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10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包括基座、主缓冲机构、弹性缓冲件等构件,弹性缓冲件为压力弹簧或橡胶柱,除了主缓冲机构中的液阻尼器作主缓冲器件外,还增设了一个弹性缓冲件作为辅助缓冲器件,该弹性缓冲件一端压在导轨的安置仓的外侧端,另一端顶压在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基座端部,限位器在导轨的轴线方向上有一定的缓冲回缩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辅助用的外设弹性缓冲件,相比采用同规格阻尼器的单缓冲限位器,可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荷,使用寿命更长;相比于单缓冲限位器,在相同冲击载荷的条件下,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可以采用规格更小的阻尼器,制成尺寸更小的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移动门上使用的缓冲限位器,具体讲是一种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移动门缓冲限位器基本上是采用一个液压或气体阻尼缓冲器作缓冲主件,如专利号为CN201520449072.4公开的一种移动门缓冲器。由于移动门的导轨空间有限,此类缓冲器所采用的阻尼缓冲器承受的冲击负荷大小会受到许多的限制,如导轨尺寸的大小、缓冲器内拉簧的拉力大小等限制,通常情况下只适用于轻型移动门使用,当移动门的质量过大或撞向缓冲器时的速度过大时,常常会造成缓冲器中阻尼器的损坏,如阻尼器缸体破裂出现漏油(气),造成的阻尼力减小或丢失,或是滑杆折弯等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包括基座,基座内设有主缓冲机构,主缓冲机构包括一牵引滑座,牵引滑座滑动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基座远离牵引滑座的那一端设有一弹性缓冲件。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远离牵引滑座的那一端设有容置孔,容置孔外端开口,弹性缓冲件的一端插入容置孔中,另一端露在基座外。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件为压缩弹簧或橡胶柱。应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其有益效果是:增加了弹性缓冲件,该弹性缓冲件与主缓冲机构一起使用后,相比采用同规格阻尼器的单缓冲限位器,可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荷,使用寿命更长;相比于单缓冲限位器,在相同冲击载荷的条件下,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可以采用规格更小的阻尼器,制成尺寸更小的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压缩弹簧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整体与导轨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牵引滑座处于起始位置);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移动门正处于在外力作用下实施关门或开门操作,要脱离拖钩限制的初始阶段);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移动门在外力作用下脱离牵引滑座上拖钩的限制,离开牵引滑座的瞬间时);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移动门在外力驱动下撞向牵引滑座的瞬间);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安装到移动门导轨上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牵引滑座处在初始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橡胶柱的安装示意图。图中所示:1—基座,1.1—第一基座,1.2—第二基座,2—牵引滑座,21—阻挡凸台,3—拖钩,4—压缩弹簧,5—橡胶柱,6—容置孔,7—阻尼器,8—拉簧,9—连接头,10—滑槽,11—导向滑槽,111—斜槽,12—凹槽,13—扭簧,14—保护罩,15—后导向柱,16—前导向柱,17—导轨,18—移动门,19—推拉座。具体实施方式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技术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一种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包括基座1,基座1内设有主缓冲机构,主缓冲机构包括一牵引滑座2,牵引滑座2滑动设置在基座1上,且牵引滑座2上设有拖钩3,基座1远离牵引滑座2的那一端设有弹性缓冲件。基座1的一端设有容置孔6,容置孔6外端开口,弹性缓冲件的一端插入容置孔6中,另一端露在基座1外。弹性缓冲件为压缩弹簧4。主缓冲机构包括阻尼器7和拉簧8,阻尼器7远离压缩弹簧4的那一端通过一连接头9与牵引滑座2连接,连接头9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阻尼器7端部固定,连接头9另一端用销子与牵引滑座2连接,拉簧8远离压缩弹簧4的那一端通过销子与牵引滑座2连接,拉簧8与阻尼器7平行设置,且拉簧8位于阻尼器7上方。基座1下端具有横向设置的滑槽10,牵引滑座2滑动设置在滑槽10上,基座1内设有与牵引滑座2配合的导向滑槽11,具体地,牵引滑座2上设有与导向滑槽11滑动配合的后导向柱15和前导向柱16,导向滑槽11端部具有朝上且供前导向柱16滑入的斜槽111,斜槽111供牵引滑座2翻转、驻留。牵引滑座2的下端与拖钩3下端之间形成有凹槽12,且牵引滑座2的下端具有阻挡凸台21,牵引滑座2与拖钩3之间设有扭簧13。基座1由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组成,基座外罩有一保护罩14。当然,生产时基座1也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如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安装到导轨17上后,压缩弹簧4外端压在导轨17内壁上,压缩弹簧4长度缩短。牵引滑座2处于起始位置时如图6所示,移动门18被施以和拉簧8作用力方向相反且其力的大小大于拉簧8的牵引力时,移动门18上的推拉座19按照图7中的箭头方向移动,直到移动到图8位置时,牵引滑座2的前导向柱16在滑槽10的指引下,落入斜槽111中,使得牵引滑座2发生逆时针翻转,此时固定在移动门18上的推拉座19不再受拖钩3的作用,在外力作用下可轻松朝前移动;如图9所示,当移动门18在外力作用下惯性冲向牵引滑座2的阻挡凸台21时,牵引滑座2发生旋转,从而将其前导向柱16从斜槽111转出,移动门18在惯性力作用下继续按照图9箭头方向移动,它所产生的冲击力通过牵引滑座2传递到阻尼器7,最后再传递至压缩弹簧4。根据移动门18带给牵引滑座2上阻档凸台21撞击力的大小程度,本技术有如下四种工况:一:撞击力较小,传递到压缩弹簧4的冲力小于安装时压缩弹簧4压缩时所受的压力,压缩弹簧4不产生再次压缩,撞击力在牵引滑座2回归起始位置的途中消失,移动门18最终是在拉簧8的作用下被拖钩3牵引回到起始位置;二:撞击力较大,传递到压缩弹簧4上的冲击力大于压缩弹簧4安装时的预设压力,压缩弹簧4在此冲击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再次压缩,但压缩值小于其预定值,基座1在移动门的冲撞下,在导轨17上的安装凹槽(图中未示)内产生了移动,从而实现阻尼器7和弹簧4的双缓冲效果,当作用在压缩弹簧4上的冲击力小于压缩弹簧4的预设压力时,基座1便在压缩弹簧4的推力作用下回归正常安装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移动门18的惯性冲击力逐步减小或消除,若在移动门18尚未到达终点冲击力便被阻尼器7抵消时,此时基座1内的拉簧8便会继续牵引移动门18运动到起始位置;三:撞击力若较上述第二种情况还要大,传递到压缩弹簧4上的冲击力便将压缩弹簧4压缩到产品设计的最大值,基座1的尾端便直接刚性顶压在导轨17安装凹槽的端面上,此时系由主缓冲机构、压缩弹簧4、基座1三者共同承受移动门18的撞击力,撞击力被缓冲抵弱后,基座1、压缩弹簧4复位。四:若移动门带来的撞击比上述“三”中描述的状况还要猛烈严重,则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可能会出现下述损坏:阻尼器7缸体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包括基座,基座内设有主缓冲机构,主缓冲机构包括一牵引滑座,牵引滑座滑动设置在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远离牵引滑座的那一端设有一弹性缓冲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位器,包括基座,基座内设有主缓冲机构,主缓冲机构包括一牵引滑座,牵引滑座滑动设置在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远离牵引滑座的那一端设有一弹性缓冲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移动门双缓冲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刘朝峰朱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查克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