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阀芯撞伤补偿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20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阀芯撞伤补偿阀,包括阀芯组件、阀套及弹性件,阀芯组件活动安装于阀套,弹性件两端分别与阀芯组件及阀套抵触,阀芯组件设有密封面,密封面与密封件密封使阀芯组件外围分隔成低压区及高压吸油区,阀套外侧为泄压区,阀芯组件设有泄压孔,阀套设有阀套侧孔,阀套侧孔与泄压区连通,当高压吸油区供油不及时形成真空区时,低压区压力大于高压区,阀芯组件在阀套内移动使密封面与密封件分离,油液从低压区流至高压区形成供给,当压力差较大时,阀芯组件移动相应变大,使泄压孔与阀套侧孔连通,油液从泄压孔经阀套侧孔流至泄压区形成缓冲,防止阀芯组件与阀套产生撞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阀芯撞伤补偿阀
本技术涉及补偿阀,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阀芯撞伤补偿阀。
技术介绍
补偿阀一般是压力补偿阀,根据压力补偿阀布置在整个液压油路中的位置,负载敏感压力补偿控制系统还可以分为阀前压力补偿负载敏感系统和阀后压力补偿负载敏感系统。阀前补偿是指压力补偿阀布置在油泵和操纵阀之间,阀后补偿是指压力补偿阀布置在操纵阀与执行机构之间。当泵供油不足的情况下,吸油区会形成真空,跟低压区会形成压力差,补偿阀芯向右移动,当压力差过大时,阀芯会与阀套撞击,产生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阀芯撞伤补偿阀。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阀芯撞伤补偿阀,包括阀芯组件、阀套及弹性件,所述阀芯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阀套,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阀芯组件及所述阀套抵触,所述阀芯组件设有密封面,所述密封面与密封件密封使所述阀芯组件外围分隔成低压区及高压吸油区,所述阀套外侧为泄压区,所述阀芯组件设有泄压孔,所述阀套设有阀套侧孔,所述阀套侧孔与所述泄压区连通,当高压吸油区供油不及时形成真空区时,所述低压区压力大于所述高压区,所述阀芯组件在所述阀套内移动使所述密封面与密封件分离,油液从所述低压区流至所述高压区形成供给,当压力差较大时,所述阀芯组件移动相应变大,使所述泄压孔与所述阀套侧孔连通,油液从所述泄压孔经所述阀套侧孔流至所述泄压区形成缓冲,防止所述阀芯组件与所述阀套产生撞击。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芯及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收容于所述第一阀芯及所述阀套内。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阀芯。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面的截面为斜线。进一步地,所述泄压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阀芯。进一步地,所述泄压孔包括阀芯中孔及所述阀芯侧孔,所述阀芯中孔与所述阀芯侧孔连通,所述阀芯中孔与所述阀芯侧孔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防阀芯撞伤补偿阀的阀芯组件设有密封面,密封面与密封件密封使阀芯组件外围分隔成低压区及高压吸油区,阀套外侧为泄压区,阀芯组件设有泄压孔,阀套设有阀套侧孔,阀套侧孔与泄压区连通,当高压吸油区供油不及时形成真空区时,低压区压力大于高压区,阀芯组件在阀套内移动使密封面与密封件分离,油液从低压区流至高压区形成供给,当压力差较大时,阀芯组件移动相应变大,使泄压孔与阀套侧孔连通,油液从泄压孔经阀套侧孔流至泄压区形成缓冲,防止阀芯组件与阀套产生撞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阀芯撞伤补偿阀的一立体图;图2为图1的防阀芯撞伤补偿阀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防阀芯撞伤补偿阀的阀芯的立体图。图中:10、第一阀芯;11、密封面;20、第二阀芯;21、阀芯中孔;22、阀芯侧孔;30、阀套;31、阀套侧孔;40、弹性件;50、低压区;60、高压吸油区;70、泄压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结构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结构,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结构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固定。当一个结构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结构,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结构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结构。当一个结构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结构,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结构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结构。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阀芯撞伤补偿阀的一具体实施例,防阀芯撞伤补偿阀包括阀芯组件、阀套30以及弹性件40。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芯10以及第二阀芯20。第一阀芯10上设有密封面11,密封面11的截面为斜线。密封面11与密封件接触密封使第一阀芯10以密封面11为界,分隔成低压区50以及高压吸油区60。高压吸油区60一般连通泵和油箱之间的管道,在泵运行,提供高压油时,如果油液供给跟不上,就会在高压吸油区60形成真空区,这样跟低压区50会形成压力差。第二阀芯20设有泄压孔。泄压孔包括阀芯中孔21以及阀芯侧孔22。阀芯中孔21的延伸方向与阀芯侧孔22的延伸方向垂直。阀套30设有阀套侧孔31。阀套30外围形成泄压区70,阀套侧孔31与泄压区70连通。弹性件40为弹簧。组装防阀芯撞伤补偿阀时,弹性件40安装于阀套30内部。第二阀芯20部分安装于阀套30并与弹性件40抵触。此时阀芯侧孔22与阀套30内壁密封。第一阀芯10安装于第二阀芯20。当高压吸油区60形成真空区,跟低压区50形成压力差时。阀芯组件右移,密封面11与密封件分离,低压区50与高压吸油区60连通,油液从低压区50流至高压吸油区60形成供给,当压力差较大时,阀芯组件移动相应变大,使阀芯侧孔22与阀套侧孔31连通,油液从泄压孔经阀套侧孔31流至泄压区70形成缓冲,防止第二阀芯20与阀套30产生撞击变形。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演变,都是依据本技术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做的等同修饰与演变,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阀芯撞伤补偿阀,包括阀芯组件、阀套及弹性件,所述阀芯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阀套,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阀芯组件及所述阀套抵触,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设有密封面,所述密封面与密封件密封使所述阀芯组件外围分隔成低压区及高压吸油区,所述阀套外侧为泄压区,所述阀芯组件设有泄压孔,所述阀套设有阀套侧孔,所述阀套侧孔与所述泄压区连通,当高压吸油区供油不及时形成真空区时,所述低压区压力大于所述高压吸油区,所述阀芯组件在所述阀套内移动使所述密封面与密封件分离,油液从所述低压区流至所述高压吸油区形成供给,当压力差较大时,所述阀芯组件移动相应变大,使所述泄压孔与所述阀套侧孔连通,油液从所述泄压孔经所述阀套侧孔流至所述泄压区形成缓冲,防止所述阀芯组件与所述阀套产生撞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阀芯撞伤补偿阀,包括阀芯组件、阀套及弹性件,所述阀芯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阀套,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阀芯组件及所述阀套抵触,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设有密封面,所述密封面与密封件密封使所述阀芯组件外围分隔成低压区及高压吸油区,所述阀套外侧为泄压区,所述阀芯组件设有泄压孔,所述阀套设有阀套侧孔,所述阀套侧孔与所述泄压区连通,当高压吸油区供油不及时形成真空区时,所述低压区压力大于所述高压吸油区,所述阀芯组件在所述阀套内移动使所述密封面与密封件分离,油液从所述低压区流至所述高压吸油区形成供给,当压力差较大时,所述阀芯组件移动相应变大,使所述泄压孔与所述阀套侧孔连通,油液从所述泄压孔经所述阀套侧孔流至所述泄压区形成缓冲,防止所述阀芯组件与所述阀套产生撞击。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晓峰左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远上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