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28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材防脱落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内壁底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导向筒,导向筒的底部滑动连接有锁筒,锁筒外壁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凸块,锁筒外壁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压簧,压簧穿过导向筒并固定连接于第一端盖内壁顶部中央的位置,第一端盖的外壁与第二端盖的内壁相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锁筒和压簧配合锁块的结构设置,起到了自封阀与液压管对接处防震、防脱、防渗漏的作用,且整个对接过程仅需要单人操作完成,方便安装及拆卸,使操作步骤简易快捷,且结构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
本技术涉及管材防脱落
,具体涉及了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
技术介绍
自封阀与液压管对接时需要借助许多工具,更有特殊情况下需要多人协同,经过多个繁琐的步骤才能完成对接,操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效率十分低下,且相连接的管件之间经常会受到外力的影响,导致连接的液压管松动渗漏,甚至脱离的现象,浪费能源的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且如果渗漏的时易燃易爆性液体、气体,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后果不堪设想,在此前提下,急需要研制一种结构简单能快速对接自封阀,且对接后不易受到各种外力影响而导致脱落,且安全可靠的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具备结构简单,不需要工具即可完成对接,连接后不易脱离等优点,解决了外力作用下自封阀与液压管对接处极易发生松动渗漏,甚至脱离的问题。本技术的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内壁底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底部滑动连接有锁筒,所述锁筒外壁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锁筒外壁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压簧,所述压簧穿过导向筒并固定连接于第一端盖内壁顶部中央的位置;所述第二接口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锁块,所述第一端盖的外壁与第二端盖的内壁相螺纹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防脱装置快速连接,起到了自封阀与液压管对接处防震、防脱、防渗漏的作用,且整个对接过程仅需要单人操作完成,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方便安装及拆卸,使操作步骤简易快捷,且结构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本技术的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其中锁块呈圆柱结构,所述锁块的中央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锁块顶部,该结构设置,使锁筒的凸块能快速的对准凹槽的位置并顺利的插入卡槽内,起到了防脱结构快速精准对接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其中凹槽的形状结构与凸块的形状结构相契合,所述凸块穿过凹槽并卡接于卡槽的内部,该结构设置,使得凸块与卡槽能相互错位,将锁筒与锁块牢牢的锁死,使得对接后防脱结构被牢牢锁死不易脱离。本技术的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其中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导向筒、锁筒和锁块均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导向筒、锁筒和锁块的中心处在同一垂直面上且相互连通,该结构设置,使各结构之间连通成一体,使得防脱结构内部无阻挡、无死角,起到了所承载的液体物质能够顺畅流通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其中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内壁均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接口内壁底部、第二接口内壁顶部和锁筒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该结构设置,使得输入、输出及对接端的密封性安全可靠,不易发生渗漏,使密封效果能更好的体现。本技术的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其中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表面均开设有防滑槽,该结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轻松的用双手拧紧和松开防脱结构无需工具辅助,防滑性能显著,操作简单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锁筒和压簧配合锁块的结构设置,使得压簧在被挤压时,锁筒上的凸块插入凹槽,然后通过旋转锁筒使凸块滑入卡槽,然后将卡槽锁死,起到了常规对接的同时,锁筒的凸块锁死卡槽增加防脱结构内部的二次对接锁死的效果,且由于压簧的作用力,防止锁筒上的凸块因外力或者内部压力退出锁块,同时压簧的作用力顶死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连接处,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螺纹连接得更紧密,防止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连接处不会因外力而造成的松动、脱离的问题出现,起到了自封阀与液压管对接处防震、防脱、防渗漏的作用,且整个对接过程仅需要单人操作完成,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方便安装及拆卸,使操作步骤简易快捷,且结构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2、本技术通过在接口外表面设置有防滑槽,使得拧紧和松开防脱结构更加的便捷,使操作人员能轻松的用双手拧紧和松开防脱结构无需工具辅助,防滑性能显著,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人工消耗。3、本技术通过在锁筒、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内三处位置设置密封圈,使得输入、输出及对接端的密封性安全可靠,不易发生渗漏,且可以根据液压管内承载物质的性质,匹配符合要求的密封圈样式及材质,使密封效果能更好的体现。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端盖与锁筒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锁块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锁块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锁筒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接口;2、密封圈;3、第一端盖;4、导向筒;5、压簧;6、锁筒;601、凸块;7、锁块;8、第二端盖;9、凹槽;10、卡槽;11、防滑槽;12、第二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6,本技术的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包括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12,第一接口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端盖3,第一端盖3内壁底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导向筒4,导向筒4的底部滑动连接有锁筒6,锁筒6外壁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凸块601,锁筒6外壁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压簧5,压簧5穿过导向筒4并固定连接于第一端盖3内壁顶部中央的位置;第二接口12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端盖8,第二端盖8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锁块7,第一端盖3的外壁与第二端盖8的内壁相螺纹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防脱装置快速连接,起到了自封阀与液压管对接处防震、防脱、防渗漏的作用,且整个对接过程仅需要单人操作完成,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方便安装及拆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包括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端盖(3),所述第一端盖(3)内壁底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导向筒(4),所述导向筒(4)的底部滑动连接有锁筒(6),所述锁筒(6)外壁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凸块(601),所述锁筒(6)外壁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压簧(5),所述压簧(5)穿过导向筒(4)并固定连接于第一端盖(3)内壁顶部中央的位置;所述第二接口(12)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端盖(8),所述第二端盖(8)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锁块(7),所述第一端盖(3)的外壁与第二端盖(8)的内壁相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包括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端盖(3),所述第一端盖(3)内壁底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导向筒(4),所述导向筒(4)的底部滑动连接有锁筒(6),所述锁筒(6)外壁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凸块(601),所述锁筒(6)外壁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压簧(5),所述压簧(5)穿过导向筒(4)并固定连接于第一端盖(3)内壁顶部中央的位置;所述第二接口(12)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端盖(8),所述第二端盖(8)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锁块(7),所述第一端盖(3)的外壁与第二端盖(8)的内壁相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封阀本体端接管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块(7)呈圆柱结构,所述锁块(7)的中央开设有卡槽(10),所述卡槽(10)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贯穿锁块(7)顶部。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弘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