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在定型后车的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884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纺织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运用在定型后车的加湿装置,包括向上贯通的立架,所述立架的顶部固接有向左延伸的中空的横梁架,所述立架的内腔下部安装有导向轮组,所述横梁架的内腔右侧和和中左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左侧所述第一导向辊的左上方设置有驱动辊,所述横梁架的左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可驱动驱动辊转动的电机,所述驱动辊的前后转动轴之间转动连接有摆动收布组件,所述摆动收布组件的上端与横梁架的内腔侧壁之间铰接有电动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对布匹进行回潮收集;通过超声波雾化器,可将水雾化后从喷雾管喷出,这样喷雾口不容易堵塞,可有效避免因喷雾口堵塞而造成竖条润湿的的喷雾不均匀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用在定型后车的加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生产
,具体为一种运用在定型后车的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为应对市场需求,厂家需要对定型后的布匹回潮率作出特定的要求,而目前定型机厂家所配套的加湿装置都为多个普通小喷口直接向布面喷水,这样的方式会造成水雾颗粒大,且不均匀,一但某个喷孔堵塞后,局部布面就会因为没有加湿而产生回潮不均匀的异常情况。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运用在定型后车的加湿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在定型后车的加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为应对市场需求,厂家需要对定型后的布匹回潮率作出特定的要求,而目前定型机厂家所配套的加湿装置都为多个普通小喷口直接向布面喷水,这样的方式会造成水雾颗粒大,且不均匀,一但某个喷孔堵塞后,局部布面就会因为没有加湿而产生回潮不均匀的异常情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用在定型后车的加湿装置,包括向上贯通的立架,所述立架的顶部固接有向左延伸的中空的横梁架,所述立架的内腔下部安装有导向轮组,所述横梁架的内腔右侧和和中左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左侧所述第一导向辊的左上方设置有驱动辊,所述横梁架的左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可驱动驱动辊转动的电机,所述驱动辊的前后转动轴之间转动连接有摆动收布组件,所述摆动收布组件的上端与横梁架的内腔侧壁之间铰接有电动推杆,所述横梁架的内腔中部贯穿固接有两组上下设置的喷雾管,两组所述喷雾管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喷雾口,所述立架的左方设置有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的出雾口与两组喷雾管之间连通有管道,两组所述喷雾管的右方设置有布料双面吸粉头,所述立架的内腔后侧壁中部安装有吸尘器,所述吸尘器的吸尘口与布料双面吸粉头之间连通有吸粉管,所述摆动收布组件的正下方设置有可在地面上移动的布料收集车。优选的,所述摆动收布组件包括两组左右对称的竖直柱,两组所述竖直柱的下端之间转动连接有两组上下平行的第二导向辊,两组所述竖直柱上均固接有可与驱动辊前后转动轴转动连接的固定筒,两组所述竖直柱的上端之间固接有可与电动推杆铰接的连接杆。优选的,所述布料双面吸粉头包括空心块,所述空心块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吸气腔,所述空心块的内部中央前后贯穿设置有布料穿孔,所述布料穿孔的上下侧壁上都均匀开设有与吸气腔连通的吸气孔,所述空心块的左侧壁上固接连通有两组分别连通吸气腔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吸粉管连通。优选的,所述喷雾管上喷雾口的直径范围为6毫米至10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对布匹进行回潮收集;通过超声波雾化器,可将水雾化后从喷雾管喷出,这样喷雾口不容易堵塞,可有效避免因喷雾口堵塞而造成竖条润湿的的喷雾不均匀情况;通过吸尘器,可将布匹上沾染的粉尘吸收收集,从而有利于提升布匹的出厂质量,也可避免粉尘弥漫至生产车间,对车间造成环境污染;通过电动推杆对摆动收布组件的反复推拉,可实现布匹的折叠收集,从而提高布匹收集的整齐度。