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SA机器多角度活动式联排输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89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DSA机器多角度活动式联排输液架,包括固定块、固定设置在固定块上部的下杆、卡接在下杆内部并可上下移动的上杆、固定在上杆顶部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内活动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设置套管与上杆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套接,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套接,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套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底部面上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活动设有挂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SA机器多角度活动式联排输液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DSA机器多角度活动式联排输液架,应用在医疗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公知的,输液架是医院中在为患者打点滴时非常常用的医疗辅助工具,现有的输液架通常是一根输液杆上配置一根架杆用于挂瓶,主要针对普通患者前后依次挂水,然而在介入科科室针对一些重症患者时常常出现一名患者需要同时多瓶输液的场景,这时如果使用普通的输液架,则导致多瓶液体的输液管交叉缠绕,且安装和取下都很不方便,不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DSA机器多角度活动式联排输液架,能够实现对一名患者的同时多瓶输液的使用场景,且可以针对患者全身不同的部位来调节输液架的高度和长度,避免了输液管的交叉缠绕,便于医护人员护理和换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DSA机器多角度活动式联排输液架,包括固定块、固定设置在固定块上部的下杆、卡接在下杆内部并可上下移动的上杆、固定在上杆顶部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内活动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设置套管与上杆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套接,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套接,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套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底部面上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活动设有挂钩。所述固定块为“U”型结构,固定块的顶部面和底部面上均开设有用于对固定块进行固定的螺栓孔,紧固螺栓插入螺栓孔内并与螺帽配合使用将固定块固定在床架上。所述固定块顶部面的中心不可拆卸地设有下杆,下杆为圆柱型空心结构,下杆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圆形卡孔,卡孔均匀排列在下杆的侧壁面上。所述下杆的内部套设有实心结构的圆柱型上杆,上杆外侧壁的下部开设有圆柱型卡槽,卡槽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卡槽的内底面固定固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半球型的弹性件,弹性件与下杆上的卡孔配合使用来调整上杆从下杆内伸出的长度。所述上杆的顶部焊接有圆盘型的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下部间隔设置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相同,第二固定板的中心与上杆的外侧壁焊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部设有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均为圆柱型或棱柱型结构,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的上部分别固定在第二固定板底部面的两侧,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的下部均与上杆外侧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为空心的圆柱型结构,第一连杆的侧壁面与第二固定板的顶部面平行,第一连杆的一个端部上不可拆卸地设有圆柱型套管,第一连杆的端部与套管的侧壁面连接,套管套设在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上杆部分的外部,套管的内壁面上固定有防滑层,套管与第一连杆为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向外侧依次延伸设置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均为空心圆柱型结构,第四连杆的外壁面活动套接在第三连杆的内壁面,第三连杆的外壁面活动套接在第二连杆的内壁面,第二连杆的外壁面活动套接在第一连杆的内壁面,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使用时,推动第一连杆,使得第一两杆端头的套管在上杆的外部进行转动,进而实现第一连杆的角度调节,可使得第一连杆位于患者的左侧、右侧或者任一方向,便于液体的输入。2、利用本技术提供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配合使用,可以调整至任意所需的长度,进而实现对患者身体多个部位同时进行输液且输液管之间互不干扰,挂瓶和取下都非常方便。3、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为第二固定板增加了固定力,避免第一连杆的一端挂瓶过多而引起上杆的倾斜。