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40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设备,包括壳体、蓄热体、电加热器、通风换热管和保温层。所述蓄热体为铝硅合金蓄热体,所述蓄热体密封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所述蓄热体中;所述通风换热管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通风换热管设置在所述蓄热体中,且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均穿出所述壳体;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运行成本低、蓄热体物化性能稳定、可实现长期有效运行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清洁能源供热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蓄热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高温相变储热利用相变材料在其相变过程中,从环境吸收或释放热量,达到储能或放能的目的。然而高温相变材料往往材料价格较高、物化稳定性低、具有一定腐蚀性等问题,导致成本高、不能实现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蓄热设备,可以实现低成本运行,高温相变材料物化性能稳定,能实现高效储热,可实现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热设备,包括:壳体,蓄热体,所述蓄热体为铝硅合金蓄热体,所述蓄热体密封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所述蓄热体中;通风换热管,所述通风换热管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通风换热管设置在所述蓄热体中,且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均穿出所述壳体;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热设备,可以利用低谷电蓄热来降低运行成本,使用价格较低廉且物化性能稳定的材料实现高效的储热性能,可实现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为不锈钢壳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蓄热体的熔点为570℃~580℃,所述蓄热体的相变潜热500KJ/KG。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加热器为干烧管式电加热器。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电加热器的外管壳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通风换热管有多个,多个所述通风换热管间隔均匀地布置;所述电加热器有多个,多个所述电加热器间隔开地分布,且每一所述通风换热管的外周环向等间隔地分布有四个所述电加热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层为导热系数小于0.14W/(m·K)且耐高温的保温层。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保温层为硅酸铝毯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插设在所述蓄热体内。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蓄热设备的侧面示意图。图2为A-A剖视图。附图标记:蓄热设备1000壳体1蓄热体2电加热器3外管壳31通风换热管4保温层5温度控制器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图1至图2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蓄热设备10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热设备1000,包括壳体1、蓄热体2、电加热器3、通风换热管4和保温层5。其中,蓄热体2为铝硅合金蓄热体2,蓄热体2设置在壳体1内;电加热器3设置在蓄热体2中;通风换热管4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通风换热管4设置在蓄热体2中,且进口端和出口端均穿出壳体1;保温层5设置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具体地,蓄热体2为铝硅合金蓄热体2,蓄热体2设置在壳体1内。可以理解的是,采用硅铝合金高温相变材料作为蓄热体2,其价格成本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高温相变材料的价格成本要低,且硅铝合金材料物化性能稳定,蓄热效率高;由于蓄热体2在蓄热和放热过程中会在固液两相之间变化,蓄热体2需要设置在壳体1中,壳体1需要密封,避免液态蓄热体2泄漏。因此,采用蓄热体2为铝硅合金蓄热体2,有利于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电加热器3设置在蓄热体2中,这样,通过电加热器3可以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产生的热能可以储存在蓄热体2中。由于在谷电时间段内,电费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利用谷电时间段内使电加热器3处于工作状态,利用电加热器3在谷电时间段内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储存在蓄热体2中,这样通过低谷电蓄热降低运行成本,使用价格较低廉。通风换热管4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通风换热管4设置在蓄热体2中,且进口端和出口端均穿出壳体1。由于蓄热体2温度很高,从通风换热管4的进口端通入风,风进入通风换热管4后并从出口端排出,利用风作为传热介质,可以将蓄热体2中的热能带到需要的地方使用。通过设置通风换热管4,有利于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保温层5设置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保温层5,可以避免热损失,提高蓄热效率,同时还能确保蓄热设备1000外部环境的安全。由于蓄热体2温度很高,保温层5满足耐高温的要求。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热设备1000,可以利用低谷电蓄热来降低运行成本,使用价格较低廉且物化性能稳定的材料实现高效的储热性能,可实现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为不锈钢壳体1。由于蓄热体2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不锈钢壳体1的抗腐蚀性能强,壳体1不易被腐蚀。此外,不锈钢壳体1结构稳定,受力均匀。例如,不锈钢壳体1由310S不锈钢板、310S型材及310S不锈钢管制造而成,抗腐蚀性能强,结构稳定,受力均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蓄热体2的熔点为570℃~580℃,蓄热体2的相变潜热500KJ/KG,蓄热效率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电加热器3为干烧管式电加热器3。可以理解的是,干烧管式电加热器3结构简单,热效率高,机械强度好,安全可靠,灵敏耐用。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电加热器3的外管壳3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由于蓄热体2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电加热器3的外管壳3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抗腐蚀性强,可以提高电加热器3的使用寿命,且不锈钢的导热性能好。例如,电加热器3的外管壳31采用310S不锈钢材料制成,导热性能好,且满足耐腐蚀要求。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通风换热管4有多个,多个通风换热管4间隔均匀地布置;电加热器3有多个,多个电加热器3间隔开地分布,且每一通风换热管4的外周环向等间隔地分布有四个电加热器3。由此,可以使得蓄热体2的热能分布尽量均匀,且释放热能时也比较均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保温层5为导热系数小于0.14W/(m·K)且耐高温的保温层5。由此,可以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避免热损失,且保温层耐用性好。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保温层5为硅酸铝毯层。由于硅酸铝毯层导热系数可以小于0.14W/(m·K),可以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避免热损失,且硅酸铝毯层可以满足耐高温的要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温度控制器6,温度控制器6插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蓄热体,所述蓄热体为铝硅合金蓄热体,所述蓄热体密封设置在所述壳体内;/n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所述蓄热体中;/n通风换热管,所述通风换热管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通风换热管设置在所述蓄热体中,且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均穿出所述壳体;/n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蓄热体,所述蓄热体为铝硅合金蓄热体,所述蓄热体密封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所述蓄热体中;
通风换热管,所述通风换热管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通风换热管设置在所述蓄热体中,且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均穿出所述壳体;
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不锈钢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的熔点为570℃~580℃,所述蓄热体的相变潜热500KJ/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为干烧管式电加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平李忠刘文培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天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