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G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772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3:22
通过有效地吸收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的各自的形状和尺寸的误差,能够可靠地连接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前罩板通风孔(16)中具有主体(24)、第一突出部(26)、卡合部(28)和第二突出部(30),板状体的夹子(14)中具有第一板部(40)、第二板部(42)、第一弯曲部(44)、第三板部(46)、第二弯曲部(48)和被卡合部(50),第二弯曲部(48)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突出部(26)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被卡合部(50)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突出部(3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汽车的挡风玻璃(夹层玻璃)和前围上盖板(日文: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根据专利文献1的连接结构,将夹子构件(夹子)固定在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侧的背面,通过将形成于该夹子构件的被卡合部、和形成于前围上盖板的卡合部卡合,将挡风玻璃和前围上盖板连接。专利文献1的夹子构件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或橡胶材料等进行注塑成形,作为能弹性变形的一体形成的树脂成型品而形成。在如此形成的夹子构件的前端侧形成有作为被卡合部的阶差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320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顺便提及,夹层玻璃在曲率等性状和外形尺寸上具有误差,并且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在形状和外形尺寸上也具有误差。此外,在将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组合时也有组装位置的误差。安装在专利文献1的挡风玻璃的下缘部的夹子虽然是能够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的成形体,但是具有较强的抗压缩性,且是具有一定体积的固体物。因此,夹层玻璃、夹子及前罩板通风孔的尺寸或组装位置的误差大的情况下,仅有夹子的弹性变形将不能吸收该误差,因此存在无法将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卡合的问题。若具体进行说明,如专利文献1(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4及图15)所公开,为了使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可靠,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具有至少两组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在这样的具有两组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连接结构中,夹层玻璃、夹子及前罩板通风孔的尺寸或组装位置的误差大的情况下,例如,即使增大夹子使其弹性变形,将第一组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卡合,由于夹子不能进行进一步的弹性变形,所以不能有效地使第二组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卡合,因此存在不能将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连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是提供通过有效地吸收夹层玻璃、夹子及前罩板通风孔的各自的形状及尺寸、组装位置的误差,能够将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可靠地连接的新颖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上述夹层玻璃具有配置在车外侧的第一玻璃板、配置在车内侧的第二玻璃板、和将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接合的中间膜;上述夹子设置在夹层玻璃的前端部;上述前罩板通风孔具有主体、形成在主体的后端部的第一突出部、在主体的车内侧面通过接合部朝向主体的后端部延伸设置的卡合部、和形成在卡合部的后端部的第二突出部;夹子是板状体、且具备:粘接在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第一板部、位于夹层玻璃的前端部侧且沿着夹层玻璃的前端部的端面配置的第二板部、连接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第一弯曲部、相对于夹层玻璃的前端部朝向前方设置的第三板部、连接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的第二弯曲部、和形成在第三板部的顶端部的被卡合部;第二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被卡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有效地吸收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的各自的形状和尺寸的误差,能够可靠地连接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2是前罩板通风孔的后端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夹子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开始连接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工作的说明图。图5是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即将连接之前的说明图图6是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刚刚连接后的说明图。图7是显示夹子的第一变形例的夹子的剖视图。图8是显示夹子的第二变形例的夹子的剖视图。图9是显示长形状和短形状的夹子的形态的说明图。图10是说明间隔物的另一形态的说明图。图11是说明间隔物的另一形态的说明图。图12是说明间隔物的另一形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类似构件标以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在说明重复的情况下有时也省略其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书中说明的“上下”是指车体的上下方向,“前后”是指车体的前后方向。