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特种车辆驾驶室的降噪内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320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特种车辆驾驶室的降噪内饰系统,该系统包括吸声内饰结构、高强多层复合地板结构和发动机舱吸隔声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车顶吸声结构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吸声材料和第一护面层,第一吸声材料贴合车顶设置;高强多层复合地板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地板革、阻尼复合夹层结构和第二吸声材料,第二吸声材料贴合地面设置;发动机舱吸隔声结构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三吸声材料、阻尼钢板、第四吸声材料、第二护面层,第三吸声材料贴合隔舱板内侧设置,第四吸声材料贴合隔舱板外侧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降噪频率范围宽、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吸声材料贴合驾驶室壁面设置;
[0009]所述的高强多层复合地板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地板革、复合夹层地板、约束阻尼 板材、第二吸声材料,所述的第二吸声材料贴合地面设置;
[0010]所述的发动机舱吸隔声结构内饰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三吸声材料、阻尼钢板、 第四吸声材料、第二护面层,所述的第三吸声材料贴合隔舱板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护面层采用轻质穿孔金属板或复合板。
[001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护面层上的穿孔直径为2~3mm。
[0013]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护面层上的穿孔率为20~30%。
[0014]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吸声材料包括多孔吸声材料或共振吸声体。
[0015]优选地,所述的高强多层复合地板的拼接位置采用密封条密封或企口拼接。
[0016]优选地,所述的高强多层复合地板的弯曲强度≥100MPa,弯曲模量≥40MPz, 计权隔声量>35dB。
[0017]优选地,所述的高强多层复合地板结构中的地板革包括橡胶地板革。
[0018]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吸声材料包括多孔吸声材料或共振吸声体。
[0019]优选地,所述的第三吸声材料和第四吸声材料包括多孔吸声材料或共振吸声 体。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噪量高、可靠性高、方便维护、低成本的特种车辆驾 驶室降噪的内饰系统,所提出的内饰系统能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结构 简单,较现有内饰,能够拓宽降噪频带,安装、拆卸方便,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
[0022](2)本专利技术针对振动走廊地板隔声量严重不足以及地板厚度限制等问题,在 高强多层复合地板设计中,采用吸声材料进行吸声,同时采用了“复合夹层地板+ 约束阻尼板材”的高隔声量结构,可有效抑制了透过地板透入驾驶室的噪声,通过 数值仿真计算可知,该结构在50~3150Hz频率范围的平均隔声量可以达到28.9dB, 另外,考虑到分动箱与车体连接位置振动异常大,所以在地板结构中采用了约束阻 尼板材,以抑制其低频二次结构噪声的产生。
[0023](3)本专利技术针对车内面层封闭噪声车内吸声降噪性能较大,因此,在方案设 计中,采用了吸声结构内饰,发动力舱内采用了耐热性的声学超材料,以上两种材 料在300~1500Hz的平均吸声可达到0.5,通过吸声降噪,可使动力舱内噪声降低 3dB,驾驶室内降低2dB。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舱吸隔声结构内饰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吸声结构内饰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高强多层复合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中圆圈圈选部位的放大图;
[0028]图5为50mm厚三聚氰胺吸声泡沫吸声系数曲线;
[0029]图中,(1)为碰钉;(2)为穿孔结构板;(3)为三聚氰胺吸音泡沫;(4)为 动力舱隔板;(5)为阻尼隔音板材;(6)为约束钢板;(7)为声学超材料;(8)为 可拆卸固定螺钉;(9)为铝合金压条;(10)为内部方管与顶部固定;(11)为铆钉 连接;(12)为L型折弯包边;(13)为
