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简易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866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装结构,具体是一种可旋转简易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包括固定支架、主桅杆及安装有吊耳,所述主桅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固定支架连接,另一端安装有起吊柱,所述主桅杆上还安装有吊耳,所述吊耳用于挂置组件的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在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滑动安全拉绳调节吊点位置再配合主桅杆、起吊杆上的吊耳及与吊耳连接的挂置组件吊装即可,节约了安装吊具辅助材料、工具人工费和时间,安装吊具、吊装作业时,节省工人作业时应做的安全防护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简易吊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是一种可旋转简易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对物资运输的方式主要有通过塔吊、施工电梯、楼板设置吊具和管井内吊装支架设置吊具四种方式;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总承包单位现场塔吊、施工电梯设置数量少,施工期间,对于机电单位材料运输需要排队等候,降低了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楼层内有大大小小井道,而且施工现场管井数量多、环境复杂,若采用楼板设置吊具吊装,需要搭设门型架设置吊点,且门型架施工靠近管井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隐患大,在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管道井频发安全事故,高坠事故占比最高,在考虑安全因素下需安全防护措施,耗费的工时和人工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简易吊装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旋转简易吊装装置,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支架(2),在固定支架(2)上安装有主桅杆(3),在主桅杆(3)中部和上部同侧设置有吊耳一(5.1)和吊耳二(5.2);主桅杆(3)通过吊耳一(5.1)铰接有起吊杆(6),在起吊杆(6)上依次设置吊耳三(5.3)和吊耳四(5.4),在吊耳四(5.4)上挂设挂置组件,在吊耳二(5.2)和吊耳三(5.3)之间连接有滑动安全绳(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支架(2)通过膨胀螺栓(1)固定在地面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在固定支架(2)和主桅杆(3)之间安装有轴承(10)使得主桅杆(3)可自由转动,在主桅杆(3)上设置有盘动手把(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挂置组件包括手动葫芦(7),在手动葫芦(7)上设置有吊索(8),所述吊索(8)穿过吊耳(5.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新颖,在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滑动安全拉绳调节吊点位置再配合主桅杆、起吊杆上的吊耳及与吊耳连接的挂置组件吊装即可,节约了安装吊具辅助材料及工具、人工费和时间,安装吊具、吊装作业时,减少工人作业时应做的安全防护措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膨胀螺栓、2-固定支架、3-主桅杆、4-滑动安全绳、5.1-吊耳一、5.2-吊耳二、5.3-吊耳三、5.4-吊耳四、6-起吊杆、7-手动葫芦、8-吊索、9-盘动把手、10-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本技术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旋转简易吊装装置,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支架(2),在固定支架(2)上安装有主桅杆(3),在主桅杆(3)中部和上部同侧设置有吊耳一(5.1)和吊耳二(5.2);主桅杆(3)通过吊耳一(5.1)铰接有起吊杆(6),在起吊杆(6)上依次设置吊耳三(5.3)和吊耳四(5.4),在吊耳四(5.4)上挂设挂置组件,在吊耳二(5.2)和吊耳三(5.3)之间连接有滑动安全绳(4)。其中所述固定支架(2)通过膨胀螺栓(1)固定在地面上,在固定支架(2)和主桅杆(3)之间安装有轴承(10)使得主桅杆(3)可自由转动,在主桅杆(3)上设置有盘动手把(9),所述挂置组件包括手动葫芦(7),在手动葫芦(7)上设置有吊索(8),所述吊索(8)穿过吊耳(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上述装置在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滑动安全拉绳调节吊点位置再配合主桅杆、起吊杆上的吊耳及与吊耳连接的挂置组件吊装即可,节约了安装吊具辅助材料、工具人工费和时间,安装吊具、吊装作业时,节省工人作业时应做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主桅杆3可使用现场钢管制作、起吊杆6可使用槽钢,当然也可根据吊物重量调整主桅杆3和起吊杆6材料材质、材料型号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固定支架2通过膨胀螺栓1可拆卸安装在地面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固定支架2通过膨胀螺栓1安装时,需配合地面进行打孔,且地面为水泥地面,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如采用立柱配合地面打孔也可,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固定支架2与所述膨胀螺栓1及主桅杆4可拆卸连接,具体来说,当所述主桅杆3贯穿所述固定支架2后通过膨胀螺栓1进行固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连固定支架2与所述膨胀螺栓1及主桅杆3、起吊杆6可拆卸配合,方便进行安装及拆卸,实用性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挂置组件包括手动葫芦7连接所述起吊杆6上的吊耳5.4及手动葫芦7的吊索8进行连接,起吊杆6通过吊耳5.1用螺栓与主桅杆3连接固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手动葫芦7采用1-5吨型号的手拉葫芦,吊索8采用常规钢丝绳即可,当然在进行吊装钢丝绳选择是,需根据吊装重物质量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直径的吊装钢丝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牵引件包括滑动安全绳4,所述滑动安全绳4固定在所述主桅杆3和起吊杆6上。在本技术实施中,通过设置的滑动安全绳4对起吊杆6进行调节。在本技术实施中,通过设置的轴承10对主桅杆3进行转动。需说明的是,在进行施工时,需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查明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核查吊装物重量→设计固定支架2、主桅杆3和起吊杆6尺寸/大小→制作固定支架2、主桅杆3和起吊杆6→安装固定支架2、主桅杆3和起吊杆6→验收→吊装作业→固定支架2、主桅杆、起吊杠拆除重复利用。其中,所述查明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核查吊装物重量包括吊装重量荷载计算,以及手动胡萝7、吊索8的选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简易吊装装置,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支架(2),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支架(2)上安装有主桅杆(3),在主桅杆(3)中部和上部同侧设置有吊耳一(5.1)和吊耳二(5.2);主桅杆(3)通过吊耳一(5.1)铰接有起吊杆(6),在起吊杆(6)上依次设置吊耳三(5.3)和吊耳四(5.4),在吊耳四(5.4)上挂设挂置组件,在吊耳二(5.2)和吊耳三(5.3)之间连接有滑动安全绳(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简易吊装装置,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支架(2),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支架(2)上安装有主桅杆(3),在主桅杆(3)中部和上部同侧设置有吊耳一(5.1)和吊耳二(5.2);主桅杆(3)通过吊耳一(5.1)铰接有起吊杆(6),在起吊杆(6)上依次设置吊耳三(5.3)和吊耳四(5.4),在吊耳四(5.4)上挂设挂置组件,在吊耳二(5.2)和吊耳三(5.3)之间连接有滑动安全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简易吊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强梅美良李晨林斌冯干谭妙英叶杰豪林华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