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乌药药用纺锤状块根形成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612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乌药药用纺锤状块根形成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乌药植株的培养、直根系的筛选,将乌药小苗种植在特定的设计的容器内,经过1年的培育,每株筛选出10‑15条具有潜在形成纺锤状块根的直根,进行根尾部卡固,防治根尖继续延伸;二、将筛选出的直根,经过前述技术处理后,装入配方基质的容器袋内,将容器袋口部用塑料钉将其固定在原生长基质块上;三、挖种植沟,将前面处理好的乌药植株,放入种植沟内,回填泥土,经过3‑4年再培养,上述培养在容器袋内的直根80‑90%转化为纺锤状块根。本发明专利技术基本解决乌药传统栽培中,直根大量营养生长、延伸而不转化为地下纺锤状块根,药用地下纺锤状块根形成少,产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乌药药用纺锤状块根形成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乌药栽培方法,特别是一种提高乌药药用纺锤状块根形成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乌药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的干燥块根,生于海拔200-1000米向阳坡地、山谷或疏林灌丛中。产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南、四川等省区,为常用的理气药。具有散寒、止痛、补中、顺气、开郁、增加肠胃蠕动、兴奋大脑皮层、加速血液循环、止血、抑菌等功效。《中国药典》规定质老、不呈纺锤状的直根不可药用,在乌药原药材中通常有三种形态的根,在药材资源方面,以不呈纺锤状的直根量最大,纺锤状块根比较有限,老根也少。乌药目前以野生采挖为主,天然林分中乌药块根的发生呈随机状态,在同一群体中,仅20-30%的植株会生长形成纺锤状块根,多为一般根系(直根)形态,野外采收乌药是盲目的,基本上都是以整株植物的死亡为代价,加剧了其野生资源的严重破环。近年来,乌药正在向基地化种植发展,人工种植技术中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提高乌药药用纺锤状块根形成率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从直根中筛选出潜在可生长纺锤状块根的直根,经过卡固、定向培养、自然生长步骤,提高乌药药用纺锤状块根形成率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提高乌药药用纺锤状块根形成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一、选择1年生的乌药小苗,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二、种植乌药小苗前,首先需要进行种植容器设计、制作,选定种植容器,在种植容器边缘、底部铺一层引根基质,将乌药小苗定植在无纺布袋中,无纺布袋内种植的基质选用常规种植基质,无纺布袋放入到种植容器中,在无纺布袋与种植容器之间用引根基质将周围空隙填充满,将种植好乌药小苗的容器放置在地面培养1年,使容器内的乌药小苗成为乌药植株;三、经过1年生长期后,将种植容器打开,将无纺布袋外的引根基质轻抖掉待用,并将生长在引根基质内的粗度0.5-1厘米的乌药植株的直根筛选出15-20条,在根系尾部前0.5-1.0cm处用卡扣将其紧固;无纺布袋及包裹在内的乌药植株和种植基质形成乌药植株生长块;四、选定培养容器,培养容器上设排水孔,底部封口,将步骤三已处理好的直根放入培养容器内,填充满配置的培养基质,将培养容器开口处固定在乌药植株生长块上;五、选择适合乌药生长的种植基地,挖种植沟,种植沟的沟底先放入5-10厘米厚的腐熟有机肥,然后盖上5-10厘米泥土,将步骤三、四处理好的乌药植株轻放置在种植沟内,泥土回填,继续培养3-4年;六、经过3-4年的继续培育,将乌药植株挖出,进行乌药纺锤状块根的采收。为了让乌药小苗生根数目多,所述步骤二引根基质按重量份组成计包含:75份泥炭、5份有机肥、2-3份复合肥和5份泥土。为了培养直根转化为纺锤状块根,所述步骤四培养基质按重量份组成计包含:65-68份泥炭、5份步骤二中捣碎的引根基质、20份泥土、5份有机肥、0.5份竹炭粉和1-2份草木灰。为了将培养容器顶部固定在乌药生长块上,便于直根吸收培养基质,转化为纺锤状块根,所述步骤四中将培养容器顶部固定在乌药植株生长块上是采用固定材料固定,所述的固定材料是塑料扣、吊带扣、夹子、塑料钉或竹钉。本专利技术得到的一种提高乌药药用纺锤状块根形成率的方法,其优点是:乌药的直根转化为药用纺锤状块根的比例提升,由原来的20%-30%提升至80%-90%;避免传统乌药种植模式中,直根为营养生长,一直进行延伸型生长,通过限制根末端组织的延伸,将地上部营养输入营养在直根系由伸长的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促进直根系的转化;在限制根末端组织的直根系外部,套上疏松、富含营养物质、共生菌(原直根培养的基质)的培养容器,促进膨大的纺锤状块根的迅速扩大,待养分积累,同时,培养容器袋也避免地下害虫的损坏,提高乌药块根产量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二容器制定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步骤三直根筛选、处理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步骤四直根处理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步骤五种植沟内培养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步骤六纺锤状块根的示意图。