碰钉固定;(14)为车体框架;(15)为M6 平头自攻螺丝及垫片;(16)为三聚氰胺吸音泡沫;(17)为微穿孔吸音板;(18) 为板材企口拼接;(19)为地板固定螺丝;(20)为约束钢板;(21)为阻尼隔音板; (22)为车体骨架;(23)为泡沫铝夹芯地板;(24)为聚酰亚胺吸音隔热棉+高密 度防火布;(25)为地板板材企口拼接;(26)为地板固定螺丝;(27)为地板革; (28)为约束钢板;(29)为阻尼隔音板;(30)为泡沫铝夹芯地板;(31)为聚酰 亚胺泡沫;(32)为车体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 说明只是实质上的例示,本专利技术并不意在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进行限定,且本专利技术 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
[0032]一种用于特种车辆驾驶室的降噪内饰系统,该系统包括吸声结构内饰、高强多 层复合地板和发动机舱吸隔声结构内饰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33]吸声结构内饰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吸声材料和第一护面层,第一吸声材料贴 合驾驶室壁面设置;
[0034]高强多层复合地板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地板革、阻尼复合夹层地板、第二吸声材 料,第二吸声材料贴合地面设置;
[0035]发动机舱吸隔声结构内饰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三吸声材料、阻尼钢板、第四吸 声材料、第二护面层,第三吸声材料贴合隔舱板设置。
[0036]第一护面层采用轻质穿孔金属板或复合板。
[0037]第一护面层上的穿孔直径为2~3mm。
[0038]第一护面层上的穿孔率为20~30%。
[0039]第一吸声材料包括多孔吸声材料或共振吸声体。
[0040]高强多层复合地板的拼接位置采用密封条密封或企口拼接。
[0041]高强多层复合地板的弯曲强度≥100MPa,弯曲模量≥40MPz,计权隔声量>35 dB。
[0042]高强多层复合地板结构中的地板革包括橡胶地板革。
[0043]第二吸声材料包括多孔吸声材料或共振吸声体。
[0044]所述的第三吸声材料和第四吸声材料包括多孔吸声材料或共振吸声体。
[0045]其中,多孔吸声材料如三聚氰胺吸音泡沫,还可以是玻璃棉、矿棉、岩棉和纤 维材料,共振吸声体如采用空腔共振吸声结构,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原理是:当声 波的频率与共振吸声结构的自振频率一致时,发生共振,声波激发共振吸声结构产 生振动,并使振幅达到最大,从而消耗声能,达到吸声的目的。
[0046]具体地:
[0047]1、吸声结构内饰
[0048]吸声结构内饰主要用于动力舱外表面和车顶等位置,根据噪声源特性以及功能 性要求不同,采用不同的吸声措施。该部分方案主要以提高材料吸声系数为目标, 以降低室内混响噪声,改善人员工作声环境,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0049]吸声结构内饰第一吸声材料采用三聚氰胺吸音泡沫,第一护面层采用穿孔板, 穿
部位,该部分采用如下方案:包括第三吸声材料、阻尼钢板、第四吸声材料、第二 护面层,如图1所示,该方案主要优势,如下:
[0066]1)隔板增加阻尼钢板,有效避免声波引起板材共振导致吻合效应(漏声)现 象的发生:
[0067]由于发动机舱内噪声极大,而隔舱板为薄壁钢质构件,自身阻尼损耗很小,容 易在声波激励下引起结构共振现象的发生,激起隔舱板的二次结构噪声的发生,在 此共振频段,隔舱板失去隔声能力。因此在表面敷设高性能约束阻尼板材结构,可 将振动能高效率的转化为热能耗散掉,降低隔板自身结构噪声辐射,另外,阻尼板 材及约束钢板起到增加隔声能力的作用。
[0068]2)悬挂吸声超材料,高效吸收中低频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特种车辆驾驶室的降噪内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吸声内饰结构、高强多层复合地板和发动机舱吸隔声结构内饰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的吸声结构内饰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吸声材料和第一护面层,所述的第一吸声材料贴合驾驶室壁面设置;所述的高强多层复合地板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地板革、复合夹层地板、约束阻尼板材、第二吸声材料,所述的第二吸声材料贴合地面设置;所述的发动机舱吸隔声结构内饰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三吸声材料、阻尼钢板、第四吸声材料、第二护面层,所述的第三吸声材料贴合隔舱板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特种车辆驾驶室的降噪内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面层采用轻质穿孔金属板或复合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特种车辆驾驶室的降噪内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面层上的穿孔直径为2~3m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特种车辆驾驶室的降噪内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面层上的穿孔率为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龙华王安斌高晓刚李炜刘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