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组件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647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4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离膜,所述隔离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多个所述第一极片和多个所述第二极片层叠设置。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极片上的第一极耳、设置于第二极片上的第二极耳和第三极耳。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三极耳在第一极片上的投影不重叠。上述电极组件通过设置多极耳结构,实现提高电池过流能力、降低温升的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极组件的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极组件和电池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和具有该电极组件的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5G的应用,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电池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卷绕式电池电芯中,阳极极片在电芯内部存在一段单面区,即,仅在阳极极片的阳极集流体外表面涂覆活性物质层,阳极集流体内表面没有涂覆活性物质层。在循环过程中,阳极充放电膨胀,单面区向上或向下不规律膨胀,导致电芯变形,降低电芯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单面区不规则膨胀问题的的电极组件和具有该电极组件的电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离膜,所述隔离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电极组件由所述第一极片、所述隔离膜和所述第二极片卷绕形成。所述第一极片包括单面区,所述单面区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起始层并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未涂覆区和第二未涂覆区,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朝向所述第二未涂覆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未涂覆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背离所述第一未涂覆区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未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未涂覆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电芯内部的硬度,避免单面区不规则膨胀。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双面胶,粘贴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朝向所述第二未涂覆区的表面。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覆盖所述单面区未涂覆活性物质层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与所述隔离膜之间。r>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未涂覆区与所述隔离膜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隔离膜与所述第二未涂覆区。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投影不重叠。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背离所述第一未涂覆区的一侧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未涂覆区、所述隔离膜和所述第二未涂覆区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件覆盖并连接所述第一未涂覆区、所述第二未涂覆区。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夹设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未涂覆区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未涂覆区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沿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极片的厚度。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多个连接单元,所述多个连接单元间隔设置在所述单面区未涂覆活性物质层的表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包装体,所述电极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包装体收容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的极耳伸出所述包装体。上述电极组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以连接所述第一未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未涂覆区,使两个未涂覆区形成整体,增强电芯内圈界面及电芯硬度,以抑制单面区在充放电过程中不规则膨胀导致电芯变形,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附图说明图1为电极组件的第一极片在第一实施例中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极组件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卷绕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极片在一扩展实施例中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有图3所示第一极片的电极组件的卷绕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极片在另一扩展实施例中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为具有图5所示第一极片的电极组件的卷绕结构示意图。图7为电极组件的隔离膜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8为电极组件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卷绕结构示意图。图9为电极组件的第一极片和隔离膜在第三实施例中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10为电极组件在第三实施例中的卷绕结构示意图。图11为电极组件的第一极片和隔离膜在第四实施例中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12为电极组件在第四实施例中的卷绕结构示意图。图13为电极组件的循环试验结果。图14为电极组件在第五实施例中的卷绕结构示意图。图15为电池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极组件100,200,300,400,500第一极片10第一集流体101活性物质层102单面区11第一未涂覆区12第二未涂覆区13空箔区14第二极片20隔离膜30端部隔离膜31第一连接件40第二连接件50第三连接件60第一极耳70第二极耳80粘接件90支撑件91电池600包装体6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离膜,所述隔离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电极组件由所述第一极片、所述隔离膜和所述第二极片卷绕形成。所述第一极片包括单面区,所述单面区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起始层并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未涂覆区和第二未涂覆区,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朝向所述第二未涂覆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未涂覆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背离所述第一未涂覆区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未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未涂覆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上述电极组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以连接所述第一未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未涂覆区,使两个未涂覆区形成整体,增强电芯内圈界面及电芯硬度,以抑制单面区在充放电过程中不规则膨胀导致电芯变形,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0包括第一极片10、第二极片20和隔离膜30,所述隔离膜30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10和所述第二极片20之间,所述电极组件100由所述第一极片10、所述隔离膜30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组件,包括:/n第一极片;/n第二极片,和/n隔离膜,所述隔离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电极组件由所述第一极片、所述隔离膜和所述第二极片卷绕形成;/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单面区,所述单面区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起始层并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未涂覆区和第二未涂覆区,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朝向所述第二未涂覆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未涂覆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背离所述第一未涂覆区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极组件,包括:
第一极片;
第二极片,和
隔离膜,所述隔离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电极组件由所述第一极片、所述隔离膜和所述第二极片卷绕形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单面区,所述单面区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起始层并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未涂覆区和第二未涂覆区,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朝向所述第二未涂覆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未涂覆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背离所述第一未涂覆区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双面胶,粘贴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朝向所述第二未涂覆区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覆盖所述单面区未涂覆活性物质层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与所述隔离膜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未涂覆区与所述隔离膜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隔离膜与所述第二未涂覆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投影不重叠。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背离所述第一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姣郭永良陈超许玉江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