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顶衬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72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顶衬及车辆。车辆顶衬包括主板及支撑板,其中:主板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背向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前端面包括沿车身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插杆,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插杆;后端面包括沿车身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上设置有第三插杆,第四端上设置有第四插杆,第一插杆、第二插杆、第三插杆及第四插杆分别卡接在车辆内钣金内;支撑板位于主板和车辆内钣金之间,并分别与主板和车辆内钣金相卡接。车辆上安装有车辆顶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顶衬及车辆,减少了对前窗框视野的遮挡,提高了车辆顶衬的安装强度,方便了车辆顶衬的拆卸和安装。方便了车辆顶衬的拆卸和安装。方便了车辆顶衬的拆卸和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顶衬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部件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顶衬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顶衬是车辆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遮挡车辆顶部零部件、安装顶灯、把手等部件的作用,而且需要有良好地隔热、绝热及降低车内噪声、提高吸音效果等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顶衬在安装时,一般先将位于车辆顶衬前端面的插杆或者定位销插入车辆内钣金;然后,将车辆顶衬后端面通过螺钉固定在车辆内钣金上;最后,还需要通过胶水或螺钉对车辆顶衬上需要安装顶灯、把手的地方进行进一步地固定,以增加汽车顶衬安装在汽车内钣金上的强度。上述安装过程中,位于车辆顶衬前端的插杆或定位销容易挡住前窗框视线,并且车辆顶衬需要使用胶水或螺钉进行固定,车辆顶衬的拆卸和安装操作地方便性有待提高。
[0004]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顶衬及车辆,以减少对前窗框视野的遮挡,提高车辆顶衬的安装强度,方便车辆顶衬的拆卸和安装。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顶衬,包括主板及支撑板,其中:所述主板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背向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前端面包括沿车身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插杆;所述后端面包括沿车身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上设置有第三插杆,所述第四端上设置有第四插杆,所述第一插杆、所述第二插杆、所述第三插杆及所述第四插杆分别卡接在车辆内钣金内;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主板和所述车辆内钣金之间,并分别与所述主板和所述车辆内钣金相卡接。
[0007]可选的,所述车辆顶衬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主板上,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支撑板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以使所述支撑板卡接在所述主板上。
[0008]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弹性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0009]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卡槽包括槽底和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弹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槽壁上,所述第二连接端同时朝远离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槽底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二槽壁上,所述第四连接端同时朝远离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槽底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限定出缩口空腔;所述支撑板包括卡接端,所述卡接端从所述缩口空腔的缩口处延伸进所述缩口空腔,并卡接在所述缩口空腔内。
[0010]可选的,所述卡接端包括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一抵接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第一安装端连接在所述卡接端上,所述第二安装端延
伸进所述缩口空腔内,并抵接在所述第一弹片上,且朝靠近所述第一槽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抵接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安装端和第四安装端,所述第三安装端连接在所述卡接端上,所述第四安装端延伸进所述缩口空腔内,并抵接在所述第二弹片上,且朝靠近所述第二槽壁的方向延伸。
[0011]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三弹片和第四弹片,所述第三弹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端和第一延伸端,所述第一抵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所述第一延伸端同时朝靠近所述第一槽壁和槽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弹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抵接端和第二延伸端,所述第二抵接端连接在所述第四连接端上,所述第二延伸端同时朝靠近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槽口的方向延伸。
[0012]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槽壁内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槽壁内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并沿所述第一槽壁的长度方向可滑移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安装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并沿所述第二槽壁的长度方向可滑移设置,且与所述第三连接端相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朝向所述车辆内钣金的一端包括柔性板,所述柔性板卡接在所述车辆内钣金上,以使支撑板卡接在所述车辆内钣金上。
[0014]可选的,所述支撑板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安装在所述柔性板和所述卡接端之间,所述托板抵接在所述第一槽壁的内壁上。
[0015]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还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顶衬,所述车辆顶衬通过所述车辆内钣金安装在所述车身上。
[0016]本技术提供的车辆顶衬及车辆,车辆顶衬包括主板及支撑板,通过将位于主板上的第一端的第一插杆、第二端的第二插杆、第三端的第三插杆及第四端的第四插杆分别卡接在车辆内钣金的四个顶角处,减少了车辆顶衬对前窗框视野的遮挡;通过将位于主板和车辆内钣金之间的支撑板分别与主板和车辆内钣金相卡接,提高了车辆顶衬的安装强度,方便了车辆顶衬的拆卸和安装。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顶衬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顶衬中连接件与支撑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
[0022]1:主板;2:支撑板;3:连接件;4:第一弹片;5:第二弹片;7:第三弹片;8:第四弹片;9:柔性板;10:托板;
[0023]11:前端面;12:后端面;13:第一插杆;14:第二插杆;15:第三插杆;16:第四插杆;17:把手孔;18:天窗孔;19:顶灯孔;
[0024]21:卡接端;22:第一抵接板;23:第二抵接板;24:第一安装端; 25:第二安装端;26:第三安装端;27:第四安装端;
[0025]31:卡槽;32:槽底;33:第一槽壁;34:第二槽壁;35:第一滑块;36:第二滑块;37:第
一限位槽;38:第二限位槽;
[0026]41:第一连接端;42:第二连接端;
[0027]51:第三连接端;52:第四连接端;
[0028]71:第一延伸端;81:第二延伸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顶衬,包括主板1及支撑板2,其中:主板1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背向设置的前端面11和后端面12,前端面11包括沿车身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插杆13,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插杆14;后端面12包括沿车身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上设置有第三插杆 15,第四端上设置有第四插杆16,第一插杆13、第二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顶衬,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及支撑板,其中:所述主板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背向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前端面包括沿车身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插杆;所述后端面包括沿车身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上设置有第三插杆,所述第四端上设置有第四插杆,所述第一插杆、所述第二插杆、所述第三插杆及所述第四插杆分别卡接在车辆内钣金内;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主板和所述车辆内钣金之间,并分别与所述主板和所述车辆内钣金相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顶衬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主板上,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支撑板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以使所述支撑板卡接在所述主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顶衬,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弹性卡接在所述卡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顶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卡槽包括槽底和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弹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槽壁上,所述第二连接端同时朝远离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槽底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二槽壁上,所述第四连接端同时朝远离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槽底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限定出缩口空腔;所述支撑板包括卡接端,所述卡接端从所述缩口空腔的缩口处延伸进所述缩口空腔,并卡接在所述缩口空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顶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端包括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一抵接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第一安装端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茹莹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