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称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756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栗称量装置,实现板栗仁上下游间转运过程中对板栗仁单粒实施单独称量,一种板栗称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称量托架由板面位于铅垂面内的相互平行的齿形板间隔布置构成,齿形板的上边为单个齿谷的齿形边,各齿谷同位布置并构成托撑板栗仁的V形区域,该称量托架与计量称重传感器相连,确保了每颗板栗粒仁将被独立实施称量,称量步骤布置在板栗仁分选路径上,采用齿形板间隔布置的方案既可以保证板栗仁的稳固放置,又为板栗仁的转运提供与转运机构配合的基础前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栗称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板栗分选领域,具体涉及板栗称量装置。
技术介绍
板栗是消费者极为喜爱的食品,板栗既可以带壳炒制,也可以去壳加工成罐头食品以备食用,还可以作为食材烧制食用,板栗的食用方式真可谓多种多样。对于板栗罐头而言,其加工过程一般经过去壳、削(去)果衣、清洗、煮制等工序。板栗罐头灌装时必然涉及分级和称重的基本问题,为了分级,通常是在煮制前先由人工对板栗的大小、轻重实施分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花费大量的人工劳力和时间,并且误差严重。现有技术中已公开有采用图像、称重方案的设备或设计,技术人员企图通过称重或图像的方案对待选物实施分级选分的努力确实解决了部分物料的分选难题。中国专利文献“一种板栗分选装置”(CN201720978228.7)(以下简称文献1)认为现有技术无法对其表面破损程度等外观等级进行分级,通过设置图像采集的方案来评价板栗的等级并加以分选,具体讲就是图像采集后通过大小、颜色、表面破损程度三方面对板栗进行分级评价,并且其评价的对象是带(部硬)壳的板栗。该文献1无法解决申请人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即削除果衣后的板栗仁按重量等级分选。中国专利文献“一种坚果用称重分选装置”(CN201920640280.0)(以下简称文献2),坚果从移动箱9右侧的入口处倒入,这时启动伺服电机16,利用伺服电机16带动转动轮15、转盘14、筛选辊筒6一同转动,而坚果在筛选辊筒6上滚动的同时,当坚果的大小小于当下筛选辊筒6上的筛分孔7的内径,那么会从当下筛选辊筒6上的筛分孔7掉入到对应的收集盒5中,而大于当下筛选辊筒6上的筛分孔7的内径的坚果,随着筛选辊筒6的转动,带入至下一个筛选辊筒6上,再进行筛分,直至筛选完成;由此可见文献2是基于旋转滚筒的分选方案,这对申请人所面临的削除果衣后的板栗仁按重量等级分选同样无能为力,因为文献2中的滚筒转动是其筛选的前提,尽管削除果衣后的板栗仁仍然具有良好的强度,当其随滚筒的转动而抛起、掉落、相互挤压过程中,严重损伤削除果衣后的板栗仁实为必然,另外,尽管果粒大小差别不大,但果粒因密度差异也可能出现重量的显著差异。中国专利文献“一种禽蛋自动称重分选裹泥设备”(CN201811098217.5)(以下简称文献3),禽蛋在第一排列传输带2出来后稳定落入推蛋链齿31上,推蛋链齿31两侧有导轨32,禽蛋由推蛋链齿31推着并在导轨32上滚动着稳定前行。电子称重传感器4安装在推蛋链齿31正上方的支撑板上,称重支架41吊装在电子称重传感器4的承重端,称重支架41底部有圆形的称重导轨42,能够保证禽蛋平顺过渡,并不容易落上鸭屎等脏物而影响称重精度,禽蛋在导轨32上滚动前行到称重支架41底部的圆形称重导轨42上时,独立落在称重支架41上并脱离推蛋链齿31,电子称重传感器4对禽蛋完成称重,称重后的数据在控制中心5进行数据处理,并把称重后的禽蛋定义到对应的重量规格中,禽蛋随后滚动出称重支架41。电子称重传感器4安装在推蛋链齿31上方,避免禽蛋上下落的鸭屎或者盐水滴落在传感器上,对传感器造成腐蚀,影响精度和寿命。禽蛋在称重后进入分选机构6,并继续传输到对应的重量规格中,每种重量规格的分选机构6中都设置由控制中心5控制的气缸61和圆形弹性橡胶垫62,将对应的蛋从传送链齿3上推选下来,圆形弹性橡胶垫62为有弹性的牛筋板,在接触到蛋的时候有弹性变形不会将蛋碰破。上述方案依然无法解决或提供相关的技术启示以解决本申请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因为文献3中,首先是,禽蛋由推蛋链齿31推着并在导轨32上滚动着稳定前行,实现滚动前行是依赖于禽蛋的特定蛋壳球形实现的,对于削除果衣后的板栗仁来讲显然不具备滚动的可能,削除果衣后的板栗仁的形状极为多样且无规则可言,所以说文献3根本无法实现本申请面临的板栗仁的自上游向下游转运的问题,自然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板栗仁的单粒称量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内容是提供一种板栗称量装置,实现板栗仁的准确称量,为板栗仁的分选提供质量依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板栗称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称量托架由板面位于铅垂面内的相互平行的齿形板间隔布置构成,齿形板的上边为单个齿谷的齿形边,各齿谷同位布置并构成托撑板栗仁的V形区域,该称量托架与计量称重传感器相连。