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机用辅助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538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烘干机用辅助清理装置,包括壳体、清洁机构和减震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电机、传动单元、底板、凸轮、摆杆、第一气囊、铰接杆和清洁刷;所述电机固接在减震机构顶端;所述传动单元安装在壳体内部,与电机转动连接;所述底板固接在壳体内侧壁上;所述凸轮固接在传动单元上,与摆杆接触;所述摆杆一端铰接在底板顶端,另一端与铰接杆铰接,且侧壁通过弹簧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气囊固接在底板顶端;所述铰接杆远离摆杆的端部与清洁刷铰接;所述清洁刷与壳体内侧壁滑动配合;在清洁机构作用下使得烘干机有着较为洁净的内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烘干机用辅助清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清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烘干机用辅助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烘干机有带式烘干,滚筒烘干,箱式烘干,塔式烘干等几种模式;热源有煤,电,气等;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有热风气流式和辐射式等,热风滚筒烘干是热气流从尾部向前运动,与物料充分接触,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传热量充分利用;将热能直接传递给物料,使物料的水分在筒体内不断被蒸发,入料口的引风装置将大量的水分、湿气流抽出,防止粉尘外排造成的二次污染;通过内螺旋搅拌、扫散、抄板,推进物料运动,完成整个烘干过程;逆流传导脱湿,避免减少重复烘干程序。目前现有技术中,大多烘干机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残渣等废料,但烘干机本身不具有清洁功能,需要人为进行烘干机的清洁,浪费人力和时间,使得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烘干机用辅助清理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烘干机用辅助清理装置,包括壳体、清洁机构和减震机构;所述壳体固接在减震机构顶端;所述清洁机构安装在壳体内部,包括电机、传动单元、底板、凸轮、摆杆、第一气囊、铰接杆和清洁刷;所述电机固接在减震机构顶端;所述传动单元安装在壳体内部,与电机转动连接;所述底板固接在壳体内侧壁上;所述凸轮固接在传动单元上,与摆杆接触;所述摆杆一端铰接在底板顶端,另一端与铰接杆铰接,且侧壁通过弹簧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气囊固接在底板顶端;所述铰接杆远离摆杆的端部与清洁刷铰接,且通过弹簧与底板连接;所述清洁刷与壳体内侧壁滑动配合。进一步,所述传动单元包括旋转杆、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连杆、传送带、直杆、第三斜齿轮、第四斜齿轮和支杆;所述旋转杆转动连接在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斜齿轮固接在旋转杆上;所述连杆转动连接在壳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斜齿轮固接在连杆端部,与第一斜齿轮啮合;所述支杆转动连接在壳体内侧壁上;所述传送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杆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杆上;所述支杆转动连接在底板顶端;所述第三斜齿轮固接在支杆上;所述第四斜齿轮固接在直杆上,与第三斜齿轮啮合;所述凸轮固接在直杆上。进一步,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板、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丝杆、第二气囊、滑槽和T形块;所述壳体固接在减震板顶端;所述电机固接在减震板底端;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减震板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滑块套装在丝杆上,与丝杆滚珠丝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套装在丝杆上,与丝杆滚珠丝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一端铰接第一滑块顶端,另一端与减震板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杆一端铰接第二滑块顶端,另一端与减震板内侧壁滑动配合,且第二滑杆与第一滑杆中部铰接;所述滑槽固接在减震板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气囊固接在丝杆上,内部与滑槽连通;所述T形块与滑槽滑动配合。进一步,所述清洁刷内部设有喷气口;所述喷气口内部与第一气囊相连通。进一步,所述T形块顶端设有橡胶块。