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防眩装置以及车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827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27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自动防眩装置以及车体,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本申请提出一种汽车自动防眩装置,包括:框架;第一偏振片,第一偏振片可升降地安装于框架;第二偏振片,第二偏振片可升降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框架,第二偏振片和第一偏振片平行设置,第二偏振片位于第一偏振片的后方;三个驱动装置;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的感应面朝前布置;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三个驱动装置和光敏传感器电连接。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车体,应用了该汽车自动防眩装置。该汽车自动防眩装置能够根据车体前方的光线强弱自动防眩,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防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自动防眩装置以及车体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自动防眩装置以及车体。
技术介绍
眩光,指的是当光源的亮度高,或者背景与视野中心的亮度差距较大时所产生的眼睛不适感。当司机在开车过程中产生眩光时,不仅会伤害眼睛,还会影响行驶安全。目前,常见的防眩光的手段为驾驶员佩戴消光、柔光眼镜,以改善视野环境。一方面,长时间配带柔光、消光眼镜具有不适感;另一方面,司机在行驶过程中主要视野范围在前方,而其他方向的光线可能较暗,当司机在需要看清光线较暗的方向时又要手动取下眼镜,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汽车自动防眩装置以及车体,能够根据车体前方的光线强弱自动防眩,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防眩效果好。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自动防眩装置,包括:框架;第一偏振片,所述第一偏振片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框架;第二偏振片,所述第二偏振片可升降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偏振片和所述第一偏振片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偏振片位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后方;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偏振片升降;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偏振片升降;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偏振片转动;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框架的前侧,所述光敏传感器的感应面朝前布置;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和所述光敏传感器电连接。相对于现有的同类防眩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汽车自动防眩装置能够根据车体前方的光线强弱自动防眩,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防眩效果好。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汽车自动防眩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框架包括:框架本体;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框架本体竖向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偏振片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升降;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框架本体竖向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后侧,所述第二偏振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架升降;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偏振片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该种形式的框架构造简单,易于组装实现。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该种形式的第一驱动装置传动可靠,成本低廉,易于组装。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该种形式的第二驱动装置传动可靠,成本低廉,易于组装。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外边缘设有一圈外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外齿轮啮合相连。该种形式的第三驱动装置传动可靠,成本低廉,易于组装。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框架本体设有吸盘,所述吸盘用于真空吸附于车体的前挡风玻璃的内壁。通过吸盘与车体相连,不仅成本低廉,且牢固可靠,还易于拆卸。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框架还包括透明盒,所述透明盒用于安装于车体前挡风玻璃的内壁,所述框架本体、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布置于所述透明盒的内部。通过该种布置形式,能够对汽车自动防眩装置进行封装,在使用安装过程中不会损坏内部装置,且不会影响透过汽车自动防眩装置的光线强度。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偏振片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通过转盘组件转动配合。该种转动配合的方式成本低廉,稳定可靠。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汽车自动防眩装置还包括前端摄像头和显示屏,所述前端摄像头用于安装于车头前侧,所述显示屏用于安装于驾驶室内,所述显示屏能够显示所述前端摄像头所拍摄到的影像。前端摄像头用于拍摄车头前侧的近端路面状况,通过显示屏能够实时观察到车体的前方的路面状况,以辅助司机安全驾驶。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体,包括上述的汽车自动防眩装置。使用了汽车自动防眩装置的车体,也具有较好的用户舒适性和安全性。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自动防眩装置的侧视图(未示出第三驱动装置);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自动防眩装置中第一偏振片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自动防眩装置中第一偏振片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自动防眩装置中第二偏振片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自动防眩装置中第二偏振片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自动防眩装置中的安装板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自动防眩装置中透明盒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安装有近地监控装置)。图标:100-汽车自动防眩装置;110-框架;111-框架本体;1111-框架前侧;1112-安装板;1113-转动驱动装置;112-第一支架;113-第二支架;114-吸盘;115-透明盒;116-第一导轨组件;117-第二导轨组件;118-转盘组件;120-第一偏振片;130-第二偏振片;140-第一驱动装置;141-第一电机;142-第一齿轮;143-第一齿条;150-第二驱动装置;151-第二电机;152-第二齿轮;153-第二齿条;160-第三驱动装置;161-第三电机;162-外齿轮;163-第三齿轮;170-光敏传感器;171-感应面;180-控制装置;190-近地监控装置;191-前端摄像头;192-显示屏;200-车体;210-前挡风玻璃;211-内壁;220-车头前侧;230-车体顶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自动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架;/n第一偏振片,所述第一偏振片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框架;/n第二偏振片,所述第二偏振片可升降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偏振片和所述第一偏振片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偏振片位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后方;/n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偏振片升降;/n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偏振片升降;/n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偏振片转动;/n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框架的前侧,所述光敏传感器的感应面朝前布置;/n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和所述光敏传感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自动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第一偏振片,所述第一偏振片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框架;
第二偏振片,所述第二偏振片可升降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偏振片和所述第一偏振片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偏振片位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后方;
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偏振片升降;
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偏振片升降;
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偏振片转动;
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框架的前侧,所述光敏传感器的感应面朝前布置;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和所述光敏传感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
框架本体;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框架本体竖向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偏振片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升降;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框架本体竖向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后侧,所述第二偏振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架升降;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偏振片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自动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兰杜宇华陈星如杨果仁王国洪熊智刘东叶荣彭杰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