处。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金属带料,所述金属带料包括三个凸起段和构成所述分隔部的平带段,在所述凸起段上设有若干镂空凸起,靠中间所述凸起段的一端通过所述平带段连接靠内所述凸起段,另一端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平带段连接靠外所述凸起段,三个所述凸起段盘绕后分别形成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小火区、中火区和所述大火区,靠内所述平带段盘绕后成所述小火区与所述中火区的分界处,靠外所述平带段盘绕后成所述大火区与所述中火区的分界处。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带段的盘绕圈数为至少一圈。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镂空凸起具有侧向开口,所述侧向开口连通位于其径向外侧的相邻所述孔隙,所述平带段覆盖位于其径向内侧的相邻所述侧向开口,并且所述平带段抵接位于其径向外侧的相邻所述镂空凸起。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镂空凸起为对所述凸起段冲压形成并限定出所述侧向开口,并且所述镂空凸起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凸起段切割分离以限定出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的蜂窝体,通过在大火区与小火区的分界处增设分隔部,使小火区与大火区不串气,保证蜂窝体在小火烹饪时,小火区靠近大火区的一侧内环燃气不会逸散至大火区,从而保证小火燃烧状态,显著提升小火烹饪时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蜂窝体的俯视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蜂窝体在盘绕过程中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金属带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金属带料在第一镂空凸起位置的剖视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金属带料在第二镂空凸起位置的剖视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蜂窝体在盘绕过程中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蜂窝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27]实施例1
[0028]参见图1

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该蜂窝体至少具有小火区11
和大火区12,本实施例以蜂窝体只具有小火区11和大火区12为例,即蜂窝体只具有小火和大火两者燃烧形态。在小火区11和大火区12均设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孔隙2,以使燃烧能够在孔隙2的上端燃烧,并且保证蜂窝体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保证小火和大火时的燃烧热效率。优选地,在蜂窝体上设有分隔部3,该分隔部3位于小火区11与大火区12的分界处,用于阻止小火区11与大火区12发生燃气互串,这样,分隔部3的设置,在大火区12与小火区11的分界处形成一个实体的屏障,保证蜂窝体在小火烹饪时,小火区11靠近大火区12的一侧内环燃气不会逸散至大火区12,从而保证小火燃烧状态,显著提升小火烹饪时的热效率。
[0029]可见,本实施例的蜂窝体,通过在大火区12与小火区11的分界处增设分隔部3,使得小火区11与大火区12不串气,保证蜂窝体在小火烹饪时,小火区11靠近大火区12的一侧内环燃气不会逸散至大火区12,从而保证小火燃烧状态,显著提升小火烹饪时的热效率。
[0030]参见图1

3,具体地,蜂窝体包括金属带料4和分隔部3,金属带料4设有若干镂空凸起41,金属带料4盘绕形成具有复数个盘绕圈5的蜂窝体,在盘绕圈5的径向内侧和/或径向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所述蜂窝体至少具有小火区(11)和大火区(12),所述小火区(11)和所述大火区(12)均设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孔隙(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蜂窝体上设有分隔部(3),所述分隔部(3)位于所述小火区(11)与所述大火区(12)的分界处,用于阻止所述小火区(11)与所述大火区(12)发生燃气互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带料(4),所述金属带料(4)设有若干镂空凸起(41),所述金属带料(4)盘绕形成具有复数个盘绕圈(5)的所述蜂窝体,在所述盘绕圈(5)的径向内侧和/或径向外侧形成有若干所述孔隙(2),全部所述盘绕圈(5)沿径向方向由内至外划分为所述小火区(11)和所述大火区(12);所述分隔部(3)为平带,所述平带盘绕在构成所述小火区(11)与所述大火区(12)分界处的所述盘绕圈(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火区(11)与所述大火区(12)之间具有中火区(13),在构成所述中火区(13)与所述小火区(11)分界处的所述盘绕圈(5)上绕设有所述平带,在构成所述中火区(13)与所述大火区(12)分界处的所述盘绕圈(5)上绕设有所述平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带的盘绕圈数为至少一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凸起(41)具有侧向开口(411),所述侧向开口(411)连通位于其径向外侧的相邻所述孔隙(2),所述平带覆盖位于其径向内侧的相邻所述侧向开口(411),并且所述平带抵接位于其径向外侧的相邻所述镂空凸起(4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凸起(41)为对所述金属带料(4)冲压形成并限定出所述侧向开口(411),并且所述镂空凸起(41)的上下两端与所述金属带料(4)切割分离以限定出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分隔部的蜂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陈琦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