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91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包括接地电极主体和安装装置,接地电极主体包括保护外壳、安装在所述保护外壳内部的第一导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导体内的第二导体,所述保护外壳一端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导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导体可在所述第一导体内上下活动并从所述通孔中延伸出来;安装装置与所述第二导体配合连接,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导体上的紧固单元、与所述紧固单元连接的伸缩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可以有效减少埋设接地电极的深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野外工作时间且接地效果良好;通过保护外壳和牺牲阳极金属,有效降低接地电极的被腐蚀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电力接地设备
,特别是一种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多数部门仍然使用着传统的接地方法——接地网,接地网上垂直安装若干接地极,接地极就是与大地充分接触,实现与大地连接的电极,在电气工程中接地极是用多条2.5M长,45X45mm镀锌角钢,钉于较深的沟底,再用引出线引出。而由于接地网深埋地下,接地导体容易被腐蚀或受到环境影响,从而导致接地电阻值升高,造成维护和使用困难,不能满足泄放电流的要求。而且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由于接地装置为较简单的一根金属导体,安装方式为直接埋设,然而埋设深度较深,施工难度较大,劳动强度也较高,导致野外作业时间过长。因此,需要一种接地电极,能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减少高强度作业时间,且可以减轻腐蚀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接地网以及接地电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需要一种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解决当前接地电极施工难度大,且电极易受腐蚀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包括接地电极主体和安装装置,接地电极主体包括保护外壳、安装在所述保护外壳内部的第一导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导体内的第二导体,所述保护外壳一端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导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导体可在所述第一导体内上下活动并从所述通孔中延伸出来;以及与所述第二导体配合连接的安装装置,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导体上的紧固单元、与所述紧固单元连接的伸缩单元。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导体为两端贯通的中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导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导体的侧壁上设有自上而下的螺旋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通至所述第一外螺纹一端,且将所述第一外螺纹隔断;所述第二导体为实心圆柱结构,所述第二导体侧面设有螺旋状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导体一端设有锥形结构,另一端垂直于所述第二导体轴向设有凸台,所述第二导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导体内,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凹槽相互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保护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和顶盖,所述外壳主体为一面开口的中空圆柱结构,所述通孔位于外壳主体一端的圆面上,所述通孔周围均匀分布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第一导体的另一端设有法兰,所述第一导体安装在所述外壳主体内,所述法兰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顶盖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结构,其中间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分为向所述外壳主体一端延伸的内延伸部分和与所述内延伸部分反向延伸的外延伸部分,所述内延伸部分内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顶盖侧壁边缘的内侧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外壳主体另一端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导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导体的凸台上设有第二接线端,所述连接柱的内延伸部分侧壁上设有第三接线端,所述连接柱的外延伸部分侧壁设有第四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第二接线端与第三接线端之间均有导线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凸台上设有过渡处光滑延伸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比所述第二接线端更远离所述第二导体,所述安装装置安装在所述凸台上,所述紧固单元卡紧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紧固单元包括底座、卡齿、活动板,所述底座中间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周围设有正多边形凹槽;所述卡齿分为尖端和平端,所述平端两面均设有连接头,且所述卡齿数量与所述正多边形凹槽边的数量一致;所述活动板中间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周围设有若干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数量与所述卡齿数量一致;所述卡齿安装在所述底座与活动板之间,相邻的卡齿之间相互抵住,所述尖端朝向所述第一圆孔圆心,