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44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包括:主燃气管道、同轴套设在主燃气管道外围的外围空气管、同轴穿设在主燃气管道内部的中心空气管;主燃气管道的后端连接主燃气管进气座,前端连接多根燃气支管,且前端端面上开设有多个轴向燃气孔;燃气支管的开口朝向旋流盘的外环面;外围空气管内部署有同轴套设在主燃气管道外围的旋流盘,旋流盘的内环面形成有环绕在主燃气管道外围的轴向导流环,旋流盘上设有多个空气旋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设计,可以加强空气和燃气的混合,形成气体分级燃烧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并使燃烧更加稳定,解决了常用锅炉燃气燃烧器氮氧化物排放高和燃烧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具体涉及一种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社会愈发关注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在我国,能源供需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大气污染引气的酸雨、雾霾等持续的对社会发展、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为此国家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最新的大气排放标准降低了烟尘浓度、NOx、CO等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因此无论是作为应对国家政策对排放的严格要求,还是各种燃气的大量使用引发的节能和排放的环保需求,研制低NOx排放的燃烧器将成为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因素。因此,一种低NOx燃气燃烧器结构的设计对于组织燃烧、降低污染物排放尤为重要。燃烧头是整个燃烧器的关键核心部件,该部件的作用是将燃料气和助燃空气进行混合并组织燃烧,释放出热量用于实际需要。该部件的结构型式决定着燃烧过程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整个燃烧区域的速度、温度分布,这些都是影响烟气排放的关键因素。现有的燃烧器大部分采用的是扩散式燃烧。为了保证充分燃烧,燃烧器一般采用燃料与空气混合较好的设计方式,这种方式的燃烧其火焰温度高,高温区面积大,容易产生大量的NOx。如何设计一种降低尾部烟气氧浓度、进一步降低NOx,又确保燃烧稳定、充分燃烧的燃烧头是目前研发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专利公开号为“CN10108946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低氮氧化物燃气燃烧器,燃料通过多根斜支管喷出,空气从旋流盘的斜槽流过,两者混合后形成向外围旋转的气流并燃烧,同时利用大倾角的燃烧筒前部形成二次回流空气降低火焰温度,这种形式有利于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但是,由于火焰区域严重偏离燃烧筒中心区域,容易脱火,火焰也容易烧到炉膛内壁;另外支管与空气的混合方式也使得混合不够均匀,造成燃烧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通过将气体分级燃烧技术应用到强制鼓风燃烧器中,来组织燃烧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旨在解决常用锅炉燃气燃烧器氮氧化物排放高和燃烧不稳定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包括:外围空气管、中心空气管、主燃气管进气座、主燃气管道、旋流盘和多根燃气支管;所述外围空气管同轴套设在所述主燃气管道外围,所述中心空气管同轴穿设在所述主燃气管道内部;所述主燃气管道的后端与所述主燃气管进气座相连,前端与所述燃气支管相连,且前端端面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轴向燃气孔;所述燃气支管的开口朝向所述旋流盘的外环面;所述旋流盘位于所述外围空气管内且同轴套设在所述主燃气管道外围,所述旋流盘的内环面形成有环绕在所述主燃气管道外围的轴向导流环,所述旋流盘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空气旋流结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旋流盘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镂空槽,每个镂空槽处相应的设有一个旋流叶片,每个旋流叶片和相应的镂空槽构成一个允许空气通过且对通过的空气起旋流作用的空气旋流结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燃气管道、所述中心空气管和所述旋流盘均位于所述外围空气管的内部,所述燃气支管紧贴在所述旋流盘的内侧盘面上。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围空气管的前端设有拢火罩收缩口。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围空气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每个导流孔处还设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的末端连接在所述外围空气管的管壁上,前端为倾斜伸入所述外围空气管内的尖端,且尖端朝向所述外围空气管的前端开口方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孔为三角形导流孔,所述导流片为三角形导流片,且三角导流片与三角导流孔的形状一致。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轴向导流环与所述主燃气管道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一环缝,所述旋流盘的外环面与所述外围空气管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二环缝;所述第一环缝、所述空气旋流结构和所述第二环缝用于对通过所述外围空气管的空气进行分级;所述轴向燃气孔和所述燃气支管用于对通过所述主燃气管道的燃气进行分级。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1)加强空气和燃气的混合,使混合更加均匀,提高燃烧效率,增大锅炉热效率;(2)形成空气和燃料的分级,形成多级火焰,降低了火焰温度,从而大大减少了氮氧化物的排放;(3)通过旋流作用和多级火焰区域之间的相互剪切和火焰传递作用,使混合气的燃烧更加稳定;(4)确保燃烧的火焰位于燃烧器中心区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分别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该种燃烧器结构包括:外围空气管1、中心空气管2、主燃气管进气座3、主燃气管道4、旋流盘5和多根燃气支管9。其中,所述外围空气管1同轴套设在所述主燃气管道4外围,所述中心空气管2同轴穿设在所述主燃气管道4内部;所述主燃气管道4的后端与所述主燃气管进气座3相连,前端与所述燃气支管9相连,且前端端面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轴向燃气孔8;所述燃气支管9的开口朝向所述旋流盘5的外环面;所述旋流盘5位于所述外围空气管1内且同轴套设在所述主燃气管道4外围,所述旋流盘5的内环面形成有环绕在所述主燃气管道4外围的轴向导流环7,所述旋流盘5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空气旋流结构6。其中,外围空气管1、中心空气管2、主燃气管道4和旋流盘5均为同轴设置。其中,所述轴向导流环7与所述主燃气管道4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一环缝,所述旋流盘5的外环面与所述外围空气管1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二环缝。...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围空气管(1)、中心空气管(2)、主燃气管进气座(3)、主燃气管道(4)、旋流盘(5)和多根燃气支管(9);/n所述外围空气管(1)同轴套设在所述主燃气管道(4)外围,所述中心空气管(2)同轴穿设在所述主燃气管道(4)内部;/n所述主燃气管道(4)的后端与所述主燃气管进气座(3)相连,前端与所述燃气支管(9)相连,且前端端面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轴向燃气孔(8);/n所述燃气支管(9)的开口朝向所述旋流盘(5)的外环面;/n所述旋流盘(5)位于所述外围空气管(1)内且同轴套设在所述主燃气管道(4)外围,所述旋流盘(5)的内环面形成有环绕在所述主燃气管道(4)外围的轴向导流环(7),所述旋流盘(5)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空气旋流结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围空气管(1)、中心空气管(2)、主燃气管进气座(3)、主燃气管道(4)、旋流盘(5)和多根燃气支管(9);
所述外围空气管(1)同轴套设在所述主燃气管道(4)外围,所述中心空气管(2)同轴穿设在所述主燃气管道(4)内部;
所述主燃气管道(4)的后端与所述主燃气管进气座(3)相连,前端与所述燃气支管(9)相连,且前端端面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轴向燃气孔(8);
所述燃气支管(9)的开口朝向所述旋流盘(5)的外环面;
所述旋流盘(5)位于所述外围空气管(1)内且同轴套设在所述主燃气管道(4)外围,所述旋流盘(5)的内环面形成有环绕在所述主燃气管道(4)外围的轴向导流环(7),所述旋流盘(5)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空气旋流结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流盘(5)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镂空槽,每个镂空槽处相应的设有一个旋流叶片,每个旋流叶片和相应的镂空槽构成一个允许空气通过且对通过的空气起旋流作用的空气旋流结构(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燃烧的低NOx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燃气管道(4)、所述中心空气管(2)和所述旋流盘(5)均位于所述外围空气管(1)的内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