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结构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139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结构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和冷液入口,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热液暂存室,所述热液暂存室的外壁一侧连接有蒸气室,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冷液入口,且换热器主体的外壁另一侧连接有冷液出口,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外壁一侧连接有转换管,且转换管的外壁和热液暂存室的外壁连接处设置有热液输管。该具有余热回收结构的换热器设置有热液暂存室,换热器主体和热液暂存室之间为同圆心轴状分布,热液暂存室将换热器主体的外壁进行包裹,当在换热器主体内完成热传递的热流体进入到热液暂存室内时,可以从换热器主体的外壁来对冷流体进行热量传递,来起到余热回收的作,从而减少热量的损失。热量的损失。热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结构的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热冷转换
,具体为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结构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现今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0003]市场上的换热器在使用中,是通过接触传递,使热流体将热量传递到冷流体的内部,来达到热量转换,但热流体在传递完成后,其内部还会存有着余热,会对热能造成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结构的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结构的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是通过接触传递,使热流体将热量传递到冷流体的内部,来达到热量转换,但热流体在传递完成后,其内部还会存有着余热,会对热能造成损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结构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和冷液入口,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热液暂存室,所述热液暂存室的外壁一侧连接有蒸气室,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冷液入口,且换热器主体的外壁另一侧连接有冷液出口,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外壁一侧连接有转换管,且转换管的外壁和热液暂存室的外壁连接处设置有热液输管,所述热液暂存室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热液出口,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热液入口,所述蒸气室的外壁和热液入口的外壁连接处设置有蒸气管,且蒸气管的外壁一侧连接有控制阀,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内部中端设置有冷液管,且冷液管的外壁一侧连接有折流板,所述冷液管的外壁两侧连接有管板,且管板的外壁和换热器主体的内壁连接处设置有冷液储存室。
[0006]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主体与转换管与热液输管与热液暂存室和热液入口之间相互连通,且热液入口与蒸气管和蒸气室之间相互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主体和热液暂存室之间构成包裹结构,且热液暂存室和蒸气室之间相互贴合。
[0008]优选的,所述冷液管沿换热器主体的中轴线处呈均匀状分布,且冷液入口与冷液管与冷液储存室和冷液出口之间相互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折流板沿冷液管的中轴线处呈对称分布,且折流板设置有5个。
[0010]优选的,所述管板沿冷液管的中轴线处呈对称分布,且管板和换热器主体之间构成密封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余热回收结构的换热器设置有热液暂存室,换热器主体和热液暂存室之间为同圆心轴状分布,热液暂存室将换热器主
体的外壁进行包裹,当在换热器主体内完成热传递的热流体进入到热液暂存室内时,可以从换热器主体的外壁来对冷流体进行热量传递,来起到余热回收的作,从而减少热量的损失。
[0012]其结构是整个热液的输送路径,使热液先从热液入口进行到换热器主体的内部,在换热器主体的内部进行热传递,在完成传递后,从转换管中,流到热液暂存室内进行储存,再从下端的热液入口流出,在蒸气室内的空气,会受到来自热液暂存室内的余热传递,从而产生出蒸气,再从蒸气管输送到热液入口,来起到加热作用。
[0013]为了保证热流体的密封性,在冷液管的两侧设置有管板,管板可以将热流体固定在换热器主体的内部,并且在管板的两侧设置有冷液储存室,可以从两侧来对冷流体进行热量传递,对左侧的为进入热量传递的冷流体先进行预热处理,对右侧处理好的冷流体可以起到保温加热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换热器主体;2、冷液入口;3、转换管;4、热液输管;5、热液暂存室;6、蒸气室;7、冷液管;8、折流板;9、管板;10、冷液储存室;11、冷液出口;12、热液出口;13、控制阀;14、蒸气管;15、热液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结构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1、冷液入口2、转换管3、热液输管4、热液暂存室5、蒸气室6、冷液管7、折流板8、管板9、冷液储存室10、冷液出口11、热液出口12、控制阀13、蒸气管14和热液入口15,换热器主体1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热液暂存室5,热液暂存室5的外壁一侧连接有蒸气室6,换热器主体1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冷液入口2,且换热器主体1的外壁另一侧连接有冷液出口11,换热器主体1的外壁一侧连接有转换管3,且转换管3的外壁和热液暂存室5的外壁连接处设置有热液输管4,热液暂存室5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热液出口12,换热器主体1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热液入口15,蒸气室6的外壁和热液入口15的外壁连接处设置有蒸气管14,且蒸气管14的外壁一侧连接有控制阀13,换热器主体1的内部中端设置有冷液管7,且冷液管7的外壁一侧连接有折流板8,冷液管7的外壁两侧连接有管板9,且管板9的外壁和换热器主体1的内壁连接处设置有冷液储存室10。
[0020]本技术中,换热器主体1与转换管3与热液输管4与热液暂存室5和热液入口15之间相互连通,且热液入口15与蒸气管14和蒸气室6之间相互连通,其结构是整个热液的输送路径,使热液先从热液入口15进行到换热器主体1的内部,在换热器主体1的内部进行热
传递,在完成传递后,从转换管3中,流到热液暂存室5内进行储存,再从下端的热液入口15流出,在蒸气室6内的空气,会受到来自热液暂存室5内的余热传递,从而产生出蒸气,再从蒸气管14输送到热液入口15,来起到加热作用;
[0021]换热器主体1和热液暂存室5之间构成包裹结构,且热液暂存室5和蒸气室6之间相互贴合,换热器主体1和热液暂存室5之间为同圆心轴状分布,热液暂存室5将换热器主体1的外壁进行包裹,当在换热器主体1内完成热传递的热流体进入到热液暂存室5内时,可以从换热器主体1的外壁来对冷流体进行热量传递,来起到余热回收的作,从而减少热量的损失;
[0022]冷液管7沿换热器主体1的中轴线处呈均匀状分布,且冷液入口2与冷液管7与冷液储存室10和冷液出口11之间相互连通,冷液管7是冷流体主要进行传输的结构,使冷流体从左端的冷液入口2进入,再通过冷液储存室10来进行到冷液管7内进入热量转换,才能从冷液出口11中排出,通过采用多个冷液管7,来使冷液管7的外壁能够与热流体进行最大面积的接触,来将热量转换的效率达到最大;
[0023]折流板8沿冷液管7的中轴线处呈对称分布,且折流板8设置有5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结构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1)和冷液入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热液暂存室(5),所述热液暂存室(5)的外壁一侧连接有蒸气室(6),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冷液入口(2),且换热器主体(1)的外壁另一侧连接有冷液出口(11),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外壁一侧连接有转换管(3),且转换管(3)的外壁和热液暂存室(5)的外壁连接处设置有热液输管(4),所述热液暂存室(5)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热液出口(12),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外壁一侧连接有热液入口(15),所述蒸气室(6)的外壁和热液入口(15)的外壁连接处设置有蒸气管(14),且蒸气管(14)的外壁一侧连接有控制阀(13),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内部中端设置有冷液管(7),且冷液管(7)的外壁一侧连接有折流板(8),所述冷液管(7)的外壁两侧连接有管板(9),且管板(9)的外壁和换热器主体(1)的内壁连接处设置有冷液储存室(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凯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