进一步,所述壳体外侧壁设有观察窗,且顶端开有散热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电机运转,带动传动机构运动,使得固接在传动机构上的凸轮转动,从而使得摆杆摆动,从而带动铰接杆摆动,使得铰接在铰接杆端部的清洁刷沿着壳体内侧壁进行上下滑动,从而进行清洁工作,且摆杆摆动挤压第一气囊,使得第一气囊内的气体从喷气口喷出,从而起到辅助清洁的作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烘干机用辅助清理装置的整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烘干机用辅助清理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中C处局部放大图;图例说明:1、壳体;11、观察窗;12、散热口;2、清洁机构;21、电机;22、传动单元;221、旋转杆;222、第一斜齿轮;223、第二斜齿轮;224、连杆;225、传送带;226、直杆;227、第三斜齿轮;228、第四斜齿轮;229、支杆;23、底板;24、凸轮;25、摆杆;26、第一气囊;27、铰接杆;28、清洁刷;281、喷气口;3、减震机构;31、减震板;32、第一滑杆;33、第二滑杆;34、第一滑块;35、第二滑块;36、丝杆;37、第二气囊;38、滑槽;39、T形块;391、橡胶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烘干机用辅助清理装置,包括壳体1、清洁机构2和减震机构3;所述壳体1固接在减震机构3顶端;所述清洁机构2安装在壳体1内部,包括电机21、传动单元22、底板23、凸轮24、摆杆25、第一气囊26、铰接杆27和清洁刷28;所述电机21固接在减震机构3顶端;所述传动单元22安装在壳体1内部,与电机21转动连接;所述底板23固接在壳体1内侧壁上;所述凸轮24固接在传动单元22上,与摆杆25接触;所述摆杆25一端铰接在底板23顶端,另一端与铰接杆27铰接,且侧壁通过弹簧与底板23连接;所述第一气囊26固接在底板23顶端;所述铰接杆27远离摆杆25的端部与清洁刷28铰接,且通过弹簧与底板23连接;所述清洁刷28与壳体1内侧壁滑动配合;工作时,电机21运转,带动传动机构运动,使得固接在传动机构上的凸轮24转动,从而使得摆杆25摆动,从而带动铰接杆27摆动,使得铰接在铰接杆27端部的清洁刷28沿着壳体1内侧壁进行上下滑动,从而进行清洁工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传动单元22包括旋转杆221、第一斜齿轮222、第二斜齿轮223、连杆224、传送带225、直杆226、第三斜齿轮227、第四斜齿轮228和支杆229;所述旋转杆221转动连接在电机21输出端;所述第一斜齿轮222固接在旋转杆221上;所述连杆224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斜齿轮223固接在连杆224端部,与第一斜齿轮222啮合;所述支杆229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侧壁上;所述传送带225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杆224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杆229上;所述支杆229转动连接在底板23顶端;所述第三斜齿轮227固接在支杆229上;所述第四斜齿轮228固接在直杆226上,与第三斜齿轮227啮合;所述凸轮24固接在直杆226上;工作时,电机21运转,带动旋转杆221转动,通过第一斜齿轮222和第二斜齿轮223啮合作用,使得连杆224旋转,从而带动传送带225工作,在第三斜齿轮227和第四斜齿轮228啮合作用下,使得直杆226旋转。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烘干机用辅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清洁机构(2)和减震机构(3);所述壳体(1)固接在减震机构(3)顶端;所述清洁机构(2)安装在壳体(1)内部,包括电机(21)、传动单元(22)、底板(23)、凸轮(24)、摆杆(25)、第一气囊(26)、铰接杆(27)和清洁刷(28);所述电机(21)固接在减震机构(3)顶端;所述传动单元(22)安装在壳体(1)内部,与电机(21)转动连接;所述底板(23)固接在壳体(1)内侧壁上;所述凸轮(24)固接在传动单元(22)上,与摆杆(25)接触;所述摆杆(25)一端铰接在底板(23)顶端,另一端与铰接杆(27)铰接,且侧壁通过弹簧与底板(23)连接;所述第一气囊(26)固接在底板(23)顶端;所述铰接杆(27)远离摆杆(25)的端部与清洁刷(28)铰接,且通过弹簧与底板(23)连接;所述清洁刷(28)与壳体(1)内侧壁滑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机用辅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清洁机构(2)和减震机构(3);所述壳体(1)固接在减震机构(3)顶端;所述清洁机构(2)安装在壳体(1)内部,包括电机(21)、传动单元(22)、底板(23)、凸轮(24)、摆杆(25)、第一气囊(26)、铰接杆(27)和清洁刷(28);所述电机(21)固接在减震机构(3)顶端;所述传动单元(22)安装在壳体(1)内部,与电机(21)转动连接;所述底板(23)固接在壳体(1)内侧壁上;所述凸轮(24)固接在传动单元(22)上,与摆杆(25)接触;所述摆杆(25)一端铰接在底板(23)顶端,另一端与铰接杆(27)铰接,且侧壁通过弹簧与底板(23)连接;所述第一气囊(26)固接在底板(23)顶端;所述铰接杆(27)远离摆杆(25)的端部与清洁刷(28)铰接,且通过弹簧与底板(23)连接;所述清洁刷(28)与壳体(1)内侧壁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干机用辅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22)包括旋转杆(221)、第一斜齿轮(222)、第二斜齿轮(223)、连杆(224)、传送带(225)、直杆(226)、第三斜齿轮(227)、第四斜齿轮(228)和支杆(229);所述旋转杆(221)转动连接在电机(21)输出端;所述第一斜齿轮(222)固接在旋转杆(221)上;所述连杆(224)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斜齿轮(223)固接在连杆(224)端部,与第一斜齿轮(222)啮合;所述支杆(229)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侧壁上;所述传送带(225)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杆(224)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杆(229)上;所述支杆(229)转动连接在底板(23)顶端;所述第三斜齿轮(227)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强龙洪龙少辉陈胜全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市科隆粮油食品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