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飞机及平尾操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185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飞机及平尾操控系统,该平尾操控系统包括驱动部件、转动部件和两个平尾,两平尾能够通过转动部件转动支撑于机身,转动部件的中心轴平行于平尾的长度延伸方向,驱动部件用于驱动两平尾绕转动部件的中心轴转动;与背景技术中部分与机身固定的平尾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平尾与机身通过转动部件转动连接,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整个平尾能够相对机身转动预定角度,以满足飞机飞行时不同工况的需求。因整个平尾都能够相对机身转动,平尾转动较小的角度就能够实现较大的力矩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力矩供给效率。大大提高了力矩供给效率。大大提高了力矩供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飞机及平尾操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
,特别涉及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飞机及平尾操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飞机的水平尾翼简称平尾,是飞机纵向平衡、稳定和操纵的翼面。平尾左右对称的分布在飞机两侧,通常,平尾的前半部是固定的,后半部铰接在前半部上,称为升降舵,通过改变升降舵角度来改变平尾的角度。此处将朝向飞机头部的方向定义为前,相应地朝向机尾的方向定义为后。
[0003]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平尾主要实现以下作用:第一、飞行过程中升力不可能在任何时刻都通过重心位置,因而存在一个不平衡力矩,通过改变后半部相对前半部分的姿态平衡这个力矩;第二、飞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干扰使得飞机偏离原本的姿态,通过改变后半部分相对前半部分倾斜的角度,恢复飞机姿态,对飞机起纵向稳定作用;第三、飞行过程中需要主动改变姿态,如爬升、平飞、下滑等。在这种需要克服稳定力矩的时候,平尾通过改变后半部的姿态可以产生一个抬头力矩操纵飞机改变姿态。
[0004]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均是通过改变后半部相对前半部的姿态实现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相应功能。
[0005]但是当前传统分段式平尾设计变距较慢,力矩供给效率低,且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矩快速,能够提高力矩供给效率的平尾操控系统。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平尾操控系统的交叉双旋翼直升飞机。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尾操控系统,包括驱动部件、转动部件和两个平尾,两所述平尾能够通过转动部件转动支撑于机身,所述转动部件的中心轴平行于所述平尾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两所述平尾绕所述转动部件的中心轴转动。
[0008]与
技术介绍
中部分与机身固定的平尾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平尾与机身通过转动部件转动连接,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整个平尾能够相对机身转动预定角度,以满足飞机飞行时不同工况的需求。因整个平尾都能够相对机身转动,平尾转动较小的角度就能够实现较大的力矩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力矩供给效率。
[0009]可选的,还包括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两个所述平尾,所述中心杆通过所述转动部件转动支撑于所述机身,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中心杆绕其中心轴转动。
[0010]可选的,所述转动部件包括轴承座和轴承,所述轴承包括相对转动的内圈和外圈,所述轴承的外圈安装固定于所述轴承座的安装孔,所述内圈与所述中心杆定位安装,并且所述中心杆的端部过相应侧的所述内圈连接固定所述平尾。
[0011]可选的,还包括弹性挡圈,所述轴承座的内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包括大径孔段和小径孔段,二者连接位置形成台阶面,所述大径孔段还设置有环形凹槽,用于安装弹性挡圈,所述轴承外圈安装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弹性挡圈之间。
[0012]可选的,还包括限位挡圈,所述中心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挡圈配合安装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挡圈用于限制所述内圈向外的轴向位移量。
[0013]可选的,所述平尾的外轮廓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平尾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肋筋,所述中心杆的端部穿过所述支撑肋筋并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肋筋;或者,所述平尾的外轮廓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平尾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肋筋,所述中心杆至少端部轴段为实体结构,所述支撑肋筋朝向所述中心杆的侧壁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中心杆端部部分轴段支撑于所述安装槽,还包括轴向布置的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连接固定所述中心杆。
[0014]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舵机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舵机的驱动轴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心杆连接固定,所述舵机的驱动轴能够沿竖直方向动作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中心杆转动。
[0015]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套筒,所述中心杆中间杆段套设于所述套筒内部,并且所述中间杆段和所述套筒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同轴通孔,用于安装固定螺栓。
[0016]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舵机的驱动轴二者通过球轴承连接,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舵机的一端包括U型安装架,所述球轴承安装于所述U型安装架的两平行壁之间。
[0017]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飞机,包括机身,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平尾操控系统。
[001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交叉双旋翼直升飞机具有上述平尾操控系统,故交叉双旋翼直升飞机也具有平尾操控系统的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平尾操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转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

A剖视图;图4为图2中所示转动部件的另一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连接件与舵机驱动轴连接位置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连接件与中心杆连接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中心杆与平尾连接固定位置的局部示意图。
[0020]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各部件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10

平尾;11

支撑肋筋;12

螺钉;20

转动部件;201

轴承座;202

轴承;201a

螺栓孔;21

限位挡圈;23

弹性挡圈;2021

外圈;2022

内圈;30

中心杆;40

连接件;401

套筒;402

U型安装架;40a

通孔;41

定位钢套;42

关节深沟球轴承球;43

关节深沟球轴承球头;50

舵机;60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平尾操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转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

A剖视图;图4为图2中所示转动部件的另一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连接件与舵机驱动轴连接位置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连接件与中心杆连接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中心杆与平尾连接固定位置的局部示意图。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尾操控系统,该系统包括驱动部件、转动部件20和两个平尾10。平尾10的主体外轮廓可以为整体式结构。本文所谓的整体式结构指平尾10主体为一体结构。平尾10主体的材料只要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本文不做限定。
[0024]本专利技术中的两个平尾10左右对称设置于机身,并且能够通过转动部件20转动支撑于机身,转动部件20的中心轴平行于平尾10的长度延伸方向,转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尾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件、转动部件(20)和两个平尾(10),两所述平尾(10)能够通过相应所述转动部件(20)转动支撑于机身,所述转动部件(20)的中心轴平行于所述平尾(10)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两所述平尾(10)绕所述转动部件(20)的中心轴转动;还包括中心杆(30),所述中心杆(30)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两个所述平尾(10),所述中心杆(30)通过所述转动部件(20)转动支撑于所述机身,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中心杆(30)绕其中心轴转动;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舵机(50)和连接件(40),所述连接件(40)的一端与所述舵机(50)的驱动轴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心杆(30)连接固定,所述舵机(50)的驱动轴能够沿竖直方向动作以通过所述连接件(40)带动所述中心杆(30)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尾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20)包括轴承座(201)和轴承(202),所述轴承(202)包括相对转动的内圈(2022)和外圈(2021),所述轴承(202)的外圈(2021)安装固定于所述轴承座(201)的安装孔,所述内圈(2022)与所述中心杆(30)定位安装,并且所述中心杆(30)的端部穿过相应侧的所述内圈连接固定所述平尾(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尾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挡圈(23),所述轴承座(201)的内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包括大径孔段和小径孔段,二者连接位置形成台阶面,所述大径孔段还设置有环形凹槽,用于安装所述弹性挡圈(23),所述轴承外圈安装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弹性挡圈(23)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贤宇印明威海日汗包长春徐震翰李京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航紫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