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02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包括方柱、圆柱、螺纹柱和加筋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柱的顶端和底端与所述圆柱的顶端和底端相齐平,所述方柱和所述圆柱对应的两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圆孔,每个侧面上的圆孔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四个对应的第一圆孔内均设置有对拉单元,所述方柱和所述圆柱之间均填充有素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处:增加了承重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柱的支撑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做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例如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盖种配式建筑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进行施工,从目前钢材市场价格趋势来看,传统人工费用不断增高,钢材价格走低,钢结构猪仔的造价将有望进一步降低,同时这种施工方式采用的也是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施工效率也相对较高,但是相比于传统的施工相比,由于建筑的支撑是依靠于钢结构自身的强度,并且预制生产,采用的是类似商品生产的模式,其自身的强度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材料本身,生产工艺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具备使用方法的优点,解决了钢结构的支撑柱混凝土结合后,自身强度不高、稳定性不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包括方柱、圆柱、螺纹柱和加筋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柱的顶端和底端与所述圆柱的顶端和底端相齐平,所述方柱和所述圆柱对应的两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圆孔,每个侧面上的圆孔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四个对应的第一圆孔内均设置有对拉单元,所述方柱和所述圆柱之间均填充有素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对拉单元包括螺纹柱、对称嵌套在所述螺纹柱上的两个定位柱以及螺纹装配在两个所述定位柱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面的外直径与圆孔的内径相同,所述套筒内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螺纹装配的内螺纹,所述套筒的一端抵紧在所述圆柱的内壁上,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抵紧在所述方柱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螺母上设置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固定卡扣连接所述第一螺母,所述定位柱的顶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进一步的,所述圆柱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固定连接在所述圆柱,所述圆柱的底端和顶端均设置有加强箍,所述加强箍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盘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箍固定连接在所述圆柱上,所述加强箍的一端与所述方柱四角卡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方柱和圆柱,可以同时增加了承重能力。2.本技术中,通过方柱和圆柱中间形成的空区可以填充混凝土,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柱的支撑强度。3.本技术中,通过加强箍,可以增加承重能力且增加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的圆柱内部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的对拉单元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的定位柱、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密封套结构图。附图标记:1、方柱;2、圆柱;3、加强箍;4、第一圆孔;5、连接板;6、螺纹柱;7、套筒;8、第一螺母;9、第二螺母;10、密封套;11、定位柱;12、对拉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包括方柱1、圆柱2、螺纹柱6和加筋箍3,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柱1的顶端和底端与所述圆柱2的顶端和底端相齐平,所述方柱1和所述圆柱2对应的两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圆孔4,每个侧面上的圆孔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四个对应的第一圆孔4内均设置有对拉单元12,所述方柱1和所述圆柱2之间均填充有素混凝土,所述对拉单元12包括螺纹柱6、对称嵌套在所述螺纹柱6上的两个定位柱11以及螺纹装配在两个所述定位柱11上的套筒7,所述套筒7的底面的外直径与第一圆孔4的内径相同,所述套筒7内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1螺纹装配的内螺纹,所述套筒7的一端抵紧在所述圆柱2的内壁上,所述套筒7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8,所述第一螺母8抵紧在所述方柱1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螺母8上设置有密封套10,所述密封套10固定卡扣连接所述第一螺母8,所述定位柱11的顶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9,所述圆柱2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盘5,所述连接盘5固定连接在所述圆柱2,所述圆柱2的底端和顶端均设置有加强箍3,所述加强箍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盘5固定,所述加强箍3固定连接在所述圆柱2上,所述加强箍2的一端与所述方柱1四角卡扣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本技术时,将预制好满足施工强度的方柱1和圆柱2,并根据方柱1和圆柱2的实际长度开设相应数量的第一圆孔4,在同一侧面上的第一圆孔4等距排列,并且将方柱1嵌套在圆柱2上,将定位柱11安装在套筒内,将套筒7一次插入第一圆孔4中,并通过螺纹装配第一螺母8将套筒固定,且将密封套10通过螺纹固定到第一螺母8上,扣上第二螺母9,浇上混凝土即可。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解决了钢结构的支撑柱混凝土结合后,自身强度不高、稳定性不好的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包括方柱(1)、圆柱(2)、螺纹柱(6)和加强箍(3),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柱(1)的顶端和底端与所述圆柱(2)的顶端和底端相齐平,所述方柱(1)和所述圆柱(2)对应的两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圆孔(4),每个侧面上的圆孔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四个对应的第一圆孔(4)内均设置有对拉单元(12),所述方柱(1)和所述圆柱(2)之间均填充有素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包括方柱(1)、圆柱(2)、螺纹柱(6)和加强箍(3),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柱(1)的顶端和底端与所述圆柱(2)的顶端和底端相齐平,所述方柱(1)和所述圆柱(2)对应的两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圆孔(4),每个侧面上的圆孔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四个对应的第一圆孔(4)内均设置有对拉单元(12),所述方柱(1)和所述圆柱(2)之间均填充有素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单元(12)包括螺纹柱(6)、对称嵌套在所述螺纹柱(6)上的两个定位柱(11)以及螺纹装配在两个所述定位柱(11)上的套筒(7),所述套筒(7)的底面的外直径与第一圆孔(4)的内径相同,所述套筒(7)内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1)螺纹装配的内螺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红余富忠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致邦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