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减震的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折叠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减震的车架。
技术介绍
[0002]折叠车是属于自行车的一个分类,一般折叠车有车架折叠关节和立管折叠关节构成。通过车架折叠,将前后两轮对折在一起,可减少45%左右的长度。整车在折叠后可放入登机箱和折叠包内,以及汽车的后备箱。在折叠的使用过程中也不需要借助外来工具,可通过手动自行将车折叠展开或自行折叠。在折叠后通过座杆做为支撑点以使折叠后能立稳。现有的折叠车仅在后车架与后座之间设置减震器进行减震,减震效果差,仅能对后座上的人员进行减震,骑行人员所感受到的震动仍然很强烈,在车子行驶过程中,颠簸路面与轮胎直接接触并将震动传导至整个车架,颠簸程度高,骑行人员舒适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减震的车架,包括前车架,前车架与减震机构连接,减震机构与立架连接,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移动杆、套杆、撑杆、摆动杆及减震器A,所述摆动杆的一端与立架铰接,摆动杆的另一端与撑杆的一端铰接,撑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杆的一端铰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减震的车架,包括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前车架与减震机构连接,减震机构与立架连接,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移动杆、套杆、撑杆、摆动杆及减震器A,所述摆动杆的一端与立架铰接,摆动杆的另一端与撑杆的一端铰接,撑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杆的一端铰接,移动杆的另一端插入套杆内且移动杆与套杆内壁为滑动连接,套杆固定在立架上,立架与减震器A的一端铰接,减震器A的另一端与撑杆铰接,撑杆与前车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减震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与后车架连接,后车架与后座连接,后座与减震器B的一端铰接,减震器B的另一端与后车架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减震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上设有座垫,所述后车架的端部设有轮辐,轮辐位于后座下方。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贻忠,白惠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奥普仕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