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等长让压锚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94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等长让压锚索,置于所述混凝土墩内的数个锚头,后端与锚头一一对应固定连接的数根无粘结绞线,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无粘结绞线上的数个让压减震锚索组件,套设在无粘结绞线的前端的第三承载板,设置在无粘结绞线的前端的固定锚具,以及设置在第三承载板的前端的导向件;任一所述让压减震锚索组件包括从前至后依次布设、且套设在无粘结绞线上的让压锚具、第一承载板、环形减震装置和第二承载板,以及套设在环形减震装置的外边缘的柔性套筒。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受力均匀、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压力锚索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等长让压锚索
本技术涉及压力锚索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等长让压锚索。
技术介绍
锚索工程属于一种轻型结构,其具有施工方便、设置灵活、造价低等优点,在边坡加固及联合高悬臂加固桩中应用广泛。其中,压力型锚索是锚索工程最重要的类别之一。并且压力型锚索中的核心类型是压力分散型锚索,其锚固段的压应力可以有效的分散,还能利用不同深度土层提供的锚固力;因此,压力分散型锚索被广泛地应用于边坡加固中。压力分散型锚索也并非绝对完美,其同样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当索体钢绞线不等长时,其受力并非是均匀的,那么,锚索的破坏总是从多个承载体中最不利的那个开始,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局部锚索损坏的问题;第二,锚索的张拉施工较为复杂:在张拉过程中,分散锚索的单独标记较为复杂,尤其是多根钢绞线索体,其容易导致钢绞线张拉的长度失真。由此可见,在不能整体张拉的情况下,单独张拉又增加了工作量。因此,急需要提出一种结简单、施工简便、减震可靠的具有抗震功能的等长让压锚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等长让压锚索,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等长让压锚索,所述等长让压锚索的一端置于混凝土墩内,所述等长让压锚索包括置于所述混凝土墩内的数个锚头,后端与锚头一一对应固定连接的数根无粘结绞线,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无粘结绞线上的数个让压减震锚索组件,套设在无粘结绞线的前端的第三承载板,设置在无粘结绞线的前端的固定锚具,以及设置在第三承载板的前端的导向件;任一所述让压减震锚索组件包括从前至后依次布设、且套设在无粘结绞线上的让压锚具、第一承载板、环形减震装置和第二承载板,以及套设在环形减震装置的外边缘的柔性套筒。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减震装置由数个带有内锥面的外圆环和数个带有外锥面的内圆环组成;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安装环形减震装置的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均开设有与无粘结绞线一一对应的第一索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巧妙地设置了让压锚具,以保证钢绞线等长且压力均布;在此基础上,本技术通过设置让压减震锚索组件,既能满足受力分布均匀,又能实现减震消能;当地震作用后,随着环形减震装置的弹性变形恢复,通过承载板与钢绞线之间应力调整,以提高结构的自适应能力,并减少预应力的损失。(2)本技术巧妙地利用环形减震弹簧与承载板结合作为减震的结构,可适用于地震频发、且震级较高的地区;其中,环形减震弹簧具有缓冲减震能力强、尺寸灵活、承载能力强等优点。(3)本技术在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安装环形减震装置的凹槽,用于固定环形减震器和柔性套筒,有效地避免了环形减震器和柔性套筒由于位置偏移而影响锚索支护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其在强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位置改变,从而延长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具有安装简便的效果,其在放入锚索孔洞前即可完成组装,其施工效率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受力均匀、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压力锚索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让压锚索,通过增加让压锚具可以使钢绞线等长且压力均布。为了在锚索等长的基础上,满足高烈度抗震的要求,本技术提出来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等长让压锚索,通过在等长锚索让压锚具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减震装置,使锚索既有等长的特点,又具有抗震的效果。本技术以环形减震弹簧与承载板结合作为抗震的结构,可以适用于高震级地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环形减震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环形减震装置的减震原理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第一承载板,2-第二承载板,3-环形减震装置,4-让压锚具,5-无粘结绞线,6-导向件,7-柔性套筒,8-锚头,9-混凝土墩,10-固定锚具,11-锚固段,12-自由段,13-第三承载板,14-第一索孔,15-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等长让压锚索,所述等长让压锚索的一端置于混凝土墩9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后端”、“四周边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不仅如此,本实施例的让压锚具4的内部结构外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并未对让压锚具4本身进行改进,在此就不予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该等长让压锚索包括置于所述混凝土墩9内的数个锚头8,后端与锚头8一一对应固定连接的数根无粘结绞线5,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无粘结绞线5上的数个让压减震锚索组件,套设在无粘结绞线5的前端的第三承载板13,设置在无粘结绞线5的前端的固定锚具10,以及设置在第三承载板13的前端的导向件6;在第一承载板1和第二承载板2上均开设有与无粘结绞线5一一对应的第一索孔14。其中,每个让压减震锚索组件的结构相同,其包括从前至后依次布设、且套设在无粘结绞线5上的让压锚具4、第一承载板1、环形减震装置3和第二承载板2,以及套设在环形减震装置3的外边缘的柔性套筒7。另外,本实施例的环形减震装置3由数个带有内锥面的外圆环和数个带有外锥面的内圆环组成;所述第一承载板1和第二承载板2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安装环形减震装置3的凹槽15。下面简要说明本装置的施工安装过程:(1)钻孔:孔的孔深不少于锚索设计长度。(2)现场锚索的加工制作以及与承载板的安装。(3)环形减震装置的安装:环形减震装置安装于第一索孔外边缘与承载板边缘的凹槽中。首先将环形减震装置3的一端放置第二承载板的凹槽内焊接,将无粘结绞线穿过第二承载板预留的第一索孔以及环形减震装置,将柔性套筒安装在环形减震装置外部,然后将环形减震装置的另一端放置第一承载板的凹槽中,将无粘结绞线穿过第一承载板预留的第一索孔。(4)让压锚具锚具安装:将无粘结绞线由承载板预留的第一索孔穿过让压锚具,将锚具夹片安装于锚具中,通过压力器将具有不同让压点的让压锚具固定在锚索上,并于承载板接触。(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等长让压锚索,所述等长让压锚索的一端置于混凝土墩(9)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长让压锚索包括置于所述混凝土墩(9)内的数个锚头(8),后端与锚头(8)一一对应固定连接的数根无粘结绞线(5),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无粘结绞线(5)上的数个让压减震锚索组件,套设在无粘结绞线(5)的前端的第三承载板(13),设置在无粘结绞线(5)的前端的固定锚具(10),以及设置在第三承载板(13)的前端的导向件(6);/n任一所述让压减震锚索组件包括从前至后依次布设、且套设在无粘结绞线(5)上的让压锚具(4)、第一承载板(1)、环形减震装置(3)和第二承载板(2),以及套设在环形减震装置(3)的外边缘的柔性套筒(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等长让压锚索,所述等长让压锚索的一端置于混凝土墩(9)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长让压锚索包括置于所述混凝土墩(9)内的数个锚头(8),后端与锚头(8)一一对应固定连接的数根无粘结绞线(5),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无粘结绞线(5)上的数个让压减震锚索组件,套设在无粘结绞线(5)的前端的第三承载板(13),设置在无粘结绞线(5)的前端的固定锚具(10),以及设置在第三承载板(13)的前端的导向件(6);
任一所述让压减震锚索组件包括从前至后依次布设、且套设在无粘结绞线(5)上的让压锚具(4)、第一承载板(1)、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卿刘菀茹肖朝乾刘钢张建文薛元封志军王智猛徐锡江孟伟李国栋陈劲吴邵海杨昉张理王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睿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