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708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性能良好的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由如下组分经溶液混合而得:聚氨酯/聚偏氟乙烯10‑25份,其中聚氨酯/聚偏氟乙烯为80/20不变,远红外陶瓷粉占聚氨酯/聚偏氟乙烯的质量分数为0.5‑2.5;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75‑90份。将PU、PVDF、DMF和远红外陶瓷粉加入到三口瓶中并持续搅拌至溶解均匀,真空脱泡处理后在干燥洁净的玻璃板上刮制厚度均匀的涂膜并立即浸入去离子水中,待分相成膜用清水将膜表面的溶剂洗净,浸泡在丙三醇溶液中一段时间再取出自然晾干。所述共混膜具有优良的组合特性,即高水通量、透气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较为简便,易于生产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
本专利技术聚氨酯膜生产领域,涉及聚氨酯膜的透气性能和力学性能改进,尤其是一种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
技术介绍
聚氨酯(PU)是一类软硬段交替连接形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透气性、透水性、强度高、耐磨性、耐低温性和耐油、耐化学品等特点,在材料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聚氨酯的各种应用性能与其化学结构和微孔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其结构、性能间的关系已成为现在聚氨酯领域的研究热点。聚偏氟乙烯(PVDF)是指偏氟乙烯均聚物或者偏氟乙烯与其他少量含氟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它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介电性和耐射线辐射性能,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设备中管道、管路配件,多孔膜、凝胶、隔膜,氟碳涂料等领域,将聚氨酯和聚偏氟乙烯共混可得到具有两种材料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可以拓宽聚氨酯材料的应用范围。远红外陶瓷粉是新型陶瓷的一个分支,由无机矿物、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制造而成的一种白色粉末,能够辐射特定波长的远红外线光波,被人体较好地吸收,改善人体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酸性,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同时也具有催化氧化功能,在紫外线照射下,可生成负一价氢氧根离子,能有效除去室内的苯、甲醛、硫化物、氨和臭味物质,还具有杀菌功能,广泛应用于燃油节能、运动训练康复、空气净化、人体保健等领域。研究发现,将远红外陶瓷粉与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共混后,不仅使共混膜的水通量和透气性增大,其力学性能也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易于试验工业化的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配方及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聚氨酯共混膜,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聚氨酯/聚偏氟乙烯10-25份N,N-二甲基甲酰胺75-90份远红外陶瓷粉0.5-2.5份所述聚氨酯为5280挤出级聚酯型聚氨酯。所述远红外陶瓷粉占PU/PVDF的质量分数为0.5%、1.0%、1.5%、2.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的生产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第一步:将N,N-二甲基甲酰胺75-90份,聚氨酯/聚偏氟乙烯10-25份,远红外陶瓷粉0.5-2.5份在60℃下搅拌混合均匀,真空脱泡。第二步:在干燥洁净的玻璃板刮制厚度均匀的铸膜液并立即浸入去离子水中,铸膜液分相成膜后,将制得的膜用清水将膜表面的溶剂洗净。第三步:将膜浸泡在体积分数为50%丙三醇溶液中,48小时候后取出自然晾干。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制备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不仅具有较高的水通量和透气性,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因此可以拓宽聚氨酯共混膜的应用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更容易实现工业化,具有商业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将N,N-二甲基甲酰胺80份;聚氨酯/聚偏氟乙烯20份;远红外陶瓷粉0.5-2.5份加入三口烧瓶中,在60℃下高速搅拌混合均匀,真空脱泡。在干燥洁净的玻璃板刮制厚度均匀的铸膜液并立即浸入去离子水中,铸膜液分相成膜后,将制得的膜用清水将膜表面的溶剂洗净。将膜浸泡在体积分数为50%丙三醇溶液中,48小时候后取出自然晾干。采用天津市津东万兴机械修造厂的膜性能测试仪,在室温和0.15MPa压力下使用蒸馏水测试膜的水通量,测试结果列于表1:采用德国普罗美特有限公司的POROLUX1000型毛细流孔径仪,设定测试压力为1bar,测定每分钟内N2气体透过一定面积样品膜的体积,测试结果列于表2:使用GB/T1040-2006标准将膜切割成标准的哑铃样条,采用深圳市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的CMT4503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以100mm/min的速度拉伸,测定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测试结果列于表3:综以上三个表可见:在本专利技术技术中,所制备的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具有较高的水通量和透气性,良好的力学性能,综合性能优良,在研究聚氨酯共混膜方面又开辟了新途径,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易于试验工业化,具有使用价值。表1不同远红外陶瓷粉用量下的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的水通量表2不同远红外陶瓷粉用量下的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的透气性表3不同远红外陶瓷粉用量下的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组分经溶液混合而得:/n聚氨酯/聚偏氟乙烯 10-25份/nN,N-二甲基甲酰胺 75-90份/n远红外陶瓷粉 0.5-2.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组分经溶液混合而得:
聚氨酯/聚偏氟乙烯10-25份
N,N-二甲基甲酰胺75-90份
远红外陶瓷粉0.5-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为5280挤出级聚酯型聚氨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U/PVDF/远红外陶瓷粉共混膜,其特征在于:远红外陶瓷粉占聚氨酯/聚偏氟乙烯的质量分数为0.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惠玲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