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及应用其的安全开车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127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包括内饰氛围灯灯体,内饰氛围灯灯体设于车内,内饰氛围灯灯体上设有警示区域和氛围灯区域,警示区域和氛围灯区域的工作电路并联,警示区域的工作电路通过汽车VCU与用于检测车门附近行人或车辆的监测装置电连接,行车期间警示区域停止发光,停车开门且有行人或其它车辆接近时警示区域发光。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的安全开车门方法。利用该方法,汽车先通过监测装置检测汽车周围情况,判定是否具备安全打开车门的条件,如有人、车接近,判定为不具备安全打开车门的条件,此时警示区域发光,警示乘员,使得乘员谨慎开门,大大降低开门伤人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用车安全性。从而提高用车安全性。从而提高用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及应用其的安全开车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辅助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安全用车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及应用其的安全开车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内饰件样式越来越多,同时汽车的设计元素也越来越时尚化,近些年很多汽车都增加了内饰氛围灯,丰富了汽车内饰,可产生改善车内光照环境的光影,消除车内沉闷的乘车氛围,使乘员心情更为愉悦。现有的内饰氛围灯有些较为简单,采用单色光源,颜色比较单一;有些采用RGB灯珠点亮,可以呈现多色效果,且无极切换,车内光影比较绚丽多彩。但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内饰氛围灯基本是纯粹作为营造气氛的装饰件来使用,而不能如汽车前、后组合灯、转向灯一样体现功能件或安全件的属性。另一方面,目前常有因开车门导致车外行人或骑手受伤的事故发生,车内乘员因未注意到后向靠近的行人或者骑车人员,开门时撞伤外部的行人,而避免这种情况目前只能主要依靠乘员、行人的安全意识,因此,极有必要通过车内配置对乘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提醒,使乘员开车门时更谨慎,加强对开车门时机、力度、速度的把控,从而有效避免开车门不慎对车外行人造成伤害事故,提高用车安全性。公开号为CN108081537A的专利技术专利于2018年5月29日公开了一种花纹氛围灯及花纹氛围灯制造方法,涉及汽车内饰的
,其包括氛围灯本体和安装面板;安装面板上设置有能够产生花纹透光的膜片,膜片位于安装面板的表层或者内部,且膜片与安装面板采用一体设置;氛围灯本体固定安装在安装面板上,并与膜片对应设置。一种花纹氛围灯制造方法包括膜片印刷,膜片吸塑成型,膜片冲切,膜片嵌入注塑模具,安装面板注塑成型,组装花纹氛围灯。该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纹氛围灯及花纹氛围灯制造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花纹氛围灯中的透光板加工要求高而使生产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以及透光板表面硬度低而导致易划伤、磨损等问题。但是该专利技术并未改变氛围灯的装饰件属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内饰氛围灯功能单一,只作为装饰件使用,对于提高用车安全性没有帮助,为克服这一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使内饰氛围灯还具备安全件的功能,提高用车安全性。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包括内饰氛围灯灯体,内饰氛围灯灯体设于车内,内饰氛围灯灯体上设有警示区域和氛围灯区域,警示区域和氛围灯区域的工作电路并联,警示区域的工作电路通过汽车VCU与用于检测车门附近行人或车辆的监测装置电连接,行车期间警示区域停止发光,停车开门且有行人或其它车辆接近时警示区域发光。警示区域和氛围灯区域的互相独立,分别发光,互不干扰。氛围灯区域发光只起常规的装饰作用,而警示区域在警示乘员暂缓开车门时才会点亮。本专利技术在内饰氛围灯的基本装饰功能基础上拓展出警示功能,利用光信号提前提醒乘员开车门时注意车外情况,丰
富内饰氛围灯的功能,提高用车安全性。
[0005]作为优选,内饰氛围灯灯体内设有PCB板,内饰氛围灯灯体覆盖有面板,面板用透光材料制成,PCB板上设有对应警示区域的警示区域灯珠和对应氛围灯区域的氛围灯区域灯珠,警示区域灯珠和氛围灯区域灯珠互相独立。内饰氛围灯灯体以灯珠作为发光体,较多灯珠集成在PCB板上可产生均匀柔和的灯光。警示区域灯珠和氛围灯区域灯珠互相独立,分别发光,实现警示区域和氛围灯区域的分割。
