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书纬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落水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31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落水救生器,包括外壳、水溶器、反应器和气囊,外壳的内侧设置有水溶器、反应器和气囊,所述水溶器的上端通过第一单向阀门和反应器的上端连接,所述反应器的下端通过第二单向阀门和气囊的下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落水救生器,水溶器中的混合液体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通过大活塞推动上行至卡口处被卡口卡住,从而三通打开,混合液体通过第一单向阀门进入反应器上部,从而与反应器内部的药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氧气,氧气通过大口径单向阀门进入反应器的过滤仓,又经过第二单向阀门进入气囊,此时车内人员只需含住呼气管既可呼吸,保证其不会溺亡,待逃出车外时,气囊可以作为救生圈用,为人员提供足够的浮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落水救生器
本技术涉及落水救生器
,具体为一种汽车落水救生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的广泛使用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此同时,涉水的车辆交通事故逐渐增多,而且一旦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很高。目前并无相应的供车辆使用的救生设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种供车辆使用可以提高车辆落水人员逃生能力的装置,因此,急需一种汽车落水救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落水救生器,当车内人员被困于车内时,该汽车落水救生器可以提供氧气,保证其不会溺亡,当车内人员逃出落水车辆时,气囊可以作为救生圈,为人员提供足够的浮力,同时套上呼气管的保护套,可以防止气囊内气体溢出,同时万一气囊内气体不足时,可以起到补气的作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落水救生器,包括外壳、水溶器、反应器和气囊,所述外壳的内侧设置有水溶器、反应器和气囊,所述水溶器的上端通过第一单向阀门和反应器的上端连接,所述反应器的下端通过第二单向阀门和气囊的下端连接;所述水溶器的底部安装有底盖,所述水溶器的内侧的中端设置有大活塞,所述大活塞的下表面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大活塞的一端连接在底盖上,所述水溶器位于大活塞上端的内侧设置有混合液体,所述水溶器的上端的内侧设置有小活塞,所述小活塞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设置有阻挡杆,所述阻挡杆横穿水溶器的上端且延伸至水溶器的外侧,所述阻挡杆的一端通过连接绳连接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阻挡杆的一侧设置有卡口,所述卡口分布在水溶器的内壁上,所述阻挡杆的另一侧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安装在水溶器的上端的内侧;所述反应器上设置有手拉绳,所述手拉绳远离反应器的一端穿过外壳上预留的半孔和放置在外壳外表面的手拉环连接,所述反应器划分为上端的反应仓和下端的过滤仓,所述反应仓和过滤仓通过大口径单向阀门连接,所述反应仓的内侧设置有药剂;所述气囊的一侧外表面缝制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两端均连接有卡扣,所述气囊的上端设置有呼气管,所述呼气管的一端位于气囊内,所述呼气管位于气囊外表面的一端连接有呼气口,所述呼气管靠近呼气口的一端还设置有呼气口单向阀门,所述呼气口单向阀门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在呼气口单向阀门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呼气管的外侧,所述呼气管还通过连接绳连接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在呼气口上。优选的,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的盒子,外壳的五个端面全封闭,外壳的另一端面采用摩擦卡口闭合。优选的,所述水溶器的下端为一种圆柱体结构的构件,所述水溶器的上端为一种丁字型三通圆柱管结构的构件。优选的,所述混合液体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一端设计为网格状。优选的,所述药剂为过氧化钠药剂。优选的,所述气囊为一种全封闭袋状物结构的构件。优选的,所述呼气管为一种塑料圆管结构的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汽车落水救生器,当发生汽车落水意外时,车内人员只需用手拉动手拉环,便可将水溶器、反应器和气囊从外壳中拉出,此时水溶器上部的阻挡杆会被连接的连接绳拉出,堵头也会因为没有外壳的阻挡而滑出,此时水溶器中的混合液体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通过大活塞推动上行至卡口处被卡口卡住,从而三通打开,混合液体通过第一单向阀门进入反应器上部,从而与反应器内部的药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氧气,氧气通过大口径单向阀门进入反应器的过滤仓,又经过第二单向阀门进入气囊,此时车内人员只需含住呼气管既可呼吸,保证其不会溺亡。2、本技术汽车落水救生器,待逃出车外时,气囊可以作为救生圈用,为人员提供足够的浮力,通过气囊上的固定带可以将气囊围成一圈固定于人体腋下,同时套上呼气管的保护套,可以防止气囊内气体溢出,同时万一气囊内气体不足,网格状的保护套可以通气,此时呼气管就变为了补齐管,可以实现补气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汽车落水救生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水溶器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反应器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气囊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气囊外观图;图6为本技术的呼气口单向阀门的示意图。