图中:乌药小苗1、引根基质2、种植容器3、粗0.5-1cm直根4、卡扣5、培养容器6、培养基质7、种植沟8、纺锤状块根9、固定材料10,无纺布袋1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举例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乌药药用纺锤状块根形成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如图1所示,先进行种植容器3的制作,首先选择直径10厘米,高15厘米的塑料型种植容器3,再选择直径8厘米,高10厘米的无纺布袋11,先在塑料种植容器3底部铺5厘米的引根基质2;所述引根基质2按重量份组成计包含:75份泥炭、5份有机肥、2份复合肥和5份泥土;二、选择1年生的乌药小苗1,每年10月将乌药小苗1种植在无纺布袋11内,将无纺布袋11放入塑料种植容器3,再用引根基质2将周围空隙填充满,将种植好乌药小苗1的容器3放置地面培养,使容器3内的乌药小苗1成为乌药植株;三、经过1年生长后,第二年10月,用锋利的小刀将塑料种植容器3划开,勿使中间无纺布袋11种植基质破损,轻轻将引根基质2抖掉,注意不要伤害根系。如图2所示,从生长在引根基质2中的直根4根系中,将生长在引根基质2内的粗度0.5-1厘米的直根4筛选出15条,在根系尾部前0.5cm处用卡扣5将其紧固,阻断营养物质继续流向根尾部,让营养物质后续不断积累,直根4由伸长的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无纺布袋11及包裹在内的乌药植株和种植基质形成乌药植株生长块;四、上述处理好的直根4,还需在特制的培养容器6内进行纺锤状药用块根9培养,如图3所示,培养容器6选直径6厘米,长20厘米的圆柱型软塑料容器,容器6上有排水孔,底部封口。将前面已卡牢的直根4放入培养容器6内,然后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质7缓慢填充满培养容器6,最后将培养容器6开口处固定在原乌药植株生长块上;所述固定材料10选用塑料钉;所述培养基质7按重量份组成计包含:65份泥炭、5份步骤二中捣碎的引根基质、20份泥土、5份有机肥、0.5份竹炭粉和1份草木灰;五、植株的生长及纺锤状药用块根9培养:选择适合乌药生长的种植基地,如图4所示,挖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种植沟8,沟8底先施一层5厘米厚的有机肥与菜饼混合基质,上面盖一层5厘米厚的泥土,将处理好的植株轻放置在种植沟8内,泥土回填,继续培养乌药3-4年;六、乌药植株在种植沟8里经过3年的生长,在10月,如图5所示,将乌药植株整株挖出,打开培养袋,进行纺锤状块根9采收。经前述步骤处理后的直根4转化为纺锤状块根9的转化率为85.62%,4年后,选择采用本专利技术要点处理的100株进行上述纺锤状块根采收,每株采收的纺锤状块根9平均约352.4克,而相同采用传统栽培模式,100株进行上述纺锤状块根9采收,每株采收的纺锤状块根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乌药药用纺锤状块根形成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n一、选择1年生的乌药小苗(1),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n二、种植乌药小苗(1)前,首先需要进行种植容器(3)设计、制作,选定种植容器(3),在种植容器(3)边缘、底部铺一层引根基质(2),将乌药小苗(1)定植在无纺布袋(11)中,无纺布袋(11)内种植的基质选用常规种植基质,无纺布袋(11)放入到种植容器(3)中,在无纺布袋(11)与种植容器(3)之间用引根基质(2)将周围空隙填充满,将种植好乌药小苗(1)的容器(3)放置在地面培养1年,使容器(3)内的乌药小苗(1)成为乌药植株;/n三、经过1年生长期后,将种植容器(3)打开,将无纺布袋(11)外的引根基质(2)轻抖掉待用,并将生长在引根基质(2)内的粗度0.5-1厘米的乌药植株的直根(4)筛选出15-20条,在根系尾部前0.5-1.0cm处用卡扣将其紧固;无纺布袋(11)及包裹在内的乌药植株和种植基质形成乌药植株生长块;/n四、选定培养容器(6),培养容器(6)上设排水孔,底部封口,将步骤三已处理好的直根(4)放入培养容器(6)内,填充满配置的培养基质(7),将培养容器(6)开口处固定在乌药植株生长块上;/n五、选择适合乌药生长的种植基地,挖种植沟(8),种植沟(8)的沟底先放入5-10厘米厚的腐熟有机肥,然后盖上5-10厘米泥土,将步骤三、四处理好的乌药植株轻放置在种植沟(8)内,泥土回填,继续培养3-4年;/n六、经过3-4年的继续培育,将乌药植株挖出,进行乌药纺锤状块根(9)的采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乌药药用纺锤状块根形成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一、选择1年生的乌药小苗(1),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
二、种植乌药小苗(1)前,首先需要进行种植容器(3)设计、制作,选定种植容器(3),在种植容器(3)边缘、底部铺一层引根基质(2),将乌药小苗(1)定植在无纺布袋(11)中,无纺布袋(11)内种植的基质选用常规种植基质,无纺布袋(11)放入到种植容器(3)中,在无纺布袋(11)与种植容器(3)之间用引根基质(2)将周围空隙填充满,将种植好乌药小苗(1)的容器(3)放置在地面培养1年,使容器(3)内的乌药小苗(1)成为乌药植株;
三、经过1年生长期后,将种植容器(3)打开,将无纺布袋(11)外的引根基质(2)轻抖掉待用,并将生长在引根基质(2)内的粗度0.5-1厘米的乌药植株的直根(4)筛选出15-20条,在根系尾部前0.5-1.0cm处用卡扣将其紧固;无纺布袋(11)及包裹在内的乌药植株和种植基质形成乌药植株生长块;
四、选定培养容器(6),培养容器(6)上设排水孔,底部封口,将步骤三已处理好的直根(4)放入培养容器(6)内,填充满配置的培养基质(7),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昕吉庆勇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