上述方案确保了板栗粒仁将被准确称量,称量步骤布置在板栗仁分选路径上,采用齿形板间隔布置的方案既可以保证板栗仁的稳固放置,又为板栗仁的转运提供了与转运机构配合的空间基础;单个齿谷的设置为称量单粒板栗仁提供了放置容纳区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1中的右、左向视图;图4是本技术局部放大立体图;图5是由本技术构成的分选机的立体结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2、3,板栗称量装置,称量托架50由板面位于铅垂面内的相互平行的齿形板51间隔布置构成,齿形板51的上边为单个齿谷的齿形边511,各齿谷同位布置并构成托撑板栗仁的V形区域,该称量托架50与计量称重传感器30相连。上述方案中,齿形板51间隔布置,各齿形板51彼此位置固定,齿谷部位围成了单个V形齿谷区域,该V形区域完全能够胜任单个板栗仁容纳与称量的任务,这样借助上游设备间隔式输送而来的单个板栗,称量托架50也对应的只有一个承接部位,如此便可以及时采集单个板栗仁的质量了,这为后续的分选步骤提供依据。更进一步的,称量托架50包括3~5片齿形板51,外侧的齿形板51上的齿谷区域的轮廓边界高于内侧的齿形板51上的齿形边511的齿谷区域的轮廓边界。由此构成的称量托架50的中部略低凹、四周呈高围的托料区域,这样可提供足够大小的托撑部位来承托单个板栗仁,并且承托区域中部位处于低位,所以托撑板栗仁可靠稳固,避免板栗仁滚动或滑落的风险,并且避免了滚动或滑落的稳定状态也是准确称量的前提。称量托架50还包括位于外侧齿形板51板面外侧的两吊臂52,齿形板51的下端与吊臂52的下端相连,吊臂52的上端连接有跨臂53且跨臂53的中部与位于上方的称重传感器30相连。上述方案也可以理解为吊挂式称重,在确保称重准确的前提下保证了衔接布置相关部件,这样就使得齿形板51的下方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以方便布置上、下游部件和转运部件,上端吊挂式连接确保了称量精度;齿形板51的下端与吊臂52的下端相连保证了连接部位以上的齿形板51为自由态,为与转运托料架70的衔接配合提供空间。以下将详细说明。为避免板栗仁落向称量托架50时产生振动或外界振动传递到称重传感器30以影响称量结果,称重传感器30的壳体与机架1之间设置减振橡胶垫2。称量托架50位于上游固定托料架40和下游固定托料架60之间,上游固定托料架40、称量托架50和下游固定托料架60布置路径上有转运托料架70,所述的上游固定托料架40、下游固定托料架60及转运托料架70均由板面位于铅垂面内的齿形板平行间隔布置构成且上边为齿形边,上游固定托料架40、称量托架50和下游固定托料架60上的对应位置处的齿形板共面布置且与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栗称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称量托架(50)由板面位于铅垂面内的相互平行的齿形板(51)间隔布置构成,齿形板(51)的上边为单个齿谷的齿形边(511),各齿谷同位布置并构成托撑板栗仁的V形区域,该称量托架(50)与计量称重传感器(30)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栗称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称量托架(50)由板面位于铅垂面内的相互平行的齿形板(51)间隔布置构成,齿形板(51)的上边为单个齿谷的齿形边(511),各齿谷同位布置并构成托撑板栗仁的V形区域,该称量托架(50)与计量称重传感器(3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栗称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称量托架(50)包括3~5片齿形板(51),外侧的齿形板(51)上的齿谷区域的轮廓边界高于内侧的齿形板(51)上的齿形边(511)的齿谷区域的轮廓边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栗称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称量托架(50)还包括位于外侧齿形板(51)板面外侧的两吊臂(52),齿形板(51)的下端与吊臂(52)的下端相连,吊臂(52)的上端连接有跨臂(53)且跨臂(53)的中部与位于上方的称重传感器(3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栗称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称重传感器(30)的壳体与机架(1)之间设置减振橡胶垫(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栗称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称量托架(50)位于上游固定托料架(40)和下游固定托料架(60)之间,上游固定托料架(40)、称量托架(50)和下游固定托料架(60)布置路径上有转运托料架(70),所述的上游固定托料架(40)、下游固定托料架(60)及转运托料架(70)均由板面位于铅垂面内的齿形板平行间隔布置构成且上边为齿形边,上游固定托料架(40)、称量托架(50)和下游固定托料架(60)上的对应位置处的齿形板共面布置且与转运托料架(70)上的各转运齿形板(71)平行间隔错面布置,驱动机构(72)驱动转运托料架(70)运动时转运齿形边(711)的轨迹位于铅垂面且转运齿形边(711)位于上游、下游端端部位置处转运齿形边(711)的高度与上游固定托料架(40)、称量托架(50)、下游固定托料架(60)上的齿形边的高度吻合,转运齿形边(711)从上游端向下游端端部运动过程中转运齿形边(711)的高度高于上游固定托料架(40)、称量托架(50)、下游固定托料架(60)上的齿形边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基桥胡昶辉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桃源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