图中:1、外壳;2、水溶器;21、底盖;22、大活塞;23、压缩弹簧;24、混合液体;25、小活塞;251、第一连杆;26、阻挡杆;27、堵头;28、卡口;3、反应器;31、反应仓;311、药剂;32、过滤仓;33、大口径单向阀门;4、气囊;41、固定带;411、卡扣;42、呼气管;421、呼气口;422、保护套;43、呼气口单向阀门;431、第二连杆;5、第一单向阀门;6、第二单向阀门;7、连接绳;8、手拉绳;9、手拉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汽车落水救生器,包括外壳1、水溶器2、反应器3和气囊4,外壳1的内侧设置有水溶器2、反应器3和气囊4,外壳1为长方体的盒子,外壳1的五个端面全封闭,外壳1的另一端面采用摩擦卡口闭合,外壳1上采用摩擦卡口闭合的端面上边缘处开设有供手拉绳8穿过的半孔,车内人员只需用手拉动手拉环9,便可将水溶器2、反应器3和气囊4从外壳1中拉出,水溶器2的上端通过第一单向阀门5和反应器3的上端连接,反应器3的下端通过第二单向阀门6和气囊4的下端连接,水溶器2中的混合液体24在压缩弹簧23的作用下通过大活塞22推动上行至卡口处被卡口卡住,从而三通打开,混合液体24通过第一单向阀门5进入反应器3上部,从而与反应器3内部的药剂311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氧气,氧气通过大口径单向阀门33进入反应器3的过滤仓32,又经过第二单向阀门6进入气囊4。请参阅图2,水溶器2的底部安装有底盖21,水溶器2的下端为一种圆柱体结构的构件,水溶器2的上端为一种丁字型三通圆柱管结构的构件,水溶器2的内侧的中端设置有大活塞22,大活塞22的下表面连接有压缩弹簧23,压缩弹簧23远离大活塞22的一端连接在底盖21上,水溶器2位于大活塞22上端的内侧设置有混合液体24,混合液体24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水溶器2的上端的内侧设置有小活塞25,小活塞25平时堵住三通口,同时水溶器2的上端还设置有防止小活塞25滑出三通管的卡口28,小活塞25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杆251,第一连杆251的一侧设置有阻挡杆26,阻挡杆26横穿水溶器2的上端且延伸至水溶器2的外侧,阻挡杆26的一端通过连接绳7连接在外壳1的内壁上,阻挡杆26挡住第一连杆251,防止因外壳1损坏,堵头27掉落而发生意外反应,阻挡杆26的一侧设置有卡口28,所述卡口28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落水救生器,包括外壳(1)、水溶器(2)、反应器(3)和气囊(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侧设置有水溶器(2)、反应器(3)和气囊(4),所述水溶器(2)的上端通过第一单向阀门(5)和反应器(3)的上端连接,所述反应器(3)的下端通过第二单向阀门(6)和气囊(4)的下端连接;/n所述水溶器(2)的底部安装有底盖(21),所述水溶器(2)的内侧的中端设置有大活塞(22),所述大活塞(22)的下表面连接有压缩弹簧(23),所述压缩弹簧(23)远离大活塞(22)的一端连接在底盖(21)上,所述水溶器(2)位于大活塞(22)上端的内侧设置有混合液体(24),所述水溶器(2)的上端的内侧设置有小活塞(25),所述小活塞(25)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杆(251),所述第一连杆(251)的一侧设置有阻挡杆(26),所述阻挡杆(26)横穿水溶器(2)的上端且延伸至水溶器(2)的外侧,所述阻挡杆(26)的一端通过连接绳(7)连接在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阻挡杆(26)的一侧设置有卡口(28),所述卡口(28)分布在水溶器(2)的内壁上,所述阻挡杆(26)的另一侧设置有堵头(27),所述堵头(27)安装在水溶器(2)的上端的内侧;/n所述反应器(3)上设置有手拉绳(8),所述手拉绳(8)远离反应器(3)的一端穿过外壳(1)上预留的半孔和放置在外壳(1)外表面的手拉环(9)连接,所述反应器(3)划分为上端的反应仓(31)和下端的过滤仓(32),所述反应仓(31)和过滤仓(32)通过大口径单向阀门(33)连接,所述反应仓(31)的内侧设置有药剂(311);/n所述气囊(4)的一侧外表面缝制有固定带(41),所述固定带(41)的两端均连接有卡扣(411),所述气囊(4)的上端设置有呼气管(42),所述呼气管(42)的一端位于气囊(4)内,所述呼气管(42)位于气囊(4)外表面的一端连接有呼气口(421),所述呼气管(42)靠近呼气口(421)的一端还设置有呼气口单向阀门(43),所述呼气口单向阀门(4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杆(431),所述第二连杆(431)的一端连接在呼气口单向阀门(43)上,所述第二连杆(431)的另一端延伸至呼气管(42)的外侧,所述呼气管(42)还通过连接绳(7)连接保护套(422),所述保护套(422)套在呼气口(42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落水救生器,包括外壳(1)、水溶器(2)、反应器(3)和气囊(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侧设置有水溶器(2)、反应器(3)和气囊(4),所述水溶器(2)的上端通过第一单向阀门(5)和反应器(3)的上端连接,所述反应器(3)的下端通过第二单向阀门(6)和气囊(4)的下端连接;
所述水溶器(2)的底部安装有底盖(21),所述水溶器(2)的内侧的中端设置有大活塞(22),所述大活塞(22)的下表面连接有压缩弹簧(23),所述压缩弹簧(23)远离大活塞(22)的一端连接在底盖(21)上,所述水溶器(2)位于大活塞(22)上端的内侧设置有混合液体(24),所述水溶器(2)的上端的内侧设置有小活塞(25),所述小活塞(25)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杆(251),所述第一连杆(251)的一侧设置有阻挡杆(26),所述阻挡杆(26)横穿水溶器(2)的上端且延伸至水溶器(2)的外侧,所述阻挡杆(26)的一端通过连接绳(7)连接在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阻挡杆(26)的一侧设置有卡口(28),所述卡口(28)分布在水溶器(2)的内壁上,所述阻挡杆(26)的另一侧设置有堵头(27),所述堵头(27)安装在水溶器(2)的上端的内侧;
所述反应器(3)上设置有手拉绳(8),所述手拉绳(8)远离反应器(3)的一端穿过外壳(1)上预留的半孔和放置在外壳(1)外表面的手拉环(9)连接,所述反应器(3)划分为上端的反应仓(31)和下端的过滤仓(32),所述反应仓(31)和过滤仓(32)通过大口径单向阀门(33)连接,所述反应仓(31)的内侧设置有药剂(311);
所述气囊(4)的一侧外表面缝制有固定带(41),所述固定带(41)的两端均连接有卡扣(4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纬
申请(专利权)人:王书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