挡风玻璃通常是以下端部朝向前方、且上端部朝向后方的倾斜状态安装在车体上,因此将其下端部称为前端部、将其上端部称为后端部。对于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也同样。此外,在以下的图中,箭头U(up:上)表示车体(未图示)的上方,箭头D(down:下)表示车体的下方,箭头F(forward:前)表示车体的前方,箭头B(backward:后)表示车体的后方。此外,关于挡风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的各自的“面”,在称为“车外侧面”的情况下是指面向车体的外侧的面,称为“车内侧面”的情况下是指面向车体的室内侧的面。图1中示出挡风玻璃12的前端部通过夹子14连接在前罩板通风孔16的后端部的连接结构10。图1所示的挡风玻璃12由夹层玻璃构成。图1所示的夹层玻璃具有:配置在车外侧的第一玻璃板18、配置在车内侧的第二玻璃板20、以及将第一玻璃板18和第二玻璃板20接合的中间膜22。作为中间膜22,可例举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Polyvinylbutyral))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Ethylene-VinylAcetate))等树脂制的中间膜。图2示出的前罩板通风孔16具有主体24、第一突出部26、卡合部28、和第二突出部30。前罩板通风孔16是例如由聚丙烯制或ABS(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3种成分构成的热塑性树脂)制的注塑成形品构成的板材构件。前罩板通风孔16在如图1所示的挡风玻璃12的前端部通过夹子14连接于前罩板通风孔16的后端部的形态中,构成为其车外侧面16A与挡风玻璃12的第一玻璃板18的车外侧面18A位于大致同一面上。第一突出部26如图2所示,形成于主体24的后端部,并且朝向车体的车内侧突出地形成。此外,在第一突出部26具备端面26A,该端面26A作为从车辆的后方侧朝向前方侧倾斜的倾斜面而构成。另外,该端面26A如后所述,作为第一导向面发挥作用。卡合部28构成为平板状。此外,卡合部28通过接合部32接合在主体24的车内侧面,并且朝向主体24的后端部延伸设置。进一步详细说明,卡合部28通过接合部32从主体24向车内侧分岔,并且以在车内侧相对于主体24隔开间隔、且大致平行地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此外,接合部32具有收窄部(日文:括れ部)33。通过该收窄部33,允许卡合部28以接合部32为支点向车内侧(图2的箭头E方向)弹性变形。第二突出部30形成于卡合部28的后端部。此外,第二突出部30配置得比形成于主体24的后端部的第一突出部26更朝向前端侧。通过这样的构成,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在主体24和卡合部28之间具备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所述夹层玻璃具有配置在车外侧的第一玻璃板、配置在车内侧的第二玻璃板、和将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第二玻璃板接合的中间膜;所述夹子设置在所述夹层玻璃的前端部;所述前罩板通风孔具有主体、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后端部的第一突出部、在所述主体的车内侧面通过接合部朝向所述主体的后端部延伸设置的卡合部、和形成在所述卡合部的后端部的第二突出部;/n所述夹子是板状体、且具备:/n粘接在所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第一板部、/n位于所述夹层玻璃的所述前端部侧、且沿着所述夹层玻璃的所述前端部的端面配置的第二板部、/n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一弯曲部、/n相对于所述夹层玻璃的所述前端部朝向前方设置的第三板部、/n连接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的第二弯曲部、和/n形成在所述第三板部的顶端部的被卡合部;/n所述第二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一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n所述被卡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29 JP 2018-1604641.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所述夹层玻璃具有配置在车外侧的第一玻璃板、配置在车内侧的第二玻璃板、和将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第二玻璃板接合的中间膜;所述夹子设置在所述夹层玻璃的前端部;所述前罩板通风孔具有主体、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后端部的第一突出部、在所述主体的车内侧面通过接合部朝向所述主体的后端部延伸设置的卡合部、和形成在所述卡合部的后端部的第二突出部;
所述夹子是板状体、且具备:
粘接在所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第一板部、
位于所述夹层玻璃的所述前端部侧、且沿着所述夹层玻璃的所述前端部的端面配置的第二板部、
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一弯曲部、
相对于所述夹层玻璃的所述前端部朝向前方设置的第三板部、
连接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的第二弯曲部、和
形成在所述第三板部的顶端部的被卡合部;
所述第二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一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
所述被卡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第一突出部通过以所述第一弯曲部为支点的所述第二板部的弹性变形而有弹性地相互嵌合,所述被卡合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通过以所述第二弯曲部为支点的所述第三板部的弹性变形而有弹性地相互嵌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部的车外侧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位于车内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卡合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是U字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是L字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贵文大木英二小野徹吉泽友芳姊川将太
申请(专利权)人:AGC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