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新能源产业中,尤其是动力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获得了极大的优势地位,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不二方案。而其中圆型电芯和方型电芯一直是两种不同的方向。尤其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乘用车方面更倾向于选用圆柱电芯,前期以标准的18650电芯为主,同时21700电池作为新兴的圆型电池代也在快速发展中,采用21700电芯开发的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的系统的能量密度在300Wh/kg左右,比原来的18650电芯方案约提高了20%。电池单体电池容量的提升意味着同等能量下所需电芯的数量的减少,如此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动力电池系统的管理难度,并可以减少模组和电池包内的金属构件数量,虽然单个电芯的重量和成本提升了,但是同等电量条件下电池系统PACK的重量和成本却得到了降低。传统的锂电池组一般由壳体、电池组、电池保护板组成,电池保护板上设有过流或过压保护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池组下端焊接点处的导热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3)位于外壳(2)内,所述外壳(2)内镶嵌有U形分热网(4),所述U形分热网(4)包括多个与导热层(3)固定连接的纵向导热柱(42)、呈U形镶嵌在外壳(2)内的U形导热片(41)、多个固定连接在U形导热片(41)外端的内导热柱(43)以及多个与内导热柱(43)相对应的外导热柱(44),所述内导热柱(43)与外导热柱(44)之间设置有双重护点(5),所述外壳(2)表面开凿有多个耗热槽,所述耗热槽内部填充有吸湿耗热块,所述耗热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隔板(6),所述外导热柱(44)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池组下端焊接点处的导热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3)位于外壳(2)内,所述外壳(2)内镶嵌有U形分热网(4),所述U形分热网(4)包括多个与导热层(3)固定连接的纵向导热柱(42)、呈U形镶嵌在外壳(2)内的U形导热片(41)、多个固定连接在U形导热片(41)外端的内导热柱(43)以及多个与内导热柱(43)相对应的外导热柱(44),所述内导热柱(43)与外导热柱(44)之间设置有双重护点(5),所述外壳(2)表面开凿有多个耗热槽,所述耗热槽内部填充有吸湿耗热块,所述耗热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隔板(6),所述外导热柱(44)端部固定贯穿耗热槽和隔板(6)并与隔板(6)表面相平齐,所述双重护点(5)包括开凿在外壳(2)内的自成通道槽(51)以及设置在自成通道槽(51)内部的内缓冲球(52),所述内缓冲球(52)内部填充有高导热气体,所述内导热柱(43)和外导热柱(44)靠近双重护点(5)的端部均延伸至自成通道槽(51)内并与内缓冲球(52)固定连接,所述自成通道槽(51)和内缓冲球(52)之间放置有多个导热水球(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耗热块为红蜡片材料制成,所述隔板(6)为多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耗热块上镶嵌有多个硅胶粒,所述硅胶粒的粒径大于隔板(6)上空隙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缓冲球(52)左右两端均镶嵌有聚热囊(9),所述聚热囊(9)内部饱和填充有导热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舒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力普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