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海松专利>正文

一种头顶面部提拉用针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77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顶面部提拉用针具,包括开口麻醉针具和穿线针具,所述的开口麻醉针具包括用于盛放麻醉剂的针筒和用于收纳放置针具的针管,所述的针管包括开口针管和麻醉针管,所述的开口针管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的麻醉针管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二,所述的弹簧一上端固定连接锐针,所述的弹簧二上端固定连接钝针,所述的锐针和钝针上均连接有分别贯穿开口针管和麻醉针管的推杆,所述的开口针管和麻醉针管外壁上设有与推杆相配合的滑槽,所述的滑槽内设有固定连接推杆的推块,所述的针筒前端通过细软管连通钝针。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顶面部提拉用针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头顶面部提拉用针具。
技术介绍
面部组织下垂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容貌,面目提拉是许多女性保留青春的方法。目前通常采用双颞侧开刀拉皮手术,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在耳后头皮内根据皮肤松驰程度做弯月状画线,将画线内毛发剪掉,常规消毒,铺巾,用百分之二利多卡因局麻,麻醉成功后顺画线将皮肤切除,止血,用钝针向下面部注入麻药,钝性分离至颧骨处,用3号可吸收线将SPS筋膜,多处折叠式缝合,再用细线缝合皮下,用3个零丝线缝合皮肤,这种双颞侧开刀拉皮的手术方式有创伤,客人痛苦大。而双针线提拉法的操作步骤则是取头顶两耳尖会合点为一点,向前3厘米为2点,再继续向前3厘米为3点,向后3厘米取4点,常规消毒,铺巾,每点都局麻,用18G锐针开口,用钝针从开口处向两侧注入百分之2利多卡因,麻醉成功后,将双针线从开口处分别向颞侧方向穿出,穿出后将双针线用力提拉,从穿出口留线长5厘米处剪断,将这5厘米线头从穿出口处穿入,向前或向后压线,四个点穿线,提拉,压线手法一样,再进行面部传统线雕。双针线头顶提拉法合并面部线雕,术法简单,不开刀,痛苦小,术后临床证明,双针线提拉法明显优于开刀拉皮,双针线头顶提拉法可取代开刀拉皮法。因此为了较好的应用双针线提拉法解决面部组织下垂的问题,需要设计一款方便使用,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的头顶面部提拉用针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头顶面部提拉用针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提高手术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头顶面部提拉用针具,包括开口麻醉针具和穿线针具,所述的开口麻醉针具包括用于盛放麻醉剂的针筒和用于收纳放置针具的针管,所述的针管包括开口针管和麻醉针管,所述的开口针管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的麻醉针管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二,所述的弹簧一上端固定连接锐针,所述的弹簧二上端固定连接钝针,所述的锐针和钝针上均连接有分别贯穿开口针管和麻醉针管的推杆,所述的开口针管和麻醉针管外壁上设有与推杆相配合的滑槽,所述的滑槽内设有固定连接推杆的推块,所述的针筒前端通过细软管连通钝针。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口针管和麻醉针管均为底端封口,上端开口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口针管与麻醉针管之间通过隔板间隔分开。进一步的,所述的滑槽包括竖向滑槽和连接在竖向滑槽上下两端的横向滑槽,所述的推块在竖向滑槽上移动将锐针或钝针推出或推入,推块移动到横向滑槽上可以固定锐针或钝针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的针筒内部设有软活塞和连接软活塞的活塞杆,所述的针筒下端外部套接有套筒,所述的活塞杆下端在套筒内伸进或伸出并固定连接有针帽,所述的针帽内套接穿线针具。进一步的,所述的钝针前端设有连通细软管的出液口。