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接触器基座和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86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端子、接触器基座和接触器,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导电杆体以及位于导电杆体两端的接触部和插接部;接触部用于和接触器的导电部件接触,插接部用于和板载接线器插接;导电杆体上形成有至少一处折弯部。以便于在插接部和板载接线器连接且接触部和导电部件接触且持续抵接的作用下,使得导电杆体易于在折弯部发生形变,进而通过折弯部产生的形变向插接部和接触部产生反作用力,即增大插接部和板载接线器的接触压力以及增大接触部和导电部件的接触压力,以便于使得接触器可以通过端子和板载接线器实现稳定可靠的电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子、接触器基座和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子、接触器基座和接触器。
技术介绍
在电工学上,因为接触器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和可频繁的接通与关断大电流控制(达800A)电路的装置,所以经常运用于电动机做为控制对象,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现有接触器产品应用在线路中通常以导线连接,即将接触器的各个回路连接到线路中去,其中间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接线、布线以及最后的检查,使得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为避免上述导线连接时带来的不利影响,行业内通常的做法是将接触器直接焊接在线路板上。但由于接触器属于电气磨损件,有一定的电气寿命,当寿命终止时,需用专用工具拆卸或安装,同时拆卸或安装的过程比较复杂,无法达到快速拆卸、安装的效果。同时,接触器中的端子通常和接线板连接后,随着使用,其端子可能与接线板的连接部发生松动,导致两者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端子、接触器基座和接触器,以解决现有接触器拆卸不便且端子容易和接线板接触不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端子,应用于接触器,包括导电杆体以及位于导电杆体两端的接触部和插接部;接触部用于和接触器的导电部件接触,插接部用于和板载接线器插接;导电杆体上形成有至少一处折弯部。可选的,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折弯部,以在接触部与导电部件接触且插接部与板载接线器插接时使多个折弯部产生形变。可选的,折弯部为直角折弯部。可选的,插接部上形成有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插接部与板载接线器插接。可选的,在接触部上形成有接触平面,用于使接触部与导电部件面接触。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接触器基座,包括具有腔室的底座以及上述任一种的端子;在底座上设置有分别与腔室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端子的折弯部位于腔室内且端子的接触部穿出第一开口与接触器的导电部件接触、插接部穿出第二开口用于与板载接线器插接。可选的,端子包括主端子和辅助端子;主端子用于连接接触器的主回路;辅助端子用于连接接触器的辅助回路。可选的,在腔室内还设置有隔板,隔板与腔室内壁连接以将腔室划分为多个子腔室,端子包括多个,多个端子与多个子腔室一一对应。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接触器本体以及上述任一种的接触器基座;接触器本体设置在接触器基座的底座上,以使接触器基座的接触部与接触器本体上的导电部件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端子,应用于接触器,包括接触部、插接部和导电杆体三部分,其中,三者之间可以是按照接触部、导电杆体和插接部顺次连接。端子可以是一体成型,然后划分为上述三个部分,也可以是分开成型后再进行连接。接触部则可以是通过底座上设置的第一开口和接触器中的导电部件接触,实现电气连接。插接部则可以是通过底座上设置的第二开口和板载接线器插接。在导电杆体上则可以形成有至少一处折弯部,以便于在插接部和板载接线器连接且接触部和导电部件接触且持续抵接的作用下,使得导电杆体易于在折弯部发生形变,进而通过折弯部产生的形变向插接部和接触部产生反作用力,即增大插接部和板载接线器的接触压力以及增大接触部和导电部件的接触压力,同时,当还包括多个端子的时候,可以利用各端子产生形变量的不同,补偿各端子因工艺误差造成的长度差,最终使得接触器可以通过端子和板载接线器实现稳定可靠的电气连接。同时,通过端子可以将接触器中的电气易损耗部分和板载接线器通过抵接或插接的形式电气连接,从而可以简便的通过拔出等方式更换接触器中电气易损耗部分,有效提高更换时的便利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基座,将上述的端子应用于接触器基座,将端子的折弯部设置在底座的腔室内,便于形成电气隔离,提高电气连接时的稳定性。同时,端子经第二开口穿出的一端与板载接线器连接,端子经第一开口穿出的一端则会先与导电部件接触,随着继续插接,两者连接到位,在导电部件的抵接下,端子在折弯部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反向作用力,使得端子和导电部件以及板载接线器的接触压力增大,从而保证了接触器的电器连接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同时,通过接触器基座可以将接触器中电气易损耗部分和板载接线器连接起来,只需要将电气易损耗更换并安装在接触器基座上即可完成更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将上述的接触器基座应用于接触器,可以在接触器本体和底座的插接过程中,使端子在折弯部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反向作用力,使得端子和导电部件的接触压力增大,从而保证了接触器的电器连接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同时,在需要更换接触器本体时,可以通过将接触器本体简单的以拔出等方式完成拆卸,有效的提高拆换的便利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器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器基座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器基座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标:100-接触器本体;110-导电部件;120-凹槽;200-底座;210-壳体;211-第一开口;212-隔板;213-子腔室;220-底板;221-第二开口;222-卡勾;230-凸台;300-端子;310-接触部;311-接触平面;320-折弯部;330-插接部;331-导向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结合后的实施例依然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应用于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杆体以及位于所述导电杆体两端的接触部和插接部;所述接触部用于和所述接触器的导电部件接触,所述插接部用于和板载接线器插接;所述导电杆体上形成有至少一处折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应用于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杆体以及位于所述导电杆体两端的接触部和插接部;所述接触部用于和所述接触器的导电部件接触,所述插接部用于和板载接线器插接;所述导电杆体上形成有至少一处折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折弯部,以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电部件接触且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板载接线器插接时使多个所述折弯部产生形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为直角折弯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上形成有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板载接线器插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上形成有接触平面,用于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电部件面接触。


6.一种接触器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腔室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纪超王婷婷冯大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