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00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设备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自封阀模块包括阀体、阀盖、堵头、通气板和大弹簧,堵头契合于上腔内,阀盖盖合于阀体外,阀盖内壁有推头,堵头和推头的前端面接触,滑柱贯穿点状镂空的圆板状的通气板并延伸至下腔底部,通气板固定于下腔底部,堵头内开设有内气道,内气道两端分别贯通至堵头外侧壁中部和堵头顶部,推头内开设有外气道,外气道两端分别贯通至推头顶部和阀盖顶端面;通过设置当推头向内移动进而挤压堵头时,使内气道暴露于下腔内,进而下腔内储存的气体通过内气道的引导进入上腔内,进而再通过外气道的引导排放至外部,此时达成充放气作业,操作简单的同时有保证了阀体密封严密。

A new type of charge and discharge calibration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
本技术涉及设备密封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
技术介绍
校表阀是流体管路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套用量大,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体设备的可靠性。目前,各类校表阀种类繁多,基本都可实现校表阀的功能。传统的校表阀内部为一个三通结构的阀座,结构复杂,不易装配和使用,尤其是在调校仪表时,必须关闭流体源才能将仪表拆下进行调校,调校合格后再将仪表安装连接,然后再进行监测,因此,仪表的拆装、调校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的设备的工作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1520309687.7,授权公告日2015年10月28日)详细披露了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该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操作灵活,可靠性强,外形美观,加工难度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实现了单个气室的在线仪表拆装和校表以及对单个气室的充气和放气,基本解决了传统校表阀所存在的问题。但该专利其中涉及的充放气自封阀模块仍然存在封闭不够严密,充放气操作不够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该设计方案具备结构简单,封闭严密,充放气操作便捷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阀体存在封闭不够严密,充放气操作不够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包括自封阀模块,自封阀模块包括阀体、阀盖、堵头、通气板和大弹簧,阀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阀体内设有内腔,内腔呈酒瓶状,内腔包括较细的上腔和较粗的下腔,堵头呈柱状且紧密契合于上腔内,阀盖盖合于阀体外,阀盖内壁顶端面远离阀体顶端,阀盖内壁顶端面中部焊接有柱状的推头,堵头和推头的前端面接触,堵头底部焊接有柱状的中间体,中间体底部焊接有长柱状的滑柱,滑柱贯穿点状镂空的圆板状的通气板并延伸至下腔底部,通气板固定于下腔底部,通气板底面紧密贴合有卡簧,卡簧紧密契合于下腔底部对应位置开设的环状凹槽内,堵头底部和通气板顶面之间填充有大弹簧,大弹簧套装于中间体上,中间体底部远离通气板顶面,中间体外径和大弹簧内径相同,中间体外径小于堵头外径且大于滑柱外径,堵头内开设有内气道,内气道两端分别贯通至堵头外侧壁中部和堵头顶部,推头内开设有外气道,外气道两端分别贯通至推头顶部和阀盖顶端面。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其中内气道和外气道均有四条,四条内气道关于轴心对称,四条外气道关于轴心对称。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其中四条外气道一端均贯通至推头顶部,四条外气道另一端均汇聚于同一条较粗的主气道,主气道末端贯通至阀盖顶端面。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其中推头外侧壁开设有螺纹,上腔对应位置开设有对应纹路的螺纹槽,螺纹紧密契合于螺纹槽内。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其中阀体外侧壁下部螺旋状的环绕开设有导道,阀盖内壁对应位置和导道之间填充有滚珠,阀盖内壁开设非贯穿的内凹的正方形的珠槽,滚珠装设于珠槽内,滚珠和珠槽内壁底端面之间填充有小弹簧,滚珠和导道均有两组,两组滚珠和导道关于轴心对称。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其中上腔和下腔的连接处呈环状的锥形斜面,堵头底端面向外延伸形成环状的凸缘,凸缘和锥形斜面之间填充有密封圈。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其中阀体外壁上部呈子弹头状,阀体子弹头底部和阀盖内壁之间填充有密封圈。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其中阀体和阀盖均采用经过阳极氧化表面处理过的铝合金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方案通过设置阀盖内的外气道和堵头内的内气道,当推头向内移动进而挤压堵头时,使内气道暴露于下腔内,进而下腔内储存的气体通过内气道的引导进入上腔内,进而再通过外气道的引导排放至外部,此时达成充放气作业,操作简单的同时又保证了阀体密封严密。2、本方案通过设置四条外气道汇聚于同一条较粗的主气道,设置该主气道的末端贯通至阀盖顶端面,进一步还可以设置主气道的末端内壁开设螺纹槽,能够更方便的在充气作业时连接外部充气设备。3、本方案通过设置螺纹和螺纹槽以及导道和滚珠两种实施例,或者两种实施例并用,便于操作,同时又能够有效的达到驱动阀盖旋转并固定推头的位置的目的。