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正多边形凹槽、连接槽配合连接;旋转所述活动板,所述连接头在所述正多边形凹槽与连接槽内活动,所述紧固单元中间就形成了一个变径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侧边还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一端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活动板侧面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活动板与滑动块之间以一根连杆相连,所述连杆两端均设有铰接柱,所述铰接柱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配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伸缩单元包括所述滑动槽和活动板,所述滑动槽和活动板均为可伸缩式结构,所述活动板上安装有半圆形限位头和限位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接地电极主体最大长度为2.5米至3米,所述安装装置总长不超过所述保护外壳的长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接地电极主体通过导线与一块牺牲阳极金属相连,所述牺牲阳极金属直接埋设在土壤中并与所述接地电极主体分开。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可延伸的接地电极,可以有效减少埋设接地电极的深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野外工作时间;埋设时挖坑深度减少但是电极接地深度有所加深,接地效果良好;通过保护外壳和牺牲阳极金属,有效降低接地电极的被腐蚀程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接地电极主体的整体装配示意图。图2为接地电极主体的保护外壳的结构图。图3为接地电极主体内部导体的结构图。图4为接地电极主体内部导体的另一种方案的结构图。图5为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的使用示意图。图6为接地电极安装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7为接地电极安装装置的紧固单元底座的内部结构图图8为接地电极安装装置的紧固单元其他部分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n接地电极主体(100),包括保护外壳(101)、安装在所述保护外壳(101)内部的第一导体(102)、安装在所述第一导体(102)内的第二导体(103),所述保护外壳(101)一端设有通孔(K-1),所述第一导体(102)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导体(103)可在所述第一导体(102)内上下活动并从所述通孔(K-1)中延伸出来;以及与所述第二导体(103)配合连接的安装装置(200),/n安装装置(200),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导体(103)上的紧固单元(201)、与所述紧固单元(201)连接的伸缩单元(2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地电极主体(100),包括保护外壳(101)、安装在所述保护外壳(101)内部的第一导体(102)、安装在所述第一导体(102)内的第二导体(103),所述保护外壳(101)一端设有通孔(K-1),所述第一导体(102)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导体(103)可在所述第一导体(102)内上下活动并从所述通孔(K-1)中延伸出来;以及与所述第二导体(103)配合连接的安装装置(200),
安装装置(200),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导体(103)上的紧固单元(201)、与所述紧固单元(201)连接的伸缩单元(2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102)为两端贯通的中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导体(102)的一端设有第一外螺纹(102b),所述第一导体(102)的侧壁上设有自上而下的螺旋状的第一凹槽(C-1);所述第一凹槽(C-1)贯通至所述第一外螺纹(102b)一端,且将所述第一外螺纹(102b)隔断;所述第二导体(103)为实心圆柱结构,所述第二导体(103)侧面设有螺旋状的第二凹槽(C-2),且所述第二导体(103)一端设有锥形结构(103a),另一端垂直于所述第二导体(103)轴向设有凸台(103b),所述第二导体(103)安装在所述第一导体(102)内,所述凸台(103b)与所述第一凹槽(C-1)相互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101)包括外壳主体(101a)和顶盖(101b),所述外壳主体(101a)为一面开口的中空圆柱结构,所述通孔(K-1)位于外壳主体(101a)一端的圆面上,所述通孔(K-1)周围均匀分布有若干螺纹孔(101a-1),所述第一导体(102)的另一端设有法兰(102a),所述第一导体(102)安装在所述外壳主体(101a)内,所述法兰(102a)与所述螺纹孔(101a-1)配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01b)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结构,其中间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连接柱(101b-1),所述连接柱(101b-1)分为向所述外壳主体(101a)一端延伸的内延伸部分(101b-2)和与所述内延伸部分(101b-2)反向延伸的外延伸部分(101b-3),所述内延伸部分(101b-2)内设有第一内螺纹(101b-4);所述顶盖(101b)侧壁边缘的内侧设有第二内螺纹(101b-5),所述外壳主体(101a)另一端设有第二外螺纹(101a-2);所述第一内螺纹(101b-4)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02b)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内螺纹(101b-5)与所述第二外螺纹(101a-2)配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便于埋设维护的接地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10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接线端(D-1),所述第二导体(103)的凸台(103b)上设有第二接线端(D-2),所述连接柱(101b-1)的内延伸部分(101b-2)侧壁上设有第三接线端(D-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威范俊秋廖清阳宗志亚姚璐吴小康谢才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