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贴
本技术涉及医药外包装
,具体涉及一种中药贴。
技术介绍
我国最早记载有关膏药疗法的医学著作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膏药是古代五大制剂药物枛丸、散、膏、丹、汤之一,古代医学言日:“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药物施于皮肤表面,借助经络传导、皮肤透入和黏膜吸收从而发挥膏药的保健和治疗功能。目前,现有的膏药贴采用大面积的胶贴与药贴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药贴粘贴在皮肤表面时,膏药本身也会与空气接触,部分中药成分会发生氧化反应失去原有的药性,随着粘贴时间的增加膏药的药性也会渐渐降低,药性持续时间变短,保健和治疗效果降低。另外,现有的膏药贴不具有防水功能,洗澡时需要撕下来,不能再次使用,需要再次粘贴新的膏药贴,造成一定的浪费,增加使用者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膏药贴存在的药性持续时间短、不防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药贴。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种中药贴,包括:吸塑壳;设置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贴,其特征在于,包括:/n吸塑壳(1);/n设置在吸塑壳(1)中心处的凹槽(4);/n粘贴在吸塑壳(1)上表面的透明薄膜层(2);/n放置于凹槽(4)中的垫圈(8);/n对称粘贴于透明薄膜层(2)上表面的第一软质塑料层(3)和第二软质塑料层(7);/n粘贴于第一软质塑料层(3)上表面左侧的第一离型膜层(5);/n粘贴于第二软质塑料层(7)上表面右侧的第二离型膜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贴,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塑壳(1);
设置在吸塑壳(1)中心处的凹槽(4);
粘贴在吸塑壳(1)上表面的透明薄膜层(2);
放置于凹槽(4)中的垫圈(8);
对称粘贴于透明薄膜层(2)上表面的第一软质塑料层(3)和第二软质塑料层(7);
粘贴于第一软质塑料层(3)上表面左侧的第一离型膜层(5);
粘贴于第二软质塑料层(7)上表面右侧的第二离型膜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塑壳(1)整体为正方形结构,其四个角均为圆角结构,四个圆角结构的弧长均相同;所述吸塑壳(1)的厚度为0.1mm~1mm;所述吸塑壳(1)的边长为60mm~90mm;所述吸塑壳(1)的圆角结构的弧长为5°~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薄膜层(2)整体为正方形结构,其四个角均为圆角结构,四个圆角结构的弧长均相同;所述透明薄膜层(2)的边长与吸塑壳(1)的边长相同;所述透明薄膜层(2)的圆角结构的弧长与吸塑壳(1)的圆角结构的弧长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的内径为:20mm~24mm;所述凹槽(4)的深度为:2mm~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8)为圆环形;所述垫圈(8)的高度等于凹槽(4)的深度;所述垫圈(8)的外径小于凹槽(4)的内径;所述垫圈(8)的内径为:13mm~17mm;中药膏(9)置于垫圈(8)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质塑料层(3)左侧边设置成第一波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绳长福,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绳氏堂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