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620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定座、机械臂、承载台、图像处理器、控制器,固定座通过机械臂与承载台连接,固定座螺纹配合有固定螺栓;承载台底面对称设置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圆锥体,定位圆锥体远离承载台的端部设有超声探头,两个超声探头的输出端均与图像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图像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显示设备;承载台穿设有与两个超声探头进行超声扫描的交集区域对齐的操作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操作简便,无需辅助人员长时间维持操作区域,即扩了手术操作空间,又能够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增强手术环境的稳定性来有效控制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
技术介绍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原因是在椎间盘退变的病理基础上,椎间盘的外层纤维环进一步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压迫脊神经根或脊髓,从而出现颈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甚至瘫痪的临床症状。全内镜下前路经椎体骨通道技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手段,如何经皮微创在颈椎体内建立直达椎体后方病灶的骨通道是此技术的重要步骤。术中使用两指法在颈前方推开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并建立安全操作区域,插入克氏针定位并用C臂确保穿刺针的正确位置,然后逐级插入扩张器与工作通道进行扩张,接着在扩张通道内插入环锯,缓慢转动环锯直到尖端到达椎体后缘,最后通过操作环锯将其内分离断裂的骨条取出。然而,上述骨通道建立过程中,使用两指法建立安全操作区域必然需要手术医生或助手人员通过至少一只手全程维持操作区域,其不仅手术空间较小,且手术难度较大;此外,通过手指维持操作区域,维持肢体随着手术开展极易导致血液不流通,并产生酸痛,从而导致手指维持的稳定性不断下降,难以控制手术风险,目前尚未公开有关颈椎椎体骨通道的辅助建立装置。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包括固定座、机械臂、承载台、图像处理器、控制器,固定座通过机械臂与承载台连接,固定座螺纹配合有固定螺栓;承载台底面对称设置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圆锥体,定位圆锥体远离承载台的端部设有超声探头,两个超声探头的输出端均与图像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图像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显示设备;承载台穿设有与两个超声探头进行超声扫描的交集区域对齐的操作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在临床治疗床的床沿,并调节机械臂使得承载台位于处于俯卧位的患者颈部上方;启动两个超声探头后对患者颈部的手术部位进行超声扫描,图形处理器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将两个超声探头获取的超声扫描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在超声扫描图像的交集区域能够更加清楚的获得建立颈椎椎体骨通道区域的内部扫描情况,并将融合处理结果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将融合处理传输给显示设备进行显示;方便手术医师参考内部扫描情况将定位圆锥体插入患者颈部前方后推开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并建立安全操作区域,然后手术医师可通过操作口进行骨通道建立操作,整体操作简便,无需辅助人员长时间维持操作区域,即扩了手术操作空间,又能够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增强手术环境的稳定性来有效控制手术风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台底面设有与定位圆锥体一一对应设置的滑轨,滑轨沿两个定位圆锥体连线方向布设;定位圆锥体朝向承载台的底面设有与滑轨套接的滑槽,滑轨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螺杆,滑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螺杆固定连接;驱动螺杆螺纹配合有滑套,滑套与滑槽内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驱使驱动螺杆转动,使得滑套沿驱动螺杆轴线方向移动过程中带动定位圆锥体移动,能够根据患者颈部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两个定位圆锥体的距离;滑槽与滑轨套接能够限制定位圆锥体沿一定方向直线移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圆锥体包括基体和转动体,基体与转动体之间的接触面为曲面;转动体朝向基体的表面设有齿条,基体朝向转动体的表面设有空腔,空腔内固定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转动体朝向基体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个T型块,基体朝向转动体的表面设有供T型块滑动的T型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电机驱使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移动,使得转动体相对于基体偏转,能够根据患者颈部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分布情况灵活调整定位圆锥体的插入方向,即适用于避开重要组织,又适用于调整安全操作区域维持的松紧度;T型块与T型槽配合,能够限制转动体在一个竖直平面内偏转。