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切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598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源切换系统,包括与MAINDCX相连的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一的输入端和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二的输入端;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一的输出端连接至三极管Q4的基极,集电极连接PMOS管Q1的栅极以及PMOS管Q2的栅极;PMOS管Q1的源极连接LI_VBAT,PMOS管Q2的源极连接4G_VBAT、二极管D1的正极以及LI_VBAT,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MAINDC4V2,PMOS管Q1的漏极连接PMOS管Q2的源极;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二的输出端连接PMOS管Q5的栅极,PMOS管Q5的源极连接PMOS管Q2的源极,PMOS管Q5的漏极连接至DC3V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耐压高、切换速度快,适配多种电压、不同型号的电池,且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切换系统
本技术属于车载电源切换
,涉及一种新型电源切换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车联网通讯终端、汽车行驶记录仪等需要后备电池供电的系统都需要外电与内电之间的切换操作,外电指车身电源-常电B+,内电指终端备用电池-锂电池或镍氢电池,当常电B+突然断电后,要立即改为由内部备用电池供电,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切换操作需要相应的切换电路来实现,本领域公知的二极管并联方式存在以下缺陷:车联网通讯终端、汽车行驶记录仪等内部设备(如4G模块)工作的瞬态电流在2~3A,如果用二极管会导致二极管压降过大,功率损耗大,致使4G模块工作异常,不利于用于内部设备的供电系统;并且切换过程中易出现瞬间断电、电压不连续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功率损耗低、切换速度快的电源切换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电源切换系统,其成本低、耐压高、功率损耗低、切换速度快,适配多种电压、不同型号的电池,且运行稳定。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电源切换系统,包括与外部电源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部电源输入端MAINDCX相连的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一的输入端和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二的输入端;/n所述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一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连接至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PMOS管Q1的栅极以及PMOS管Q2的栅极;PMOS管Q1的源极连接锂电池电压输出端LI_VBAT,PMOS管Q1的源极还通过电阻R1连接至PMOS管Q1的栅极,PMOS管Q2的源极连接4G模块电源输入端4G_VBAT和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系统运行电源的输入端MAINDC4V2,所述PMOS管Q1的漏极连接PMOS管Q2的源极;所述信号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部电源输入端MAINDCX相连的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一的输入端和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二的输入端;
所述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一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连接至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PMOS管Q1的栅极以及PMOS管Q2的栅极;PMOS管Q1的源极连接锂电池电压输出端LI_VBAT,PMOS管Q1的源极还通过电阻R1连接至PMOS管Q1的栅极,PMOS管Q2的源极连接4G模块电源输入端4G_VBAT和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系统运行电源的输入端MAINDC4V2,所述PMOS管Q1的漏极连接PMOS管Q2的源极;所述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一的输出端还通过电容C1接地;
所述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二的输出端连接PMOS管Q5的栅极,PMOS管Q5的源极连接PMOS管Q2的源极,PMOS管Q5的漏极连接至独立4G模块电源系统的输出端DC3V8,PMOS管Q5的源极通过电阻R7连接至PMOS管Q5的栅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触发电路一包括三极管Q3,二极管D2、电阻R4和电阻R6;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至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外部电源输入端MAINDCX;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6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采用稳压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占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创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