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摆动收布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布料双面吸粉头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立架,2-横梁架,3-导向轮组,4-第一导向辊,5-驱动辊,6-电机,7-摆动收布组件,71-竖直柱,72-第二导向辊,73-固定筒,74-连接杆,8-电动推杆,9-喷雾管,10-超声波雾化器,11-管道,12-布料双面吸粉头,121-空心块,122-吸气腔,123-布料穿孔,124-吸气孔,125-连接管,13-吸尘器,14-吸粉管,15-布料收集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运用在定型后车的加湿装置技术方案:一种运用在定型后车的加湿装置,包括向上贯通的立架1,立架1的顶部固接有向左延伸的中空的横梁架2,立架1的内腔下部安装有导向轮组3,横梁架2的内腔右侧和和中左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4,左侧第一导向辊4的左上方设置有驱动辊5,横梁架2的左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可驱动驱动辊5转动的电机6,驱动辊5的前后转动轴之间转动连接有摆动收布组件7,摆动收布组件7的上端与横梁架2的内腔侧壁之间铰接有电动推杆8,横梁架2的内腔中部贯穿固接有两组上下设置的喷雾管9,两组喷雾管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喷雾口,立架1的左方设置有超声波雾化器10,超声波雾化器10的出雾口与两组喷雾管9之间连通有管道11,两组喷雾管9的右方设置有布料双面吸粉头12,立架1的内腔后侧壁中部安装有吸尘器13,吸尘器13的吸尘口与布料双面吸粉头12之间连通有吸粉管14,摆动收布组件7的正下方设置有可在地面上移动的布料收集车15。进一步的,摆动收布组件7包括两组左右对称的竖直柱71,两组竖直柱71的下端之间转动连接有两组上下平行的第二导向辊72,两组竖直柱71上均固接有可与驱动辊5前后转动轴转动连接的固定筒73,两组竖直柱71的上端之间固接有可与电动推杆8铰接的连接杆74;当电动推杆8的伸缩端伸缩时,摆动收布组件7的下部将随着固定筒73与驱动辊5转动轴的转动而摆动,从而可将布匹折叠进布料收集车15中。进一步的,布料双面吸粉头12包括空心块121,空心块121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吸气腔122,空心块121的内部中央前后贯穿设置有布料穿孔123,布料穿孔123的上下侧壁上都均匀开设有与吸气腔122连通的吸气孔124,空心块121的左侧壁上固接连通有两组分别连通吸气腔122的连接管125,连接管125与吸粉管14连通;吸粉管14对连接管125进行抽气吸风时,可将布匹上的粉尘从吸气孔124吸入吸气腔122,随空气流动顺着吸粉管14流入吸尘器13中。进一步的,喷雾管9上喷雾口的直径范围为6毫米至10毫米,可有效避免因喷雾口堵塞而造成竖条润湿的的喷雾不均匀情况。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技术为一种运用在定型后车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用在定型后车的加湿装置,包括向上贯通的立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1)的顶部固接有向左延伸的中空的横梁架(2),所述立架(1)的内腔下部安装有导向轮组(3),所述横梁架(2)的内腔右侧和和中左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4),左侧所述第一导向辊(4)的左上方设置有驱动辊(5),所述横梁架(2)的左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可驱动驱动辊(5)转动的电机(6),所述驱动辊(5)的前后转动轴之间转动连接有摆动收布组件(7),所述摆动收布组件(7)的上端与横梁架(2)的内腔侧壁之间铰接有电动推杆(8),所述横梁架(2)的内腔中部贯穿固接有两组上下设置的喷雾管(9),两组所述喷雾管(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喷雾口,所述立架(1)的左方设置有超声波雾化器(10),所述超声波雾化器(10)的出雾口与两组喷雾管(9)之间连通有管道(11),两组所述喷雾管(9)的右方设置有布料双面吸粉头(12),所述立架(1)的内腔后侧壁中部安装有吸尘器(13),所述吸尘器(13)的吸尘口与布料双面吸粉头(12)之间连通有吸粉管(14),所述摆动收布组件(7)的正下方设置有可在地面上移动的布料收集车(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在定型后车的加湿装置,包括向上贯通的立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1)的顶部固接有向左延伸的中空的横梁架(2),所述立架(1)的内腔下部安装有导向轮组(3),所述横梁架(2)的内腔右侧和和中左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4),左侧所述第一导向辊(4)的左上方设置有驱动辊(5),所述横梁架(2)的左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可驱动驱动辊(5)转动的电机(6),所述驱动辊(5)的前后转动轴之间转动连接有摆动收布组件(7),所述摆动收布组件(7)的上端与横梁架(2)的内腔侧壁之间铰接有电动推杆(8),所述横梁架(2)的内腔中部贯穿固接有两组上下设置的喷雾管(9),两组所述喷雾管(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喷雾口,所述立架(1)的左方设置有超声波雾化器(10),所述超声波雾化器(10)的出雾口与两组喷雾管(9)之间连通有管道(11),两组所述喷雾管(9)的右方设置有布料双面吸粉头(12),所述立架(1)的内腔后侧壁中部安装有吸尘器(13),所述吸尘器(13)的吸尘口与布料双面吸粉头(12)之间连通有吸粉管(14),所述摆动收布组件(7)的正下方设置有可在地面上移动的布料收集车(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朝旺解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