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体包括主体、无菌柔性套,主体内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腔,无菌柔性套与主体套接,无菌柔性套端部设有供超声探头突伸出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菌柔性套可增强定位圆锥体与患者皮肤长时间接触的患者舒适感,同时方便将无菌柔性套拆卸后进行消毒处理;安装腔可安装控制器、处理器、电机、信号收发器等设备,整体装置布局简洁,不会对手术操作产生干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无菌柔性套之间设有充气垫,无菌柔性套为弹性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在安装腔内的风机对充气垫进行充气,使得充气垫膨胀过程中带动无菌柔性套膨胀,能够适用于不同患者而灵活调整定位圆锥体的大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台的中心处设有朝向定位圆锥体凹陷的凹陷部,操作口位于凹陷部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凹陷部,能够减小操作口与患者体表之间的距离,方便进行精准手术操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陷部的外凸面设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距离传感器实时检测凹陷部与患者体表之间的距离,即避免出现定位圆锥体过度插入或插入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又能够实时将监测距离通过显示设备实时显示,达到承载台使用过程中稳定性监测预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显示设备为安装在承载台上表面的显示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显示屏既可以显示融合处理结果,又可以显示整体装置的实际控制参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台上表面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输出的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面板、显示屏对称设置在操作口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术医师能够操作控制面板输入控制参数,能够在手术过程中灵活调整整体装置中的局部细节情况,保障手术操作顺利进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械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杆、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与固定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与承载台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第一转向杆之间的转动面与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之间的转动面相同,且与第二转向杆、第二固定杆之间的转动面相互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从多个方向调整承载台的位置,操作灵活、方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够方便手术医师参考内部扫描情况将定位圆锥体插入患者颈部前方后推开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并建立安全操作区域,然后手术医师可通过操作口进行骨通道建立操作,整体操作简便,无需辅助人员长时间维持操作区域,即扩了手术操作空间,又能够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增强手术环境的稳定性来有效控制手术风险;2、第一驱动电机驱使驱动螺杆转动,使得滑套沿驱动螺杆轴线方向移动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座(101)、机械臂(103)、承载台(201)、图像处理器(108)、控制器(109),固定座(101)通过机械臂(103)与承载台(201)连接,固定座(101)螺纹配合有固定螺栓(102);承载台(201)底面对称设置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圆锥体(401),定位圆锥体(401)远离承载台(201)的端部设有超声探头(404),两个超声探头(404)的输出端均与图像处理器(108)的输入端连接,图像处理器(108)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09)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09)的输出端连接显示设备;承载台(201)穿设有与两个超声探头(404)进行超声扫描的交集区域对齐的操作口(2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座(101)、机械臂(103)、承载台(201)、图像处理器(108)、控制器(109),固定座(101)通过机械臂(103)与承载台(201)连接,固定座(101)螺纹配合有固定螺栓(102);承载台(201)底面对称设置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圆锥体(401),定位圆锥体(401)远离承载台(201)的端部设有超声探头(404),两个超声探头(404)的输出端均与图像处理器(108)的输入端连接,图像处理器(108)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09)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09)的输出端连接显示设备;承载台(201)穿设有与两个超声探头(404)进行超声扫描的交集区域对齐的操作口(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承载台(201)底面设有与定位圆锥体(401)一一对应设置的滑轨(301),滑轨(301)沿两个定位圆锥体(401)连线方向布设;定位圆锥体(401)朝向承载台(201)的底面设有与滑轨(301)套接的滑槽(409),滑轨(301)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螺杆(302),滑轨(301)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控制器(109)电性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303),第一驱动电机(303)的输出轴与驱动螺杆(302)固定连接;驱动螺杆(302)螺纹配合有滑套(304),滑套(304)与滑槽(409)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体表分离颈部血管鞘与内脏鞘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圆锥体(401)包括基体(402)和转动体(403),基体(402)与转动体(403)之间的接触面为曲面;转动体(403)朝向基体(402)的表面设有齿条(411),基体(402)朝向转动体(403)的表面设有空腔(410),空腔(410)内固定安装有与控制器(109)电性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413),第二驱动电机(413)的输出轴设有主动齿轮(412),主动齿轮(412)与齿条(411)啮合;转动体(403)朝向基体(402)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个T型块(415),基体(402)朝向转动体(403)的表面设有供T型块(415)滑动的T型槽(4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文波杜迁孔维军曹广如辛志军张敏波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