[0006]作为优选,面板与PCB板之间设有遮光条,遮光条位于警示区域和氛围灯区域的分界处。为了节约空间,警示区域和氛围灯区域同处内饰氛围灯灯体上,仅功能不同但结构上大部分关联,如果不在结构上做光线遮挡,氛围灯区域点亮后会有部分光线散发到到警示区域,这样就会影响到实际功能状态,造成功能混乱。在警示区域和氛围灯区域的分界处设置遮光条可防止氛围灯区域散发出来的光线窜到警示功能区域。从而有效地起到防窜光的效果。
[0007]作为优选,PCB板上还覆盖有导光板,导光板为双色件,包括遮光部和透光部,透光部对应警示区域和氛围灯区域,遮光部位于警示区域和氛围灯区域的分界处。灯珠是点光源,导光板覆盖在PCB板上,使得灯珠发出的光先经过导光板的分散再输出,得到更为柔和均匀的光线。透光部可以有效透光,遮光部可以起到遮挡氛围灯区域光线侵入警示区域的作用,这样在导光板出光端就可以有效防止窜光,充分隔离警示区域和氛围灯区域。
[0008]作为优选,对应警示区域的面板上设有遮掩膜,遮掩膜具有镂空图文。遮掩膜的镂空图文部分可以透过光线,其余部分则遮挡光线,这样经过遮掩膜的光线可形成图文,图文可设置成直观醒目的文字或图案,提醒乘员开车门时注意安全。
[0009]作为优选,遮掩膜包括基片层、印刷层和外覆层,印刷层设于基片层和外覆层之间,印刷层通过硬化的油墨形成镂空图文。用印刷方式形成镂空图文,适于大批量、快速、低成本生成所需遮掩膜。
[0010]作为优选,所述监测装置为安装于后视镜上的后视摄像头,后视摄像头与汽车VCU电连接。后视摄像头可对车门打开过程的覆盖区域进行清晰、准确的影像捕捉,及时获取开门区域的人、车通过信息,有助于准确判定是否具备安全打开车门的条件。
[0011]作为另选,所述监测装置为安装于车身侧面的侧面雷达,侧面雷达与汽车VCU电连接。侧面雷达也可对车门打开过程的覆盖区域进行探测,获取开门区域的人、车通过信息,便于准确判定是否具备安全打开车门的条件。
[0012]一种应用所述安全开车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车内乘员手指触碰到车内开门手柄时,车内开门手柄感应到手部接近后生成开门意图信号并传输到汽车VCU;同时布设于车身外的所述监测装置检测车身周边人、车接近状况,如有人、车接近,生成通知信号并传输到汽车VCU;步骤二.汽车VCU接收步骤一中的通知信号后向所述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输出控制信号,启动所述警示区域灯珠,警示区域发光,警示乘员谨慎开门;步骤三.待行人或其它车辆移出监测装置检测范围后,警示区域停止发光。
[0013]本方法中汽车先通过监测装置检测汽车周围情况,判定是否具备安全打开车门的条件,如有人、车接近,判定为不具备安全打开车门的条件,此时警示区域发光,警示乘员,使得乘员谨慎开门,大大降低开门伤人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用车安全性。
[0014]作为优选,步骤二还包括汽车向车外发送警示信号,警示行人或其它车辆注意减速或避让,汽车门把手下方设有闪烁灯,汽车向车外发送警示信号时,闪烁灯闪烁。在警示车内乘员注意的同时,闪烁灯也向车外行人或车辆发出警示,这样车、内外共同注意,进一步降低开门伤人的可能性。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用车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可利用光信号提前提醒乘员开车门时注意车外情况,降低开门伤人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用车安全性。
[0016]丰富内饰氛围灯的功能。本专利技术在内饰氛围灯的基本装饰功能基础上拓展出警示功能,丰富内饰氛围灯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灯珠在P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包括内饰氛围灯灯体(1),内饰氛围灯灯体(1)设于车内,其特征是内饰氛围灯灯体(1)上设有警示区域(3)和氛围灯区域(4),警示区域(3)和氛围灯区域(4)的工作电路并联,警示区域(3)的工作电路通过汽车VCU与用于检测车门附近行人或车辆的监测装置电连接,行车期间警示区域(3)停止发光,停车开门且有行人或其它车辆接近时警示区域(3)发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其特征是内饰氛围灯灯体(1)内设有PCB板(5),内饰氛围灯灯体(1)覆盖有面板(6),面板(6)用透光材料制成,PCB板(5)上设有对应警示区域(3)的警示区域灯珠和对应氛围灯区域(4)的氛围灯区域灯珠,警示区域灯珠和氛围灯区域灯珠互相独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其特征是面板(6)与PCB板(5)之间设有遮光条(8),遮光条(8)位于警示区域(3)和氛围灯区域(4)的分界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其特征是PCB板(5)上还覆盖有导光板(7),导光板(7)为双色件,包括遮光部和透光部,透光部对应警示区域(3)和氛围灯区域(4),遮光部位于警示区域(3)和氛围灯区域(4)的分界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门警示内饰氛围灯,其特征是对应警示区域(3)的面板(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江睿张超袁霜汪健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