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试验系统及水净化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741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水循环试验系统及水净化模拟装置,所述水循环试验系统包括水净化单元、水供给单元、废水运输单元、废水处理单元、沙过滤单元、膜过滤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水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架、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泵体、第一容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及至少一第一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水循环试验系统及水净化模拟装置,可模拟水循环的过程,且能够感应相关数据,提升学生对水处理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循环试验系统及水净化模拟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试验设备
,涉及一种试验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水循环试验系统及水净化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水循环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整个水循环过程有进一步了解,如今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水循环模拟设备,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些便利。然而,现有水循环模拟设备通常只能类似搭积木的方式将水循环设备的模型组装起来,设备无法模拟运行,因此现有模拟设备无法让学生对水循环过程有深刻的理解。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水循环试验设备,以便克服现有水循环试验设备存在的上述至少部分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循环试验系统及水净化模拟装置,可模拟水循环的过程,且能够感应相关数据,提升学生对水处理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循环试验系统,所述水循环试验系统包括水净化单元、水供给单元、废水运输单元、废水处理单元、沙过滤单元、膜过滤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水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架、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泵体、第一容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氯含量传感器及至少一第一阀体;所述第一泵体能通过所述第一底座设置,所述第一支架能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容器能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能连接所述第一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能连接所述第一容器的下部;所述第一容器能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管路能设置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及第一阀体;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液位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流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压力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氯含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氯含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泵体的输入端,向第一泵体发送控制第一泵体工作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阀体的输入端,向第一阀体发送控制第一阀体工作的控制信号;所述水供给单元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支架、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泵体、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及若干第二阀体;所述第二泵体能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所述第二支架能通过所述第二底座固定;所述第二容器、第三容器能通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二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能连接第二容器的下部,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能连接第三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三容器的下部;所述第二容器能设置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容器能设置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管路能设置一第二阀体,所述第四管路能设置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及第二阀体,所述第五管路设有一第二阀体;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第三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液位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流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压力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泵体的输入端,向第二泵体发送控制第二泵体工作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阀体的输入端,向第二阀体发送控制第二阀体工作的控制信号;所述废水运输单元包括第三底座、第三支架、第四底座、第四支架、第三控制电路、第三泵体、第四泵体、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第六容器、第六管路、第七管路、第八管路、第九管路、第四液位传感器、第五液位传感器、第六液位传感器、第三流量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四流量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及若干第三阀体;所述第三泵体能设置于所述第三底座,所述第三支架能通过所述第三底座固定;所述第四容器能通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所述第五容器、第六容器能通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四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七管路的第一端能连接第四容器的下部,所述第七管路的第二端能连接第六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八管路的第一端能连接第五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八管路的第二端能连接第五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九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五容器的下部;所述第五容器能设置第五液位传感器,所述第六容器能设置第六液位传感器;所述第六管路能设置一第三阀体,所述第七管路能设置第三泵体、第三流量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及第三阀体,所述第八管路能设置第四泵体、第四流量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及第三阀体,所述第九管路设有一第三阀体;所述第五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第六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液位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第四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流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第四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压力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泵体的输入端、第四泵体的输入端,向第三泵体、第四泵体发送控制其工作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阀体的输入端,向第三阀体发送控制第三阀体工作的控制信号;所述废水处理单元包括第五底座、第五支架、第四控制电路、第五泵体、第七容器、第八容器、第十管路、第十一管路、第十二管路、第七液位传感器、第八液位传感器、第五流量传感器、第五压力传感器、氧含量传感器及若干第四阀体;所述第五泵体能设置于所述第五底座,所述第五支架能通过所述第五底座固定;所述第七容器、第八容器能通过所述第五支架固定;所述第十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七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十一管路的第一端能连接第七容器的下部,所述第十一管路的第二端能连接第八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十二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八容器的下部;所述第七容器能设置第七液位传感器,所述第八容器能设置第八液位传感器;所述第十管路能设置第四阀体,所述第十一管路能设置第五流量传感器、第五压力传感器及第四阀体,所述第十二管路设有第四阀体;所述第七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第八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液位数据发送至所述第四控制电路;所述第五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流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四控制电路;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压力数据发送至所述第四控制电路;所述氧含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氧含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四控制电路;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五泵体的输入端,向第五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循环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试验系统包括水净化单元、水供给单元、废水运输单元、废水处理单元、沙过滤单元、膜过滤单元中的至少一个;/n所述水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架、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泵体、第一容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氯含量传感器及至少一第一阀体;/n所述第一泵体能通过所述第一底座设置,所述第一支架能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容器能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能连接所述第一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能连接所述第一容器的下部;/n所述第一容器能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氯含量传感器,所述第二管路能设置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及第一阀体;/n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液位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流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压力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氯含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氯含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n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泵体的输入端,向第一泵体发送控制第一泵体工作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阀体的输入端,向第一阀体发送控制第一阀体工作的控制信号;/n所述水供给单元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