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09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接地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包括底部开设有开口的固定套筒以及滑动设置在固定套筒内部下侧处的接地极本体,所述接地极本体的下端设置为锥形,所述固定套筒的外筒壁下端固定套接有水平的支撑板,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位于接地极本体的上侧处滑动连接有中空杆,所述中空杆的左右两侧外杆壁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套筒的左右两侧内筒壁均开设有与两个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中空杆上端中心处竖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将接地极本体插入地下,稳定性较好,省时省力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
本技术涉及电力接地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
技术介绍
雷电是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与地理位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的部分地区受雷电自然灾害影响严重,每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雷系统的建立非常重要,而接地极在防雷系统的建立中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通常防雷系统中的接地极是一根长直金属杆。现有的铜覆钢接地极在使用时不便于将接地极本体插入地下,稳定性较差,费时费力效率低,所以我们推出了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将接地极本体插入地下,费时费力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包括底部开设有开口的固定套筒以及滑动设置在固定套筒内部下侧处的接地极本体,所述接地极本体的下端设置为锥形,所述固定套筒的外筒壁下端固定套接有水平的支撑板,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位于接地极本体的上侧处滑动连接有中空杆,所述中空杆的左右两侧外杆壁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套筒的左右两侧内筒壁均开设有与两个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中空杆上端中心处竖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上下两端均延伸至螺纹孔的外部处,且丝杆的上端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固定套筒的上侧内筒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下端延伸至中空杆的内部下侧处,所述固定套筒的右侧外筒壁位于中空杆的上方处水平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与丝杆的位于中空杆外的杆壁之间固定设有传动机构,所述固定套筒的左右两侧外筒壁与接地极本体的锥形部的位置对应处对称水平开设有滑孔,两个所述滑孔的内部均固定设有限位机构。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摇杆和转轴,所述转轴水平设置在通孔的内部,且转轴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通孔的外部,所述摇杆与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转轴的位于固定套筒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丝杆的杆壁与第一锥齿轮的位置对应处固定套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设置。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固定杆和弹簧,所述限位杆的杆壁与滑孔的孔壁滑动连接,且限位杆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滑孔的外部,所述限位杆的前侧杆壁开设有条形孔,所述固定杆的杆壁纵向设置在条形孔的内部,且固定杆的前后两端均延伸至条形孔的外部并与滑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的靠近接地极本体的一侧杆壁和条形孔的孔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筒的左侧外筒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压杆。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定位锥。优选的,所述丝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通过设有的中空杆、丝杆、滑块、传动机构和限位机构,便于将接地极本体插入地下,稳定性较好,省时省力效率高。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便于将接地极本体插入地下,稳定性较好,省时省力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1中局部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支撑板、2固定套筒、3丝杆、4摇杆、5压杆、6中空杆、7挡块、8接地极本体、9定位锥、10弹簧、11转轴、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4滑块、15固定杆、16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包括底部开设有开口的固定套筒2以及滑动设置在固定套筒2内部下侧处的接地极本体8,其特征在于,接地极本体8的下端设置为锥形,固定套筒2的外筒壁下端固定套接有水平的支撑板1,固定套筒2的内部位于接地极本体8的上侧处滑动连接有中空杆6,中空杆6的左右两侧外杆壁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4,固定套筒2的左右两侧内筒壁均开设有与两个滑块14相配合的滑槽,中空杆6上端中心处竖直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3,丝杆3的上下两端均延伸至螺纹孔的外部处,且丝杆3的上端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固定套筒2的上侧内筒壁转动连接,丝杆3的下端延伸至中空杆6的内部下侧处,固定套筒2的右侧外筒壁位于中空杆6的上方处水平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与丝杆3的位于中空杆6外的杆壁之间固定设有传动机构,固定套筒2的左右两侧外筒壁与接地极本体8的锥形部的位置对应处对称水平开设有滑孔,两个滑孔的内部均固定设有限位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摇杆4和转轴11,转轴11水平设置在通孔的内部,且转轴11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通孔的外部,摇杆4与转轴11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12与转轴11的位于固定套筒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13与丝杆3的杆壁与第一锥齿轮12的位置对应处固定套接,第一锥齿轮12与第二锥齿轮13相互啮合设置。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16、固定杆15和弹簧10,限位杆16的杆壁与滑孔的孔壁滑动连接,且限位杆16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滑孔的外部,限位杆16的前侧杆壁开设有条形孔,固定杆15的杆壁纵向设置在条形孔的内部,且固定杆15的前后两端均延伸至条形孔的外部并与滑孔的孔壁固定连接,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15的靠近接地极本体8的一侧杆壁和条形孔的孔壁固定连接。固定套筒2的左侧外筒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压杆5。支撑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定位锥9。丝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挡块7。本技术中,使用时,将接地极本体8插入固定套筒2的内部,弹簧10推动限位块16并对接地极本体8的锥形部进行限位,将定位锥9插入土里后,用一只手握住压杆5后,另一只手转动摇杆4,摇杆4带动转轴11转动,转轴11带动第一锥齿轮12转动,第一锥齿轮12通过第二锥齿轮13带动丝杆3转动,丝杆3带动中空杆6向下移动,中空杆6将接地极本体8推入土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包括底部开设有开口的固定套筒(2)以及滑动设置在固定套筒(2)内部下侧处的接地极本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极本体(8)的下端设置为锥形,所述固定套筒(2)的外筒壁下端固定套接有水平的支撑板(1),所述固定套筒(2)的内部位于接地极本体(8)的上侧处滑动连接有中空杆(6),所述中空杆(6)的左右两侧外杆壁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4),所述固定套筒(2)的左右两侧内筒壁均开设有与两个滑块(14)相配合的滑槽,所述中空杆(6)上端中心处竖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3),所述丝杆(3)的上下两端均延伸至螺纹孔的外部处,且丝杆(3)的上端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固定套筒(2)的上侧内筒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杆(3)的下端延伸至中空杆(6)的内部下侧处,所述固定套筒(2)的右侧外筒壁位于中空杆(6)的上方处水平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与丝杆(3)的位于中空杆(6)外的杆壁之间固定设有传动机构,所述固定套筒(2)的左右两侧外筒壁与接地极本体(8)的锥形部的位置对应处对称水平开设有滑孔,两个所述滑孔的内部均固定设有限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包括底部开设有开口的固定套筒(2)以及滑动设置在固定套筒(2)内部下侧处的接地极本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极本体(8)的下端设置为锥形,所述固定套筒(2)的外筒壁下端固定套接有水平的支撑板(1),所述固定套筒(2)的内部位于接地极本体(8)的上侧处滑动连接有中空杆(6),所述中空杆(6)的左右两侧外杆壁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4),所述固定套筒(2)的左右两侧内筒壁均开设有与两个滑块(14)相配合的滑槽,所述中空杆(6)上端中心处竖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3),所述丝杆(3)的上下两端均延伸至螺纹孔的外部处,且丝杆(3)的上端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固定套筒(2)的上侧内筒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杆(3)的下端延伸至中空杆(6)的内部下侧处,所述固定套筒(2)的右侧外筒壁位于中空杆(6)的上方处水平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与丝杆(3)的位于中空杆(6)外的杆壁之间固定设有传动机构,所述固定套筒(2)的左右两侧外筒壁与接地极本体(8)的锥形部的位置对应处对称水平开设有滑孔,两个所述滑孔的内部均固定设有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稳定结构的铜覆钢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摇杆(4)和转轴(11),所述转轴(11)水平设置在通孔的内部,且转轴(11)的左右两端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春苏向东孙芃崔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合益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