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益丰专利>正文

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89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包括排水槽座和排水槽盖板,所述排水槽盖板活动设置于所述排水槽座槽口内,并被装配为当排水槽盖板顶部形成积水并对排水槽盖板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所述排水槽盖板沿所述排水槽座槽口方向垂直向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公路用排换洪结构,正常状态下,扭矩弹簧使该排水槽盖板向上运动,并接触到受力网格板的底部,而当汇集成流的雨水携带落叶和垃圾袋流向排水槽盖板,并使得落叶和垃圾袋堵塞排水槽盖板,水流汇集在该处,并随着水流汇集液体增多,水体的重量使排水槽盖板向下运动,使得排水槽盖板和排水槽座彻底打开,从而使汇聚的水流得到及时排放,从而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
技术介绍
排水渠作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部分,其重要的作用就是避免公路积水,将汇集与公路里面上的积水排入城市的地下排污管网中,从而避免发生城市内涝的情况。但是随着市区绿化面积的增加以及居民生活垃圾的增多,落叶和塑料袋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处理,在暴雨季节的时候,极易因为落叶和塑料袋堵塞排水渠的排水槽盖板上,从而影响排水渠的正常工作从而引起积水问题的发生,最终形成城市内涝的问题。由此可见,成为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避免雨季由于雨水汇集排水渠,使得落叶和垃圾袋堆积排水槽盖板上引起堵塞问题的发生。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包括排水槽座和排水槽盖板,所述排水槽盖板活动设置于所述排水槽座槽口内,并被装配为当排水槽盖板顶部形成积水并对排水槽盖板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所述排水槽盖板沿所述排水槽座槽口方向垂直向下。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槽座端口铰接有受力网格板,所述排水槽盖板位于所述受力网格板的正下方。作为优选,还包括安装于排水渠相对两侧内壁上,且靠近所述排水槽座分布的基座,所述基座相对两侧的内壁上对称设有横梁,其中一个所述横梁相邻所述基座一侧的内壁之间对称设有支撑梁。作为优选,两个所述支撑梁的顶部均设有导轨I,所述导轨I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I,两个所述滑块I之间设有连接板;另一个所述横梁的顶部设有短梁,所述短梁的顶部对称设有铰接座。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槽盖板相邻一侧外壁的底部对称设有连接座,相邻另一侧外壁的对称设有导轨II,所述导轨II上滑动连接有滑块II;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滑块II上分别铰接有连接臂作为优选,连接于所述导轨I上的连接臂的尾端于铰接座相铰接,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的连接臂的尾端于滑块I相铰接;平行分别的两组所述连接臂的重叠处之间铰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扭矩弹簧,所述扭矩弹簧分别与相邻所述连接轴一侧的连接臂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受力网格板由矩形槽钢以及焊接于矩形槽钢内部呈网格分布的细钢筋构成。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当汇集成流的雨水携带落叶和垃圾袋流向排水槽盖板,并使得落叶和垃圾袋堵塞排水槽盖板,水流汇集在该处,并随着水流汇集液体增多,水体的重量使排水槽盖板向下运动,使得排水槽盖板和排水槽座彻底打开,从而使汇聚的水流得到及时排放,从而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排水槽盖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基座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1、排水槽座;2、排水槽盖板;21、连接座;22、导轨II;23、滑块II;24、连接臂;3、受力网格板;4、基座;41、横梁;42、支撑梁;421、导轨I;422、滑块I;423、连接板;424、短梁;425、铰接座;5、连接轴;51扭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5,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包括排水槽座1和排水槽盖板2,其特征在于,排水槽盖板2活动设置于排水槽座1槽口内,并被装配为当排水槽盖板2顶部形成积水并对排水槽盖板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排水槽盖板2沿排水槽座1槽口方向垂直向下。当汇集成流的雨水携带落叶和垃圾袋流向排水槽盖板2,并使得落叶和垃圾袋堵塞排水槽盖板2,水流汇集在该处,并随着水流汇集液体增多,水体的重量使排水槽盖板2向下运动,使得排水槽盖板2和排水槽座1彻底打开,从而使汇聚的水流得到及时排放,从而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进一步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排水槽座1端口铰接有受力网格板3,排水槽盖板2位于受力网格板3的正下方,而受力网格板3的设置就是为了防止有路人或是车辆踩站或是停在排水渠的上面,而由于排水槽盖板承受力不足,使得意外的发生,该受力网格板3的间隔设置很大,不会因为水流汇集是落叶和垃圾袋堵塞该受力网格板3的镂空处。其中,受力网格板3由矩形槽钢以及焊接于矩形槽钢内部呈网格分布的细钢筋构成。进一步结合图2所示,可以看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4使安装于排水渠相对两侧内壁上,且靠近排水槽座1分布的,基座4相对两侧的内壁上对称设有横梁41,其中一个横梁41相邻基座4一侧的内壁之间对称设有支撑梁42,两个支撑梁42的顶部均设有导轨I421,导轨1421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I422,两个滑块I422之间设有连接板423,另一个横梁41的顶部设有短梁424,短梁424的顶部对称设有铰接座425。再者,在本技术中,排水槽盖板2相邻一侧外壁的底部对称设有连接座21,相邻另一侧外壁的对称设有导轨I22,导轨I22上滑动连接有滑块II23,连接座21和滑块II23上分别铰接有连接臂24。同时,根据图3、图4和图5连接于导轨I421上的连接臂24的尾端于铰接座425相铰接,连接于连接座21上的连接臂24的尾端于滑块I422相铰接,并且平行分别的两组连接臂24的重叠处之间铰接有连接轴5,连接轴5上设有扭矩弹簧51,扭矩弹簧51分别与相邻连接轴5一侧的连接臂24相连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扭矩弹簧51的作用力是使该排水槽盖板2向上运动,并接触到受力网格板3的底部。需要说明是,当排水槽盖板2的顶部被落叶和垃圾袋堵塞的时候,最大承受力为1-1.5kg就会使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包括排水槽座(1)和排水槽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盖板(2)活动设置于所述排水槽座(1)槽口内,并被装配为当排水槽盖板(2)顶部形成积水并对排水槽盖板(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所述排水槽盖板(2)沿所述排水槽座(1)槽口方向垂直向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包括排水槽座(1)和排水槽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盖板(2)活动设置于所述排水槽座(1)槽口内,并被装配为当排水槽盖板(2)顶部形成积水并对排水槽盖板(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所述排水槽盖板(2)沿所述排水槽座(1)槽口方向垂直向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座(1)端口铰接有受力网格板(3),所述排水槽盖板(2)位于所述受力网格板(3)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排水渠相对两侧内壁上,且靠近所述排水槽座(1)分布的基座(4),所述基座(4)相对两侧的内壁上对称设有横梁(41),其中一个所述横梁(41)相邻所述基座(4)一侧的内壁之间对称设有支撑梁(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路用排换洪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梁(42)的顶部均设有导轨I(421),所述导轨I(421)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I(422),两个所述滑块I(422)之间设有连接板(42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益丰
申请(专利权)人:方益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