4、本方案通过设置上腔和下腔的连接处设置为环状的锥形斜面,同时设置凸缘和锥形斜面之间填充有密封圈,能够对下腔进行更严密的密封,取得了更好的密封效果。5、本方案通过设置阀体外壁上部呈子弹头状,使阀体上部和阀盖之间形成空间,使阀体在热胀冷缩以及受到内腔气体挤压时,具有一定的膨胀空间,有效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设置阀体子弹头底部和阀盖内壁之间填充有密封圈,能够进行更严密的密封,取得了更好的密封效果。6、本方案通过设置阀体和阀盖的制备材料为经过表面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合金,质量轻,外形设计方正、美观,无异型结构,加工难度低,提高加工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自封阀模块正视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滚珠和导道正视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阀体和阀盖分离状态正视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外气道和内气道正视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2、阀盖;3、内腔;4、堵头;5、通气板;6、密封圈;7、大弹簧;11、导道;21、推头;22、螺纹;23、外气道;24、珠槽;241、滚珠;242、小弹簧;31、上腔;32、下腔;41、中间体;42、滑柱;43、凸缘;44、内气道;51、卡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阅图1-4,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包括自封阀模块,自封阀模块包括阀体1、阀盖2、堵头4、通气板5和大弹簧7,阀体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阀体1内设有内腔3,内腔3呈酒瓶状,内腔3包括较细的上腔31和较粗的下腔32,堵头4呈柱状且紧密契合于上腔31内,阀盖2盖合于阀体1外,阀盖2内壁顶端面远离阀体1顶端,阀盖2内壁顶端面中部焊接有柱状的推头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包括自封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封阀模块包括阀体(1)、阀盖(2)、堵头(4)、通气板(5)和大弹簧(7),所述阀体(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所述阀体(1)内设有内腔(3),所述内腔(3)呈酒瓶状,所述内腔(3)包括较细的上腔(31)和较粗的下腔(32),所述堵头(4)呈柱状且紧密契合于上腔(31)内,所述阀盖(2)盖合于阀体(1)外,所述阀盖(2)内壁顶端面远离阀体(1)顶端,所述阀盖(2)内壁顶端面中部焊接有柱状的推头(21),所述堵头(4)和推头(21)的前端面接触,所述堵头(4)底部焊接有柱状的中间体(41),所述中间体(41)底部焊接有长柱状的滑柱(42),所述滑柱(42)贯穿点状镂空的圆板状的通气板(5)并延伸至下腔(32)底部,所述通气板(5)固定于下腔(32)底部,所述通气板(5)底面紧密贴合有卡簧(51),所述卡簧(51)紧密契合于下腔(32)底部对应位置开设的环状凹槽内,所述堵头(4)底部和通气板(5)顶面之间填充有大弹簧(7),所述大弹簧(7)套装于中间体(41)上,所述中间体(41)底部远离通气板(5)顶面,所述中间体(41)外径和大弹簧(7)内径相同,所述中间体(41)外径小于堵头(4)外径且大于滑柱(42)外径,所述堵头(4)内开设有内气道(44),所述内气道(44)两端分别贯通至堵头(4)外侧壁中部和堵头(4)顶部,所述推头(21)内开设有外气道(23),所述外气道(23)两端分别贯通至推头(21)顶部和阀盖(2)顶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包括自封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封阀模块包括阀体(1)、阀盖(2)、堵头(4)、通气板(5)和大弹簧(7),所述阀体(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所述阀体(1)内设有内腔(3),所述内腔(3)呈酒瓶状,所述内腔(3)包括较细的上腔(31)和较粗的下腔(32),所述堵头(4)呈柱状且紧密契合于上腔(31)内,所述阀盖(2)盖合于阀体(1)外,所述阀盖(2)内壁顶端面远离阀体(1)顶端,所述阀盖(2)内壁顶端面中部焊接有柱状的推头(21),所述堵头(4)和推头(21)的前端面接触,所述堵头(4)底部焊接有柱状的中间体(41),所述中间体(41)底部焊接有长柱状的滑柱(42),所述滑柱(42)贯穿点状镂空的圆板状的通气板(5)并延伸至下腔(32)底部,所述通气板(5)固定于下腔(32)底部,所述通气板(5)底面紧密贴合有卡簧(51),所述卡簧(51)紧密契合于下腔(32)底部对应位置开设的环状凹槽内,所述堵头(4)底部和通气板(5)顶面之间填充有大弹簧(7),所述大弹簧(7)套装于中间体(41)上,所述中间体(41)底部远离通气板(5)顶面,所述中间体(41)外径和大弹簧(7)内径相同,所述中间体(41)外径小于堵头(4)外径且大于滑柱(42)外径,所述堵头(4)内开设有内气道(44),所述内气道(44)两端分别贯通至堵头(4)外侧壁中部和堵头(4)顶部,所述推头(21)内开设有外气道(23),所述外气道(23)两端分别贯通至推头(21)顶部和阀盖(2)顶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充放气校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气道(44)和外气道(23)均有四条,四条内气道(44)关于轴心对称,四条外气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弘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