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栽机秧盘进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栽机秧盘进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稻秧苗育秧大多采用秧箱盘进行,其具有节约种子、农药、肥料和水资源,可实现密插稀植,秧苗光合作用好,减轻病虫害,有利于水稻的增产丰收,因此被广泛推广应用。育秧完成后,秧苗纵横排列规则在秧箱盘中,现有技术的秧箱盘大多采用聚苯乙烯制成,其容易破碎,不便于回收利用,因而会浪费大量的秧箱盘以及相应原材料。另外,插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直接采用栽植臂进行取秧插秧的结构,另一种是使用取秧臂进行取秧,然后使用拨打臂将秧苗栽植到稻田中;前者要求的取秧精度较高,且容易出现夹秧以及秧苗脱落等问题,因而需要再次人工补苗等方式,而后者对取秧的高度要求比较严格以便于拨打臂能敲击到秧苗的根部位置。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也采用钵形毯状秧苗,其要求插秧机取苗准确性也较高。现有技术中的秧苗插秧机,移箱机构以及秧箱进给采用与插秧机构一体的动力机构,通过插秧机机架上设置的主动力箱进行动力传递,秧箱进给时皆采用皮带式输送机构对秧箱或毯状秧苗实现进给,即采用输送皮带通过摩擦带动其进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栽机秧盘进出装置,包括连接在插秧机机架(1)上且自上而下倾斜向前设置的秧箱托架(30),秧箱托架(30)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秧箱主动轴(31)和秧箱从动轴(32),其特征是:所述秧箱主动轴(31)和秧箱从动轴(32)的两端对应连接有秧箱驱动链轮(33),秧箱主动轴(31)和秧箱从动轴(32)上相对应的两个秧箱驱动链轮(33)上装有秧箱链条(34),秧箱链条(34)的一段位于秧箱托架的前部、另一段位于秧箱托架的后部,两端的秧箱链条(34)之间装有间隔设置且横向分布的多根秧箱驱动柱(35),所述秧箱托架(30)的前表面装有压秧盘架(36)、后表面装有秧盘导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栽机秧盘进出装置,包括连接在插秧机机架(1)上且自上而下倾斜向前设置的秧箱托架(30),秧箱托架(30)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秧箱主动轴(31)和秧箱从动轴(32),其特征是:所述秧箱主动轴(31)和秧箱从动轴(32)的两端对应连接有秧箱驱动链轮(33),秧箱主动轴(31)和秧箱从动轴(32)上相对应的两个秧箱驱动链轮(33)上装有秧箱链条(34),秧箱链条(34)的一段位于秧箱托架的前部、另一段位于秧箱托架的后部,两端的秧箱链条(34)之间装有间隔设置且横向分布的多根秧箱驱动柱(35),所述秧箱托架(30)的前表面装有压秧盘架(36)、后表面装有秧盘导流装置,所述秧箱主动轴(31)由间歇驱动装置动力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栽机秧盘进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间歇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在插秧机机架(1)上的主驱动箱(37),主驱动箱(37)内转动连接有由动力机动力驱动的主驱动轴(38),主驱动箱(37)内滑动连接有能实现往复运动且能转动的移箱动力轴(39),所述秧箱托架(30)连接在移箱动力轴(39)上,移箱动力轴(39)通过改向动力机构与主驱动轴(38)动力连接且所述移箱动力轴(39)移动到主驱动箱(37)两端时转动一定角度,所述移箱动力轴(39)通过进箱保持机构驱使秧箱主动轴(31)间歇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栽机秧盘进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改向动力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主驱动箱(37)且与主驱动轴(38)动力连接的中传驱动轴(40),中传驱动轴(40)上设有相位相反且两端圆滑连接的两段螺旋槽,所述移箱动力轴(39)上固定连接有驱动块(41),所述驱动块(41)上装有套装在中传驱动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