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自动除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682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自动除湿系统,包括管路,管路表面涂覆有一层防锈漆层,所述管路的防水漆层外表还套装有吸水外套,所述吸水外套包括截面呈优弧状的固定套,固定套内表面光滑并套装在管路的防水漆层表面,固定套外表面覆有一层阻水层,在阻水层表面设有与固定套外表面匹配的毛细结构,所述固定套的缺口两侧可拆卸连接有导水板,导水板的底侧倾斜,且导水板底侧向外上翻构成导水槽,导水槽低端处通过软管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铺设在管廊内,并位于管线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原有管路上增加固定套来实现对进入的湿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其降温后转化为水珠,并将水珠排出管廊,来完成管廊内的除湿工作,其除湿效果好,且除湿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自动除湿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廊除湿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自动除湿系统。
技术介绍
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在一个地下管廊内又会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和供水、排水通过隔板隔开,分为各个功能分区,其中供水和排水的功能分区空间最大,由于供水和排水均为冷水管,且管廊位于地下,因此,在供水和排水功能区的温度较低;夏季外部空气潮湿,温度较高,当管廊内进行换气时,带入的外部湿热空气进入管廊内部,由于管廊内温度较低,外部湿热空气接触管廊内冷空气后,会凝结成水,附着在供水管、排水管和廊壁的表面,造成廊壁腐蚀老化、供水管和排水管外表面锈蚀等,严重影响了管廊的正常工作环境。目前大多数的地下管廊均是在廊壁和管线的外壁表面涂覆一层防锈漆,防锈漆为一种疏水物质,其具有能阻止水凝结和隔离水与管线表面的接触。这种方式只是单纯的防止了水与管线、廊壁表面接触,并没有起到除湿的作用,还需要单独设立大量的专门用于除湿的设备,增加了管廊的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自动除湿系统,它基于现有的供水、排水管线,实现了管廊内的自动除湿,且除湿效果好,保证了管廊内的正常工作环境,并减少了大量的专用除湿设备,降低了管廊的运维成本。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自动除湿系统,包括管路,管路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水漆层,所述管路的防水漆层外表还套装有吸水外套,所述吸水外套包括截面呈优弧状的固定套,固定套内表面光滑并套装在管路的防水漆层表面,固定套外表面覆有一层阻水层,在阻水层表面设有与固定套外表面匹配的毛细结构,所述固定套的缺口两侧可拆卸连接有导水板,导水板的底侧倾斜,且导水板底侧向外上翻构成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低端处通过软管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铺设在管廊内,并位于管线下方。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套由两块弧形板组成,两块弧形板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对应设有数个相互匹配的插孔和插扣,每个弧形板上的插孔和插扣交替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毛细结构的每个毛细管上均包覆有一层亲水胶布。作为优选,所述输水管上与软管连接处安装有流量计,软管连接在流量计的进水口,流量计的出水口与输水管内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套设有多个,相邻固定套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对应设有数个相互匹配的连接孔和连接扣,每个固定套上的连接孔和连接扣交替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毛细结构并在毛细结构上覆有亲水胶布,使其能将空气中的湿气吸附并凝结,凝结后通过毛细结构间的间隙流向导水板,经导水槽排出,实现了除湿的目的;(2)利用固定套传热,将湿热空气通过毛细结构吸附后,其与管路表面进行热交换后,冷凝为水珠,管路内的水流将热量带走,水珠通过毛细结构间的间隙流向导水板,经导水槽排出,实现了除去湿热空气的目的;(3)固定套外表面设置的阻水层,能有效阻止凝结的水珠下浸,提高了凝结水珠的流动性;(4)固定套采用两块弧形板拼接而成,既便于安装和拆卸,又能使得固定套内表面更紧贴与管路表面;(5)毛细结构上覆有亲水胶布,使其更具亲水性,对湿气的吸附效果更好;(6)设置流量计,能监测湿气转化为水后的水量,从而实现对管廊内湿气的监测;(7)设置多个固定套,便于携带进入管廊,同时多个固定套直接采用拼接,拼接后不会影响其使用效果,同时采用多个固定套的拼接,也便于对既有管廊内的管路进行改造。