支架、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泵体、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及若干第二阀体;/n所述第二泵体能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所述第二支架能通过所述第二底座固定;所述第二容器、第三容器能通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n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二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能连接第二容器的下部,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能连接第三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三容器的下部;/n所述第二容器能设置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容器能设置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管路能设置一第二阀体,所述第四管路能设置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及第二阀体,所述第五管路设有一第二阀体;/n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第三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液位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流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压力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n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泵体的输入端,向第二泵体发送控制第二泵体工作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阀体的输入端,向第二阀体发送控制第二阀体工作的控制信号;/n所述废水运输单元包括第三底座、第三支架、第四底座、第四支架、第三控制电路、第三泵体、第四泵体、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第六容器、第六管路、第七管路、第八管路、第九管路、第五液位传感器、第六液位传感器、第三流量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四流量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及若干第三阀体;/n所述第三泵体能设置于所述第三底座,所述第三支架能通过所述第三底座固定;所述第四容器能通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所述第五容器、第六容器能通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n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四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七管路的第一端能连接第四容器的下部,所述第七管路的第二端能连接第六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八管路的第一端能连接第五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八管路的第二端能连接第五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九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五容器的下部;/n所述第五容器能设置第五液位传感器,所述第六容器能设置第六液位传感器;所述第六管路能设置一第三阀体,所述第七管路能设置第三泵体、第三流量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及第三阀体,所述第八管路能设置第四泵体、第四流量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及第三阀体,所述第九管路设有一第三阀体;/n所述第五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第六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液位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第四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流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第四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压力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控制电路;/n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泵体的输入端、第四泵体的输入端,向第三泵体、第四泵体发送控制其工作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阀体的输入端,向第三阀体发送控制第三阀体工作的控制信号;/n所述废水处理单元包括第五底座、第五支架、第四控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循环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试验系统包括水净化单元、水供给单元、废水运输单元、废水处理单元、沙过滤单元、膜过滤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水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架、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泵体、第一容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氯含量传感器及至少一第一阀体;
所述第一泵体能通过所述第一底座设置,所述第一支架能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容器能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能连接所述第一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能连接所述第一容器的下部;
所述第一容器能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氯含量传感器,所述第二管路能设置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及第一阀体;
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液位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流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压力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氯含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氯含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泵体的输入端,向第一泵体发送控制第一泵体工作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一阀体的输入端,向第一阀体发送控制第一阀体工作的控制信号;
所述水供给单元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支架、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泵体、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及若干第二阀体;
所述第二泵体能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所述第二支架能通过所述第二底座固定;所述第二容器、第三容器能通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
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二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能连接第二容器的下部,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能连接第三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三容器的下部;
所述第二容器能设置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容器能设置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管路能设置一第二阀体,所述第四管路能设置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及第二阀体,所述第五管路设有一第二阀体;
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第三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液位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流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压力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泵体的输入端,向第二泵体发送控制第二泵体工作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二阀体的输入端,向第二阀体发送控制第二阀体工作的控制信号;
所述废水运输单元包括第三底座、第三支架、第四底座、第四支架、第三控制电路、第三泵体、第四泵体、第四容器、第五容器、第六容器、第六管路、第七管路、第八管路、第九管路、第五液位传感器、第六液位传感器、第三流量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四流量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及若干第三阀体;
所述第三泵体能设置于所述第三底座,所述第三支架能通过所述第三底座固定;所述第四容器能通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所述第五容器、第六容器能通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
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四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七管路的第一端能连接第四容器的下部,所述第七管路的第二端能连接第六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八管路的第一端能连接第五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八管路的第二端能连接第五容器的上部,所述第九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五容器的下部;
所述第五容器能设置第五液位传感器,所述第六容器能设置第六液位传感器;所述第六管路能设置一第三阀体,所述第七管路能设置第三泵体、第三流量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及第三阀体,所述第八管路能设置第四泵体、第四流量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及第三阀体,所述第九管路设有一第三阀体;
所述第五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第六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液位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第四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流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第四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将感应的压力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控制电路;
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泵体的输入端、第四泵体的输入端,向第三泵体、第四泵体发送控制其工作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能连接所述第三阀体的输入端,向第三阀体发送控制第三阀体工作的控制信号;
所述废水处理单元包括第五底座、第五支架、第四控制电路、第五泵体、第七容器、第八容器、第十管路、第十一管路、第十二管路、第七液位传感器、第八液位传感器、第五流量传感器、第五压力传感器、氧含量传感器及若干第四阀体;
所述第五泵体能设置于所述第五底座,所述第五支架能通过所述第五底座固定;所述第七容器、第八容器能通过所述第五支架固定;
所述第十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七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十一管路的第一端能连接第七容器的下部,所述第十一管路的第二端能连接第八容器的上部,所述第十二管路的一端能连接第八容器的下部;
所述第七容器能设置第七液位传感器,所述第八容器能设置第八液位传感器;所述第十管路能设置第四阀体,所述第十一管路能设置第五流量传感器、第五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劳斯·克隆贝格
申请(专利权)人:费斯托教学股份有限公司阿迪罗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