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车位诱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060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车位诱导装置,包括车位和移动机构,所述车位包括固定安装在车位端部的固定块和安装在固定块中上的双出气滑台气缸,以及安装在双出气滑台气缸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机体、第二气缸、电磁转盘和支撑板,所述机体与第一顶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第二顶杆端面与所述电磁转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磁转盘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驾驶人员只需将车辆直接停放至车辆待停区即可,移动机构在第一气缸驱动下进入车底,第二气缸驱动将车辆顶起,通过电磁转盘旋转,使得车辆车头朝前方,既方便了驾驶人员,又能节省了停车场的面积,满足日益增加的停车位需求。的停车位需求。的停车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车位诱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了自动泊车
,具体是一种空车位诱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汽车也在不断的普及,由于汽车的普及化,一般商场和住宅区都设立大型的停车库来放置车辆,现代化的停车场常有自动化计时收费系统、闭路电视及录影机系统,停车场主及管理员的法律责任,通常只是提供场地给驾车人士停泊车辆,不保障车辆受损及失车责任,然而现有的停车位智能化的程度比较低,对于有驾驶经验的人员而言,可以凭借自身的熟练技术来完成倒车入库等停车技巧,然而对于新手驾驶员而言,往往会出现车辆无法顺利的停入车位,甚至出现车辆倒库时发生碰撞等现象,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从而更具人性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车位诱导装置。
[000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车位诱导装置,包括车位和移动机构,所述车位包括固定安装在车位端部的固定块和安装在固定块中上的双出气滑台气缸,以及安装在双出气滑台气缸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前端的第一顶杆与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机体、第二气缸、电磁转盘和支撑板,所述机体与第一顶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机体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圆柱槽,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机体的圆柱槽内,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第二顶杆端面与所述电磁转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磁转盘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底面固定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四周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一层软性橡胶垫。r/>[0006]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下底面设置有万向轮。
[0007]优选的,所述车位的前方还设置有车辆待停区。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驾驶人员只需将车辆直接停放至车辆待停区即可,移动机构在第一气缸驱动下进入车底,第二气缸驱动将车辆顶起,通过电磁转盘9旋转,使得车辆车头朝前方,再次驱动第一气缸,车辆被牵引入车位,动作简洁实用,,既方便了驾驶人员,又能节省了停车场的面积,从而划设更过的停车位,满足日益增加的停车位需求。
[0009]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车位,2-固定块,3-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移动机构,6-橡胶垫,7-支撑板,8-支架,9-电磁转盘,10-机体,12-万向轮,13-车辆待停区,14-第二气缸,15-第二顶杆,16-双出滑台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一种空车位诱导装置,包括车位1和移动机构5,所述车位1包括固定安装在车位1端部的固定块2和安装在固定块2中上的双出气滑台气缸16,以及安装在双出气滑台气缸16上的第一气缸3,所述第一气缸3前端的第一顶杆4与移动机构5连接,第一气缸3的伸长与收缩动作带动移动机构5前进和后退动作,所述移动机构5包括机体10、第二气缸14、现有技术常规使用的电磁转盘9和支撑板7,所述机体10与第一顶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机体10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圆柱槽,所述第二气缸14安装在所述机体10的圆柱槽内,所述第二气缸14的伸缩杆第二顶杆15端面与所述电磁转盘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磁转盘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7的下底面固定连接,第二气缸14的伸缩动作带动支撑板7上升与下降,从而可以将车辆顶起离开地面,当电磁转盘9转动时,离地的车辆能随着电磁转盘9转动,从而实现对车辆调转方向。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7的四周还设置有支架8,所述支架8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一层软性橡胶垫6,支架8用于支撑车辆两侧的车架,软性橡胶垫6保护车辆漆面,防止碰伤划伤车辆,同时也起到缓冲和防滑的作用。
[0017]进一步的,所述机体10的下底面设置有万向轮12,万向轮12的设置方便移动机构移动。
[0018]进一步的,所述车位1的前方还设置有车辆待停区13,车辆待停区13用于引导车辆停放在指定位置,便于该装置正常工作。
[0019]进一步的,所述车辆待停区13地下还设置有现有技术常规使用的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轮胎的位置,系统根据车辆轮胎的位置判断车辆位置,并通过PLC控制系统调节第一气缸3的伸长量、双出气滑台气缸16的位移和电磁转盘9的旋转角度,使得移动机构5能准确的将车辆抬起、转角并安全送入车位内。
[0020]工作原理:车辆入库时,驾驶车辆驶入车辆待停区13,传感器检测到车辆位置,PLC控制器发出指令,双出气滑台气缸16移动,第一气缸3顶出第一顶杆4,从而推动移动机构5移动至车辆待停区13,进入车辆底部,第二气缸14工作,第二顶杆15推动支撑板7向上动作,支撑板7四周的支架8接触车辆两侧的车架将车抬起至轮胎脱离地面,电磁转盘9转动至车尾对准车位1,第一气缸3工作,第一顶杆4收缩至车辆完全进入停车位,第二气缸14工作,第
二顶杆15向下动作至车辆落地,车辆入库动作完成;车辆出库时,动作顺序与入库相反,首先第二气缸14工作,第二顶杆15向上动作至支架8将车顶出离地,第一气缸3工作,第一顶杆4伸出至车辆完全进入车辆待停区13,电磁转盘9转动九十度至车辆与车位1垂直,第二气缸14工作,第二顶杆15向下动作至车辆落地,接着第一气缸3工作,第一顶杆4收缩至运动机构5完全进入停车位,此时车辆可以驶离车辆待停区13,完成出库动作。
[0021]本技术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车位诱导装置,包括车位和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包括固定安装在车位端部的固定块和安装在固定块中上的双出气滑台气缸,以及安装在双出气滑台气缸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前端的第一顶杆与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机体、第二气缸、电磁转盘和支撑板,所述机体与第一顶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机体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圆柱槽,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机体的圆柱槽内,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第二顶杆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鑫竹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