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风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34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风冷散热器,包括冷却基板、设置在冷却基板一侧的散热片以及设置在散热片上的散热片外罩,冷却基板、散热片以及散热片外罩形成平行于冷却基板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包括相对冷却基板垂直设置的第一进风端面和相对冷却基板倾斜设置的第二进风端面。该风冷散热器增加了冷却风通道的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并减小了散热器的体积和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风冷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铁路车辆的控制装置的散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风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在轨道车辆的控制装置或辅助电源装置工作过程中,控制装置或辅助电源装置中的半导体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使得装置温度升高,因此,需要通过在半导体元件上安装散热器结构以用来抑制半导体元件的温度升高,以保证控制装置或辅助电源装置工作的可靠性。然而,由于轨道车辆安装空间的限制,导致现有的风冷散热器散热效果不好,不能有效的对轨道车辆上的控制装置或辅助电源装置进行有效的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风冷散热器,解决了现有风冷散热器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风冷散热器,包括冷却基板、设置在所述冷却基板一侧的散热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上的散热片外罩,所述冷却基板、散热片以及散热片外罩形成平行于所述冷却基板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包括相对所述冷却基板垂直设置的第一进风端面和相对所述冷却基板倾斜设置的第二进风端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端面在所述第一进风端面所在平面的投影的宽度为所述散热片宽度的1/3至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端面在所述第一进风端面所在平面的投影的宽度为所述散热片宽度的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端面与所述第一进风端面之间的角度为20°至4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端面与所述第一进风端面之间的角度为3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通道的进风端还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包括远离所述冷却基板一侧且平行所述第一进风端面的第一导风面和靠近所述冷却基板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进风端面倾斜设置的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一进风端面与所述第二导风面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冷却基板一侧向远离所述冷却基板的一侧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罩的内壁上设有吸音棉。具体的,散热片为波纹型翅片。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所述的新型风冷散热器具有以下优点:所述新型风冷散热器的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包括相对冷却基板垂直设置的第一进风端面和相对冷却基板倾斜设置的第二进风端面,在不增加风冷散热器体积的情况下,增加了进气空间,提高了散热性能,并降低了散热器的重量和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新型风冷散热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新型风冷散热器的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风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风冷散热器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冷却基板,2、散热片,3、散热片外罩,4、散热通道,5、第一进风端面,6、第二进风端面,7、导风罩,70、第一导风面,71、第二导风面,8、半导体。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型风冷散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冷却基板1、设置在所述冷却基板一侧的散热片2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上的散热片外罩3,所述冷却基板1、散热片2以及散热片外罩3形成平行于所述冷却基板1的散热通道4,所述散热通道4的进风端包括相对所述冷却基板1垂直设置的第一进风端面5和相对所述冷却基板1倾斜设置的第二进风端面6,冷却基板的另一侧与轨道车辆的控制装置或辅助电源装置的发热部件(半导体元器件8)紧密接触,以用于对其进行散热,由于安装空间的限制,使得由风扇等装置吹向该风冷散热器的冷却风只能从垂直冷却基板的一侧方向吹入,并通过散热通道后进行对散热片的降温。所述风冷散热器由于在进风端且远离冷却基板的一侧进行倒角,如图1所示,使得散热通道4的进风端形成相对所述冷却基板1垂直设置的第一进风端面5和相对所述冷却基板1倾斜设置的第二进风端面6,进而增加了有效的散热通道面积;图2中B1所示为所述风冷散热器的散热通道入口的宽度。现有技术中风冷散热器,如图3和图4所示,B2为现有技术的风冷散热器的散热通道入口的宽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的风冷散热器相比,本技术公开的风冷散热器在不增加散热器体积的基础上,明显增加了散热通道入口的宽度,从而增加了冷却风的流量,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相对于现有的风冷散热器,本技术所公开的风冷散热器减小了散热器的体积和重量,安装更方便且成本更节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端面6在所述第一进风端面5所在平面的投影的宽度L2为所述散热片宽度L1的1/3至2/3,优选的,L2/L1=1/2。这样既能保证具有足够大的有效进风面积,同时又不至于过多的减小散热片的有效散热面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端面与所述第一进风端面之间的角度r为20°至40°。如图1和图2中所示,当所述第二进风端面在所述第一进风端面所在平面的投影的宽度为所述散热片宽度的1/2,所述第二进风端面与所述第一进风端面之间的角度为30°;与现有的散热器相比,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不增加散热器体积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约50%的有效进气空间,极大的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同时,所述散热通道的进风端还设有导风罩7,所述导风罩7包括远离所述冷却基板1一侧且平行所述第一进风端面5的第一导风面70和靠近所述冷却基板1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进风端面5倾斜设置的第二导风面71,所述第一进风端面与所述第二导风面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冷却基板一侧向远离所述冷却基板的一侧逐渐增大,即第二导风面为光滑过度的曲面,设置第二导风面降低了冷却风在进风端产生的风阻,进而降低了噪音。所述导风罩7的内壁上设有吸音棉,可以进一步的降低由冷却风产生的噪音。所述散热片为波纹型翅片,该结构的散热片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风冷散热器,包括冷却基板、设置在所述冷却基板一侧的散热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上的散热片外罩,所述冷却基板、散热片以及散热片外罩形成平行于所述冷却基板的散热通道,其特征在于:/n所述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包括相对所述冷却基板垂直设置的第一进风端面和相对所述冷却基板倾斜设置的第二进风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风冷散热器,包括冷却基板、设置在所述冷却基板一侧的散热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上的散热片外罩,所述冷却基板、散热片以及散热片外罩形成平行于所述冷却基板的散热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包括相对所述冷却基板垂直设置的第一进风端面和相对所述冷却基板倾斜设置的第二进风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风端面在所述第一进风端面所在平面的投影的宽度为所述散热片宽度的1/3至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风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风端面在所述第一进风端面所在平面的投影的宽度为所述散热片宽度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风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风端面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龙贾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海澜沣沅新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