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宇帆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5804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包括安装于公交站台上的信息接收器主体以及公交车上的对接器主体,所述信息接收器主体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扩音窗,所述扩音窗后侧的信息接收器主体上端外壁上设置有电源指示灯,公开通过运用信息对接的技术,采用雷达电磁波发送以及接受的原理,将每一个公交站台上都装上一个信息接收器(称为一个信息据点),在后台设置好以信息据点为圆心多少距离的一个信息范围圈,一旦装有对接器的公交车进入信息范围圈,确认公交车所经过的实时站点之后,立刻由安装在公交车上的对接器进行报站,无需手动操作即可完成报站目的,且公交路线临时改变时能够随着站点的更换进行匹配报站,报站信息更为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
本技术属于公交报站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
技术介绍
公共汽车(Bus),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或者无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一般外形为方型,有窗,设置座位。公共汽车时速一般在20~30公里,不会超过40公里。公共汽车从设计和技术特性的角度看,与其它大、中型客车的车型(如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团体客车等)不同,这种车辆设有乘客座椅及供乘客站立与走动的通道,要求站立面积大,车厢内通道与出入口宽、两个以上车门,踏板低。如果是城郊公共汽车,则由于主要用于中距离城镇间的客运,座位较城市公共汽车要多些,还应有行李舱或行李架。公交车在经过过站台时,需要通过报站的方式向乘客告知到站信息,而通常情况下是由司机手动控制机器向乘客播报站点。现有的公交报站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司机手动报站不准确或错误;2、司机报站时间过迟或忘记;3、公交线路临时改变播报的站点未更新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手动报站不准确或错误、报站时间过迟或忘记以及线路临时改变播报的站点未更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包括安装于公交站台上的信息接收器主体以及公交车上的对接器主体,所述信息接收器主体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扩音窗,所述扩音窗后侧的信息接收器主体上端外壁上设置有电源指示灯,所述对接器主体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连接端口,所述对接器主体的左右两端外壁上开设有组件收放槽,所述对接器主体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开窗顶板,所述开窗顶板与对接器主体之间通过伸缩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信息接收器主体通过内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对接器主体通过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支撑组件包括转向外套管和伸缩支管,所述伸缩支管套接于转向外套管的内部,所述转向外套管的下端与对接器主体通过铰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支管的上端与开窗顶板通过铰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开窗顶板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开窗顶板左右呈对称状态,且两个开窗顶板的上端外壁上均设置有防滑波纹。优选的,所述开窗顶板的内侧一端外壁上贴附有吸附磁条。优选的,所述伸缩支撑组件对应嵌设在对接器主体左右两端外壁上的组件收放槽中。与现有公交报站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运用信息对接的技术,采用雷达电磁波发送以及接受的原理,将每一个公交站台上都装上一个信息接收器(称为一个信息据点),在后台设置好以信息据点为圆心多少距离的一个信息范围圈,一旦装有对接器的公交车进入信息范围圈,确认公交车所经过的实时站点之后,立刻由安装在公交车上的对接器进行报站,无需手动操作即可完成报站目的,且公交路线临时改变时能够随着站点的更换进行匹配报站,报站信息更为准确;2、本技术在当需要对信息接收器进行检查维修时,能够通过按压开窗顶板上得到防滑波纹所在位置并向外推动,此时两个开窗顶板能够在推力作用下自动张开,从而使信息接收器主体上端的维修窗口打开,便于直观贯穿信息接收器主体内部元件的损坏情况以及方便对损坏的元件进行更换维修,在维修完成后,只需将两个开窗顶板向内侧合拢,在吸附磁条的固定下将维修窗口关闭,新型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中的对接器维修方便,同时方便快速散热。