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09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属于刀模结构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的摄像机高透膜包括高透膜本体和设置在高透膜中部的通孔,所述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包括A刀模和B刀模,所述A刀模包括用于切割出1个以上所述通孔的第一刀锋,所述B刀模设有用于切割与所述通孔数量相同的高透膜本体外轮廓的第二刀锋,所述第一刀锋和第二刀锋的高度不小于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了之前挤压变形、斜边、底膜褶皱和同心度等不良问题,外观感知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
本技术涉及一种刀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摄像头高透膜居中复合1.5mm厚的硬质泡棉,目前一般采用平刀或圆刀的蚀刻刀进行模切,但是,现有的蚀刻刀刀锋只有1mm高,模切后容易挤压变形。此外,采用圆刀模切,容易造成摄像头高透膜侧面的斜面及中部的通孔的同心度不稳,同心度差的问题,采用刃口平直的平刀模切,容易造成摄像机高透膜脏污,及透光区压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本技术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包括A刀模和B刀模,所述A刀模包括用于切割出1个以上所述通孔的第一刀锋,所述B刀模设有用于切割与所述通孔数量相同的高透膜本体外轮廓的第二刀锋,所述第一刀锋和第二刀锋的高度不小于3mm。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A刀模还设有用于切割与通孔数量相同的、用于复合所述高透膜本体手柄的胶带纸的第三刀锋。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A刀模还包括用于加工定位孔的第四刀锋,所述第四刀锋的高度与第一刀锋高度相同。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刀锋包括设置在内侧的第一斜面和设置在外侧的垂直设置的第一直面。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直面的高度为3mm,所述第四刀锋的直径为4mm,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一直面的夹角为5度-30度。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一直面的夹角为15度。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B刀模设有导柱,经过A刀模加工的半成品通过定位孔固定在B刀模上的导柱上定位。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刀锋和第二刀锋均包括设置在外侧的第二斜面和设置在内侧的第二直面。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刀锋和第二刀锋的高度均为3mm,所述第一刀锋的第二斜面和第二直面的夹角为10度-24度,所述第二刀锋的第二斜面和第二直面的夹角为10度-20度。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刀锋的第二斜面和第二直面的夹角为17度,所述第二刀锋的第二斜面和第二直面的夹角为15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观感知好,加工的摄像机高透膜无斜边;同心度好,无大小边;无底膜褶皱;并且表面无压痕,无脏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A刀模结构示意图;图2为A刀模刀锋结构示意图;图3为B刀模结构示意图;图4为B刀模刀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加工的摄像机高透膜包括高透膜本体和设置在高透膜中部的通孔,本例的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包括A刀模1和B刀模2,所述A刀模1包括用于切割出2个所述通孔的第一刀锋11,所述B刀模2设有用于切割与所述通孔数量相同的高透膜本体外轮廓的第二刀锋21,所述第一刀锋11和第二刀锋21的高度D1不小于3mm。所述第一刀锋11和第二刀锋2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从而一次性加工1个或多个。由于所述摄像机高透膜的成分包括由自上而下的CPW30A透明抗静电PET原膜(0.075mm)、SDK8105双面胶(0.05mm)、1.5mm的HM-15泡棉(PET面朝下)、BSTM-E15C外框(0.15mm)、SP6B800/P硅胶保护膜及最底部的白色离型膜,总体厚度在2mm左右。因此,本例选用不小于3mm高的第一刀锋11和第二刀锋21切割原材料,刀模不会挤压摄像机高透膜,不会造成因刀模原因引起的挤压变形。并且,也不会造成表面的压痕和脏污。此外,避免了挤压变形引起的斜边及底膜褶皱。优选的,本例A刀模1还设有用于切割与通孔数量相同的、用于复合所述高透膜本体手柄的胶带纸的第三刀锋12。所述摄像机高透膜设有手柄,为了防止手柄在加工过程中附着指纹、灰尘等,本例在手柄上复合白色马拉胶带,因此,需要设置第三刀锋12切割所述白色马拉胶带,当然,所述第三刀锋12也可以另外刀模加工,或者也可以将其设置在刀模B2上。本例的A刀模1的两端还设有用于加工定位孔的第四刀锋13,所述第四刀锋13的高度D2与第一刀锋11高度相同。如图2所示,本例的第四刀锋13包括设置在内侧的第一斜面131和设置在外侧的垂直设置的第一直面132。所述第一直面132的高度为3mm,所述第四刀锋13的直径d为4mm,所述第一斜面131与第一直面132的夹角为5度-30度。本例选用15度设置。通过外直内斜的设置方式,加工出来的定位孔不会斜边,定位孔内侧面垂直度好,同心度好。本例的B刀模2设有导柱22,经过A刀模1加工的半成品通过定位孔固定在B刀模2下方的下模台上的导柱22上定位。A刀模11加工的定位孔用于B刀模2上的定位,有效克服了挤压变形移位引起的同心度差的问题。本例第一刀锋11和第二刀锋21均包括设置在外侧的第二斜面111和设置在内侧的第二直面112。通过外斜内直的设置方式,能够很好的保证高透膜侧边的平整度,不会造成斜边。本例的第一刀锋11和第二刀锋21的高度均为3mm,所述第一刀锋11的第二斜面111和第二直面112的夹角为10度-24度,所述第二刀锋21的第二斜面和第二直面的夹角为10度-20度。优选的,本例第一刀锋11的第二斜面111和第二直面112的夹角为17度,所述第二刀锋21的第二斜面和第二直面的夹角为15度。本例的加工方式为:走直料带,装直刀模,用A刀模1从上部CPW30A面模切,外框半切到SP6B800/P面,(蓝色保护膜不能断),通孔全断排掉孔废。强行用力排掉外框BSTM-E15C废料和白色离型膜废料后,换整张CPW30A。然后,通过流水线运送至B刀模2处,导柱22定位半成品材料,然后用B刀模2从底部CPW30A面切,圆孔全断,其余手柄处刀线半断到RTW50FL291白色氟素离型膜,下面复合粘膜BK50T25Y,朝内六英寸收卷。工序上,先切内圆,也保证了整体材料不受模切挤压力而带来的移动,同心度会更好。如果先切外圆,则会先形成孤岛,这样在切内圆时的受力将会是内外都有,变形和移位会相对大一些。本技术通过刀高改善且刀缝角度的改善,减少了解决了之前挤压变形、斜边、底膜褶皱和同心度等不良问题;改善后使所述摄像头高透膜外观感知好,无斜边;同心度好,无大小边;无底膜褶皱。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范围,本技术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技术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所述摄像机高透膜包括高透膜本体和设置在高透膜中部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包括A刀模和B刀模,所述A刀模包括用于切割出1个以上所述通孔的第一刀锋,所述B刀模设有用于切割与所述通孔数量相同的高透膜本体外轮廓的第二刀锋,所述第一刀锋和第二刀锋的高度D不小于3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所述摄像机高透膜包括高透膜本体和设置在高透膜中部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包括A刀模和B刀模,所述A刀模包括用于切割出1个以上所述通孔的第一刀锋,所述B刀模设有用于切割与所述通孔数量相同的高透膜本体外轮廓的第二刀锋,所述第一刀锋和第二刀锋的高度D不小于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A刀模还设有用于切割与通孔数量相同的、用于复合所述高透膜本体手柄的胶带纸的第三刀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A刀模还包括用于加工定位孔的第四刀锋,所述第四刀锋的高度与第一刀锋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刀锋包括设置在内侧的第一斜面和设置在外侧的垂直设置的第一直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高透膜模切用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面的高度为3mm,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江罗宏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伟铂瑞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