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97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即使触点消失也确保稳定的通电。可动接触片能够相对于第1固定端子和第2固定端子在断开方向和闭合方向上移动。第1可动触点与可动接触片连接。第1可动触点与第1固定触点相对配置。第2可动触点与可动接触片连接。第2可动触点与第2固定触点相对配置。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材料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继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电磁继电器中,存在具备可动接触片、可动触点、固定触点、固定端子的电磁继电器。可动触点与可动接触片连接。可动接触片在断开位置和闭合位置间移动。在可动接触片处于断开位置时,可动触点离开固定触点。在可动接触片处于闭合位置时,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由此,固定端子与可动接触片通电。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0274号公报若在电磁继电器中流过过电流,则触点有时会消失。若触点消失,则在固定端子与可动接触片之间产生间隙,从而难以稳定地使固定端子与可动接触片进行通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电磁继电器中,即使触点消失也确保稳定的通电。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继电器具备第1固定端子、第1固定触点、第2固定端子、第2固定触点、可动接触片、第1可动触点以及第2可动触点。第1固定触点与第1固定端子连接。第2固定触点与第2固定端子连接。可动接触片能够相对于第1固定端子和第2固定端子向断开方向和闭合方向移动。第1可动触点与可动接触片连接。第1可动触点与第1固定触点相对配置。第2可动触点与可动接触片连接。第2可动触点与第2固定触点相对配置。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材料特性。在本方式的电磁继电器中,即使流过过电流,也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消失的时刻相互不同。由此,即使一部分触点消失也能够确保稳定的通电。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具有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熔点。在该情况下,由于熔点的不同,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消失的时刻相互不同。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具有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电阻。在该情况下,由于电阻的不同,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和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消失的时刻相互不同。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包含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种类的导电性材料。在该情况下,由于导电性材料的种类的不同,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和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消失的时刻相互不同。第1固定触点可以由第1材料制成。第2固定触点也可以由与第1材料制不同种类的第2材料制成。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消失的时刻与第2固定触点消失的时刻不同。第1可动触点也可以由第1材料制成。第2可动触点也可以由与第1材料制不同种类的第2材料制成。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第1可动触点消失的时刻与第2可动触点消失的时刻不同。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可动机构和驱动装置。可动机构也可以以能够向断开方向和闭合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可动接触片。驱动装置也可以使可动机构移动。驱动机构也可以包括线圈、固定铁芯和可动铁芯。固定铁芯也可以配置在线圈内。可动铁芯也可以与固定铁芯相对,并与可动机构连接。在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接触的状态下,第1可动触点与第1固定触点接触,并且第2可动触点与第2固定触点接触也可以。可动接触片的触点追踪也可以小于在可动接触片的移动方向上的第1固定触点与第1可动触点的长度之和以及/或在可动接触片的移动方向上的第2固定触点与第2可动触点的长度之和。在该情况下,通过触点追踪,能够提高触点的接触压力。另外,在触点追踪与触点的尺寸为上述关系的情况下,若全部触点同时烧毁,则在第1、第2固定端子与可动接触片之间容易产生间隙。但是在本方式的电磁继电器中,即使流过过电流,也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和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消失的时刻相互不同。由此,即使一部分触点消失也能够确保稳定的通电。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电磁继电器中,即使触点消失也能够确保稳定的通电。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断开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侧视截面图。图2是表示闭合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侧视截面图。图3是可动触点开始与固定触点接触时的触点装置的放大图。图4是可动机构处于闭合位置时的触点装置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变形例的电磁继电器的侧视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4:驱动装置;12:第2固定端子;10:可动机构;11:第1固定端子;13:可动接触片;14:第1固定触点;15:第2固定触点;16:第1可动触点;17:第2可动触点;31:可动铁芯;32:线圈;33:固定铁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继电器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继电器1的侧视截面图。如图1所示,电磁继电器1具备触点装置2、壳体3以及驱动装置4。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各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左右各方向。详细而言,从驱动装置4朝向触点装置2的方向被定义为上方。从触点装置2朝向驱动装置4的方向被定义为下方。在图1中,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被定义为左右方向。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被定义为前后方向。前后方向是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但这些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义的,并不限定电磁继电器1的配置方向。触点装置2配置在壳体3内。触点装置2包括可动机构10、第1固定端子11、第2固定端子12、可动接触片13、第1固定触点14、第2固定触点15、第1可动触点16和第2可动触点17。第1固定端子11和第2固定端子12例如由铜或铜合金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制成。第1固定触点14与第1固定端子11连接。第2固定触点15与第2固定端子12连接。第1固定触点14和第2固定触点15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第1固定端子11包括第1触点支承部21和第1外部端子部22。第1触点支承部21与可动接触片13相对。第1固定触点14与第1触点支承部21连接。第1外部端子部22与第1触点支承部21连接。第1外部端子部22从壳体3向外侧突出。第2固定端子12包括第2触点支承部23和第2外部端子部24。第2触点支承部23与可动接触片13相对。第2固定触点15与第2触点支承部23连接。第2外部端子部24与第2触点支承部23连接。第2外部端子部24从壳体3向外侧突出。详细而言,第1外部端子部22和第2外部端子部24从壳体3向上方突出。可动接触片13例如由铜或铜合金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可动接触片13沿左右方向延伸。可动接触片13在上下方向上与第1固定端子11的第1触点支承部21和第2固定端子12的第2触点支承部23相对配置。可动接触片13以能够在闭合方向Z1和断开方向Z2上移动的方式配置。闭合方向Z1是可动接触片13接近第1固定端子11以及第2固定端子12的方向(图1中的上方)。断开方向Z2是可动接触片13从第1固定端子11以及第2固定端子12离开的方向(图1中的下方)。第1可动触点16和第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1固定端子;/n第1固定触点,其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连接;/n第2固定端子;/n第2固定触点,其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连接;/n可动接触片,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固定端子和所述第2固定端子向断开方向和闭合方向移动;/n第1可动触点,其与所述可动接触片连接且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相对配置;以及/n第2可动触点,其与所述可动接触片连接且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相对配置;/n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材料特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13 JP 2019-167424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固定端子;
第1固定触点,其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连接;
第2固定端子;
第2固定触点,其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连接;
可动接触片,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固定端子和所述第2固定端子向断开方向和闭合方向移动;
第1可动触点,其与所述可动接触片连接且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相对配置;以及
第2可动触点,其与所述可动接触片连接且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相对配置;
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材料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熔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含有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口直树箕轮亮太针持裕之小川真一大塚航平岩坂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