4、本技术所提供的套管内设有防滑层,可以避免第一连杆在调节好之后随意滑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连杆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上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第一加固杆;4、上杆;5、卡孔;6、下杆;7、螺帽;8、紧固螺栓;9、螺栓孔;10、固定块;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三连杆;14、第四连杆;15、挂钩;16、第二加固杆;17、防滑层;18、套管;19、滑槽;20、弹性件;21、弹簧;22、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4所述的一种DSA机器多角度活动式联排输液架,包括固定块10、固定设置在固定块10上部的下杆6、卡接在下杆6内部并可上下移动的上杆4、固定在上杆4顶部的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之间的间隙内活动设有第一连杆11,第一连杆11的一端通过设置套管18与上杆4连接,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2套接,第二连杆12与第三连杆13套接,第三连杆13与第四连杆14套接,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和第四连杆14的底部面上均开设有滑槽19,滑槽19内活动设有挂钩15。所述固定块10为“U”型结构,固定块10的顶部面和底部面上均开设有用于对固定块10进行固定的螺栓孔9,紧固螺栓8插入螺栓孔9内并与螺帽7配合使用将固定块10固定在床架上。所述固定块10顶部面的中心不可拆卸地设有下杆6,下杆6为圆柱型空心结构,下杆6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圆形卡孔5,卡孔5均匀排列在下杆6的侧壁面上。所述下杆6的内部套设有实心结构的圆柱型上杆4,上杆4外侧壁的下部开设有圆柱型卡槽22,卡槽22内设有弹簧21,弹簧21的一端与卡槽22的内底面固定固连接,弹簧21的另一端固定有半球型的弹性件20,弹性件20与下杆6上的卡孔5配合使用来调整上杆4从下杆6内伸出的长度。所述上杆4的顶部焊接有圆盘型的第一固定板1,第一固定板1的下部间隔设置第二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2与第一固定板1的结构相同,第二固定板2的中心与上杆4的外侧壁焊接。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下部设有第一加固杆3和第二加固杆16,第一加固杆3和第二加固杆16均为圆柱型或棱柱型结构,第一加固杆3和第二加固杆16的上部分别固定在第二固定板2底部面的两侧,第一加固杆3和第二加固杆16的下部均与上杆4外侧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杆11,第一连杆11为空心的圆柱型结构,第一连杆11的侧壁面与第二固定板2的顶部面平行,第一连杆11的一个端部上不可拆卸地设有圆柱型套管18,第一连杆11的端部与套管18的侧壁面连接,套管18套设在位于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之间的上杆4部分的外部,套管18的内壁面上固定有防滑层17,套管18与第一连杆11为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1向外侧依次延伸设置的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和第四连杆14均为空心圆柱型结构,第四连杆14的外壁面活动套接在第三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SA机器多角度活动式联排输液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块(10)、固定设置在固定块(10)上部的下杆(6)、卡接在下杆(6)内部并可上下移动的上杆(4)、固定在上杆(4)顶部的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之间的间隙内活动设有第一连杆(11),第一连杆(11)的一端通过设置套管(18)与上杆(4)连接,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2)套接,第二连杆(12)与第三连杆(13)套接,第三连杆(13)与第四连杆(14)套接,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和第四连杆(14)的底部面上均开设有滑槽(19),滑槽(19)内活动设有挂钩(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SA机器多角度活动式联排输液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块(10)、固定设置在固定块(10)上部的下杆(6)、卡接在下杆(6)内部并可上下移动的上杆(4)、固定在上杆(4)顶部的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之间的间隙内活动设有第一连杆(11),第一连杆(11)的一端通过设置套管(18)与上杆(4)连接,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2)套接,第二连杆(12)与第三连杆(13)套接,第三连杆(13)与第四连杆(14)套接,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和第四连杆(14)的底部面上均开设有滑槽(19),滑槽(19)内活动设有挂钩(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SA机器多角度活动式联排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0)为“U”型结构,固定块(10)的顶部面和底部面上均开设有用于对固定块(10)进行固定的螺栓孔(9),紧固螺栓(8)插入螺栓孔(9)内并与螺帽(7)配合使用将固定块(10)固定在床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DSA机器多角度活动式联排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0)顶部面的中心不可拆卸地设有下杆(6),下杆(6)为圆柱型空心结构,下杆(6)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圆形卡孔(5),卡孔(5)均匀排列在下杆(6)的侧壁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DSA机器多角度活动式联排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杆(6)的内部套设有实心结构的圆柱型上杆(4),上杆(4)外侧壁的下部开设有圆柱型卡槽(22),卡槽(22)内设有弹簧(21),弹簧(21)的一端与卡槽(22)的内底面固定固连接,弹簧(21)的另一端固定有半球型的弹性件(20),弹性件(20)与下杆(6)上的卡孔(5)配合使用来调整上杆(4)从下杆(6)内伸出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玲赵文龙陈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