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开窗顶板打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信息接收器主体与对接器主体信息传递示意图;图中:1、扩音窗;2、电源指示灯;3、信息接收器主体;4、连接端口;5、对接器主体;6、开窗顶板;7、伸缩支撑组件;8、组件收放槽;9、转向外套管;10、伸缩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包括安装于公交站台上的信息接收器主体3以及公交车上的对接器主体5,信息接收器主体3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扩音窗1,扩音窗1后侧的信息接收器主体3上端外壁上设置有电源指示灯2,对接器主体5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连接端口4,对接器主体5的左右两端外壁上开设有组件收放槽8,对接器主体5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开窗顶板6,开窗顶板6共设置有两个,两个开窗顶板6左右呈对称状态,且两个开窗顶板6的上端外壁上均设置有防滑波纹,通过推动开窗顶板6外壁上的防滑波纹,使得能够将对接器主体5的上端窗口打开,从而便于对对接器主体5进行维修检查,同时方便快速散热,开窗顶板6的内侧一端外壁上贴附有吸附磁条,在当将对接器主体5上端两侧的开窗顶板6按压合拢时,两个开窗顶板6相近一端的吸附磁条能够对齐吸附,从而使两个开窗顶板6能够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在需要打开时,稍加用力将两个开窗顶板6拆开即可。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包括开窗顶板6与对接器主体5之间通过伸缩支撑组件7固定连接,伸缩支撑组件7对应嵌设在对接器主体5左右两端外壁上的组件收放槽8中,由于伸缩支撑组件7中的转向外套管9和伸缩支管10结构能够自由伸缩转动,从而在打开时能够向外伸出,而在收放时能够完全收缩在组件收放槽8中,无多余部位外伸出来,从而不占用外部空间,信息接收器主体3通过内部电源电性连接,对接器主体5通过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包括伸缩支撑组件7包括转向外套管9和伸缩支管10,伸缩支管10套接于转向外套管9的内部,转向外套管9的下端与对接器主体5通过铰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伸缩支管10的上端与开窗顶板6通过铰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使得开窗顶板6能够自由转动,从而翻转打开或合拢在对接器主体5的上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运用信息对接的技术,采用雷达电磁波发送以及接受的原理,将每一个公交站台上都装上一个信息接收器(称为一个信息据点),在后台设置好以信息据点为圆心多少距离的一个信息范围圈,一旦装有对接器的公交车进入信息范围圈,确认公交车所经过的实时站点之后,立刻由安装在公交车上的对接器进行报站,在当需要对信息接收器进行检查维修时,能够通过按压开窗顶板6上得到防滑波纹所在位置并向外推动,此时两个开窗顶板6能够在推力作用下自动张开,从而使信息接收器主体3上端的维修窗口打开,便于直观贯穿信息接收器主体3内部元件的损坏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包括安装于公交站台上的信息接收器主体(3)以及公交车上的对接器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器主体(3)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扩音窗(1),所述扩音窗(1)后侧的信息接收器主体(3)上端外壁上设置有电源指示灯(2),所述对接器主体(5)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连接端口(4),所述对接器主体(5)的左右两端外壁上开设有组件收放槽(8),所述对接器主体(5)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开窗顶板(6),所述开窗顶板(6)与对接器主体(5)之间通过伸缩支撑组件(7)固定连接,所述信息接收器主体(3)通过内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对接器主体(5)通过外部电源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包括安装于公交站台上的信息接收器主体(3)以及公交车上的对接器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器主体(3)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扩音窗(1),所述扩音窗(1)后侧的信息接收器主体(3)上端外壁上设置有电源指示灯(2),所述对接器主体(5)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连接端口(4),所述对接器主体(5)的左右两端外壁上开设有组件收放槽(8),所述对接器主体(5)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开窗顶板(6),所述开窗顶板(6)与对接器主体(5)之间通过伸缩支撑组件(7)固定连接,所述信息接收器主体(3)通过内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对接器主体(5)通过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定位的自动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组件(7)包括转向外套管(9)和伸缩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帆
申请(专利权)人:刘宇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