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976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组件和温控组件,其中,所述试验组件包括罩体,加热底座,以及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罩体的至少一个加热板,每一所述加热板的一端面设有多个互为平行的凹槽,所述加热板的另一端面置于所述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电连接于所述温控组件以供加热所述加热板,用于提高评价油剂性能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剂性能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纺丝油剂经油嘴或油轮上到纤维表面后,大部分还需要经过热辊、热箱等加热器件进行进一步拉伸、假捻、定型等工序,特别是对于全拉伸丝(FULLYDRAWNYARN,简称FDY)、预取向丝(PRE-ORIENTEDYARN简称POY)和工业丝来讲,油剂的耐结焦性能至关重要。而目前实验室所采用的油剂结焦性能的方法主要是静态高温加热法,即将秤好的油剂放入不同温度的烘箱加热,然后称重观察其质量损失和最后残留样品的状态。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油剂的结焦性能,但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生产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在实际生产情况中,结焦的产生是随着纺丝的不断进行,日积月累产生的,这期间会有大量新油剂与热辊结合,并且不同油剂之间的发烟情况也会有所差异,油烟回落到加热器件表面也会形成结焦,导致现有的静态评价法无法准确的反映油剂的结焦性能。此外,传统的静态评价法测量油剂的结焦性能,不仅取样量小,而且评价结果容易受到水分、小分子挥发物以及评价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较大的结果误差。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替代现有静态评价法测量油剂性能的设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能够提高评价油剂性能的准确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组件和温控组件,其中,所述试验组件包括罩体,加热底座,以及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罩体的至少一个加热板,每一所述加热板的一端面设有多个互为平行设置的凹槽,每一所述加热板的另一端面置于所述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电连接于所述温控组件以加热所述加热板。如此设置,加热板上设有多个平行的凹槽,以及温控组件对加热底座的温度控制,能够实现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不同油剂在加热板上的结焦性能,以降低实验误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体的两侧设置多个进油孔和多个出油孔;所述加热板包括多个进油口和多个出油口,其中,每一所述凹槽连通相对应地一个所述进油口和一个所述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可连通于所述进油孔,所述出油口可连通于所述出油孔。如此设置,多个出油孔和多个出油口的设置能够将多余的油剂方便地进行回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铰链和驱动缸,其中,所述铰链和所述驱动缸分别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的两端。如此设置,能够通过调整驱动缸的作动,实现加热底座一侧上下升降,从而实现调整加热板的倾斜角度,便于适应不同粘度、流动性等待测油剂的流淌。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底座的倾斜角度调节范围为15°至75°。如此设置,以实现加热底座能够满足适应不同粘度、流动性等待测油剂的流淌。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排烟口,所述排烟口设置于所述罩体的侧面。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将产生的油烟排出,避免污染实验室、工作环境的同时,在密闭的罩体内形成与化纤实际生产过程中热箱相似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排烟口也可通过管路与溶剂连通,将加热产生的挥发物进行收集,可评价其挥发性能。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验组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所述加热板。如此设置,两个并排设置的加热板能够在相同的环境下,测试不同表面材质对油剂结焦性能的影响。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加热板上设置有6个平行设置的凹槽。如此设置,设置6个所述凹槽,能够在相同的环境下,同时测试不同纺丝油剂的结焦性能;此外,还能够实现在不同的凹槽内设置不同流速的纺丝油剂,以实现可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评价油剂的结焦性能。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V型槽。如此设置,将凹槽设为V型槽,更方便凹槽内走油加热,既能够避免由于凹槽的面积太小,油剂受热面积小,加热不充分,流量调节较困难;同时也避免凹槽的面积太大,油剂分布不均匀,导致受热面积不均匀,影响实验结果。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板为在所述加热板具有所述凹槽的一端面镀铬或者镀陶瓷的铸铝板。如此设置,在加热板具有凹槽的端面上镀铬或者镀陶瓷,是为了更好的模拟实际生产加热器件的表面结构,以使试验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集油装置,所述集油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淌油斗和至少一个回收油槽,其中,每一所述淌油斗穿过所述出油孔分别连通于所述出油口和所述回收油槽,所述回收油槽位于所述淌油斗的正下方。如此设置,能够将每个凹槽内的油剂通过其相对应的淌油斗收纳到其对应的回收油槽内,以实现对每个凹槽油剂的回收量的计量。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温控器,每一温控器电连接于一个所述加热底座。如此设置,每一温控器电连接于一个加热底座,能够实现对不同的加热板设置不同的加热温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温控柜,所述温控器设置于所述温控柜,所述试验组件设置于所述温控柜的顶端。如此设置,温控柜位于罩体的正下方,与地面接触,能够对试验组件的罩体起到支撑作用,节省占地空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板和所述加热底座可拆卸地连接。如此设置,所述加热板和所述加热底座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方便其拆装、清洗和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之显示出油孔和进油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A至3D为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加热板的剖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和俯视图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测试四种不同纺丝油剂的实验结果对照图。10、试验组件;11、罩体;111、进油孔;112、出油孔;12、加热板;121、凹槽;122、进油口;123、出油口;13、加热底座;14、铰链;15、驱动缸;16、排烟口;17、集油装置;171、淌油斗;172、回收油槽;20、温控组件;21、温控柜;22、温控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D,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以及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组件(10)和温控组件(20),其中,所述试验组件(10)包括罩体(11),加热底座(13),以及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罩体(11)的至少一加热板(12),每一所述加热板(12)的一端面设有多个互为平行的凹槽(121),所述加热板(12)的另一端面置于所述加热底座(13),所述加热底座(13)电连接于所述温控组件(20)以加热所述加热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组件(10)和温控组件(20),其中,所述试验组件(10)包括罩体(11),加热底座(13),以及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罩体(11)的至少一加热板(12),每一所述加热板(12)的一端面设有多个互为平行的凹槽(121),所述加热板(12)的另一端面置于所述加热底座(13),所述加热底座(13)电连接于所述温控组件(20)以加热所述加热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1)的两侧设置多个进油孔(111)和多个出油孔(112);所述加热板(12)包括多个进油口(122)和多个出油口(123),其中,每一所述凹槽(121)连通对应于一个所述进油口(122)和一个所述出油口(123),所述进油口(122)可连通于所述进油孔(111),所述出油口(123)可连通于所述出油孔(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组件(10)还包括铰链(14)和驱动缸(15),其中,所述铰链(14)和所述驱动缸(15)分别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13)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座(13)的倾斜角度调节范围为15°至7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组件(10)还包括排烟口(16),所述排烟口(16)设置于所述罩体(11)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评价油剂性能的试验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乐乐王小花贺林卢书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