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原有管路上增加固定套来实现对进入的湿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其降温后转化为水珠,并将水珠排出管廊,来完成管廊内的除湿工作,其除湿效果好,且除湿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套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管廊内的整体示意图。图中:1、管路;2、防水漆层;3、固定套;4、阻水层;5、毛细结构;6、导水板;7、导水槽;8、输水管;9、插孔;10、插扣;11、亲水胶布;12、流量计;13、连接扣;14、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综合管廊自动除湿系统,包括预埋在管廊内的管路1,主要为供水和排水管路1,管路1表面经防锈处理,涂覆有一层防水漆层2,在涂覆有防水漆层2的管路1外套装固定套3,固定套3由两个弧形板组成,两个弧形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对应匹配的插孔9和插扣10,在同一弧形板上的插孔9和插扣10交替设置,两块弧形板将管路1紧贴包覆后,通过插孔9插入插扣10进行固定,组成将管路1紧贴包裹的固定套3,固定套3与管路1紧贴的一面为光滑面,固定套3的外表面覆有一层阻水层4,在阻水层4的表面设置有毛细结构5,毛细结构5由多根与阻水层4表面垂直的毛细管构成,毛细结构5的每根毛细管外壁均缠绕有将毛细管包覆的亲水胶布11,在管廊内换入湿热空气时,由于管路1内流动的水流为冷水,其使得与其紧贴的固定套3也处于一个温度较低的状态,从而湿热空气在接触固定套3表面和固定套3表面的毛细结构5后,实现热交换,热量传递至管路1内,被水流带走,降温的湿热空气凝结成水珠附着在毛细结构5和固定套3的表面,由于设置有阻水层4,使得凝结的水珠不会渗入固定套3内,毛细结构5上凝结的水珠沿其毛细管滑落在阻水层4表面,由于固定套3为弧形结构,使得水珠受重力影响,会沿弧面向下滑动;又由于毛细结构5的毛细管外壁包覆有亲水胶布11,从而其对湿气有一定的吸引、吸附作用,并且采用毛细结构5,在湿气较大时,能发生毛细凝结的现象,从而使得湿气转化为水珠,并沿固定套3表面向下滑动;所述固定套3套装后底部缺口的两侧分别卡接有竖直的导水板6,导水板6的底侧为一端高,另一端低的倾斜状,且导水板6底侧向外上翻形成弧形槽,形成的弧形槽为导水槽7,导水槽7的低端处连接有软管,软管另一端连接有输水管8,且在输水管8上与软管连接处安装有流量计12;滑动的水珠沿固定套3外表面滑动至到导水板6后,经导水板6滑落至导水槽7中,再经导水槽7流入软管中,最后通过流量计12后进入输水管8内,完成除湿工作,并能通过除湿过程中转化排出的水量来监测管廊内部的湿度情况,所述输水管8位于管路1下方,从而使得转为的水珠都是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流动,最后进入输水管8,降低了除湿系统的运维成本。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仅是对固定套3的数量作出了改变,所述固定套3设有多个,相邻固定套3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对应设有数个相互匹配的连接孔14和连接扣13,每个固定套3上的连接孔14和连接扣13交替设置;这样便于将固定套3分段送入管廊内,且便于工人安装,同时采用分段的结构,也可对现有已建好的管廊内部进行改造。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自动除湿系统,包括管路(1),管路(1)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水漆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1)的防水漆层(2)外表还套装有吸水外套,所述吸水外套包括截面呈优弧状的固定套(3),固定套(3)内表面光滑并套装在管路(1)的防水漆层(2)表面,固定套(3)外表面覆有一层阻水层(4),在阻水层(4)表面设有与固定套(3)外表面匹配的毛细结构(5),所述固定套(3)的缺口两侧可拆卸连接有导水板(6),导水板(6)的底侧倾斜,且导水板(6)底侧向外上翻构成导水槽(7),所述导水槽(7)低端处通过软管连接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铺设在管廊内,并位于管线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自动除湿系统,包括管路(1),管路(1)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水漆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1)的防水漆层(2)外表还套装有吸水外套,所述吸水外套包括截面呈优弧状的固定套(3),固定套(3)内表面光滑并套装在管路(1)的防水漆层(2)表面,固定套(3)外表面覆有一层阻水层(4),在阻水层(4)表面设有与固定套(3)外表面匹配的毛细结构(5),所述固定套(3)的缺口两侧可拆卸连接有导水板(6),导水板(6)的底侧倾斜,且导水板(6)底侧向外上翻构成导水槽(7),所述导水槽(7)低端处通过软管连接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铺设在管廊内,并位于管线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自动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3)由两块弧形板组成,两块弧形板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对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强郭晋吴红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