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开口麻醉针具和穿线针具设置在一个装置上,可以在进行面部提拉手术过程中,很便捷地更换不同的针具,同时便于收集收纳,方便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及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麻醉针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麻醉针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针筒,2、开口针管,3、麻醉针管,4、弹簧一,5、弹簧二,6、锐针,7、钝针,8、推杆,9、滑槽,10、推块,11、软活塞,12、活塞杆,13、套筒,14、针帽,15、穿线针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头顶面部提拉用针具,包括开口麻醉针具和穿线针具15,所述的开口麻醉针具包括用于盛放麻醉剂的针筒1和用于收纳放置针具的针管,所述的针管包括开口针管2和麻醉针管3,所述的开口针管2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一4,所述的麻醉针管3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二5,所述的弹簧一4上端固定连接锐针6,所述的弹簧二5上端固定连接钝针7,所述的锐针6和钝针7上均连接有分别贯穿开口针管2和麻醉针管3的推杆8,所述的开口针管2和麻醉针管3外壁上设有与推杆8相配合的滑槽9,所述的滑槽9内设有固定连接推杆8的推块10,所述的针筒1前端通过细软管连通钝针7。所述的开口针管2和麻醉针管3均为底端封口,上端开口的结构。所述的开口针管2与麻醉针管3之间通过隔板间隔分开。所述的滑槽9包括竖向滑槽和连接在竖向滑槽上下两端的横向滑槽,所述的推块10在竖向滑槽上移动将锐针6或钝针7推出或推入,推块10移动到横向滑槽上可以固定锐针6或钝针7的位置。所述的针筒1内部设有软活塞11和连接软活塞11的活塞杆12,所述的针筒1下端外部套接有套筒13,所述的活塞杆11下端在套筒13内伸进或伸出并固定连接有针帽14,所述的针帽14内套接穿线针具15。所述的钝针7前端设有连通细软管的出液口。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取头顶两耳尖会合点为一点,向前三厘米为两点,再向前三厘米为三点,向后三厘米取四点,常规消毒,铺巾,每点都局麻,向前推动开口针管上的推块,将锐针推出,然后将推块向一侧卡固在横向滑槽上,用锐针开口,然后将推块推回下端的横向滑槽内卡固,再向前推动麻醉针管上的推块,将钝针推出,用钝针从开口处向两侧注入针筒内的百分之二利多卡因,麻醉成功后,将穿线针具从针帽中取出,从开口处分别向颞侧方向穿出,穿出后将针线用力提拉,从穿出口留线长5厘米处剪断,将这5厘米线头从穿出口处穿入,向前或向后压线,四个点穿线、提拉、压线手法一样,再进行面部传统线雕。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顶面部提拉用针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麻醉针具和穿线针具(15),所述的开口麻醉针具包括用于盛放麻醉剂的针筒(1)和用于收纳放置针具的针管,所述的针管包括开口针管(2)和麻醉针管(3),所述的开口针管(2)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一(4),所述的麻醉针管(3)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二(5),所述的弹簧一(4)上端固定连接锐针(6),所述的弹簧二(5)上端固定连接钝针(7),所述的锐针(6)和钝针(7)上均连接有分别贯穿开口针管(2)和麻醉针管(3)的推杆(8),所述的开口针管(2)和麻醉针管(3)外壁上设有与推杆(8)相配合的滑槽(9),所述的滑槽(9)内设有固定连接推杆(8)的推块(10),所述的针筒(1)前端通过细软管连通钝针(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顶面部提拉用针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麻醉针具和穿线针具(15),所述的开口麻醉针具包括用于盛放麻醉剂的针筒(1)和用于收纳放置针具的针管,所述的针管包括开口针管(2)和麻醉针管(3),所述的开口针管(2)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一(4),所述的麻醉针管(3)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二(5),所述的弹簧一(4)上端固定连接锐针(6),所述的弹簧二(5)上端固定连接钝针(7),所述的锐针(6)和钝针(7)上均连接有分别贯穿开口针管(2)和麻醉针管(3)的推杆(8),所述的开口针管(2)和麻醉针管(3)外壁上设有与推杆(8)相配合的滑槽(9),所述的滑槽(9)内设有固定连接推杆(8)的推块(10),所述的针筒(1)前端通过细软管连通钝针(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顶面部提拉用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针管(2)和麻醉针管(3)均为底端封口,上端开口的结构。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海松
申请(专利权)人:薛海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