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热式碳纤维地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270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热地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热式碳纤维地暖。包括:面层、金属层、发热层、地基层;发热层设置在地基层上,金属层包设在发热层上,面层铺设在金属层上;发热层包括分片结构设置的发热碳纤维;还包括:智能温控系统、温度监测装置,智能温控系统分别与各分片结构的发热碳纤维连接,温度监测装置与智能温控系统连接。本申请碳纤维地暖采用发热碳纤维,具有很快的发热速度。在通电状态时,发热材料的电磁被金属外壳所屏蔽,避免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发热碳纤维分片设置,智能温控系统各个温度监测装置的检测信息,根据加热需要以及检测到的温度的需要,控制其各部分是使用或者不使用,控制合理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速热式碳纤维地暖
本技术涉及电热地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热式碳纤维地暖。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健康。面对冬季的寒冷,我国北方地区有集中供暖系统,而南方地区的家庭多采用空调制热取暖,由于空调制热的同时带走了室内空气中的水分,在南方潮湿环境中长大的人们难以适应室内的干燥,常会因室内干燥造成人体不适或染病,因此地暖装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地暖装置产生的热量以地板为辐射源向上扩散,使室内的温度从下向上形成不同的温度梯度,处于室内的人会觉得腿脚暖和、呼吸清凉,而且室内外潮湿度基本不变,十分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速热式的可根据需求分片控制的碳纤维地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速热式碳纤维地暖,包括:面层、金属层、发热层、地基层;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地基层上,所述金属层包设在所述发热层上,所述面层铺设在所述金属层上;所述发热层包括分片结构设置的发热碳纤维;还包括:智能温控系统、温度监测装置,所述智能温控系统分别与各分片结构的所述发热碳纤维连接,所述温度监测装置与所述智能温控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层包括填充找平层、反射层、隔热层、绝缘层;所述发热碳纤维设置在所述填充找平层中;所述填充找平层底部设置所述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底部设置所述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底部设置所述绝缘层。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层包括金属平面和金属折面,所述金属平面和金属折面组成一个容纳区;所述容纳区包设所述发热层,且所述金属折面延伸入所述地基层。进一步的,所述地基层包括封底层、地基板,所述封底层设置在地基板上;所述发热层中的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封底层上;所述金属层的所述金属折面底部设置有接地线,所述接地线铺设入所述封底层。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平面的两端长度小于所述面层;所述金属平面的两端长度小于所述地基层;在所述金属折面外侧与所述面层、所述地基层之间形成填充空间。进一步的,所述面层设置有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用以检测地表温度;所述发热层设置有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用以检测发热层温度。进一步的,室内设置有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用以检测室内温度;且该温度监测装置能够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智能温控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碳纤维地暖采用发热碳纤维,具有很快的发热速度。在通电状态时,发热材料的电磁被金属外壳所屏蔽,堆积在金属外壳表面的感应电容通过地线导入地下,避免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发热碳纤维分片设置,智能温控系统各个温度监测装置的检测信息,根据加热需要以及检测到的温度的需要,控制其各部分是使用或者不使用,控制合理的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结构示意图。图中:面层1金属层2填充找平层3反射层4隔热层5绝缘层6封底层7地基板8发热碳纤维9填充空间10接地线11温度监测装置12智能温控系统13电源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一种速热式碳纤维地暖,包括:面层、金属层、发热层、地基层;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地基层上,所述金属层包设在所述发热层上,所述面层铺设在所述金属层上;所述发热层包括分片结构设置的发热碳纤维;还包括:智能温控系统、温度监测装置,所述智能温控系统分别与各分片结构的所述发热碳纤维连接,所述温度监测装置与所述智能温控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层包括填充找平层、反射层、隔热层、绝缘层;所述发热碳纤维设置在所述填充找平层中;所述填充找平层底部设置所述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底部设置所述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底部设置所述绝缘层。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层包括金属平面和金属折面,所述金属平面和金属折面组成一个容纳区;所述容纳区包设所述发热层,且所述金属折面延伸入所述地基层。进一步的,所述地基层包括封底层、地基板,所述封底层设置在地基板上;所述发热层中的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封底层上;所述金属层的所述金属折面底部设置有接地线,所述接地线铺设入所述封底层。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平面的两端长度小于所述面层;所述金属平面的两端长度小于所述地基层;在所述金属折面外侧与所述面层、所述地基层之间形成填充空间。进一步的,所述面层设置有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用以检测地表温度;所述发热层设置有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用以检测发热层温度。进一步的,室内设置有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用以检测室内温度;且该温度监测装置能够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智能温控系统。参照附图,本实施例公开的碳纤维地暖。发热层设置在地基层上,金属层2包设在发热层上,面层1铺设在金属层2上,构成本实施例的碳纤维地暖的主体结构。发热层包括填充找平层3、反射层4、隔热层5、绝缘层6;填充找平层3底部设置反射层4;反射层4底部设置隔热层5;隔热层5底部设置绝缘层6。发热层采用发热碳纤维体,碳纤维发热体由碳元素构成的无机纤维。纤维的碳含量大于90%。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纤维发热体以碳纤维为发热基本材料制成的管状发热体,利用反射面散热,用于取暖器的发热体。其电热转换率达95%以上,比镍铬、钨钼等材料作为发热体节能30%;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损失小;具有3秒速热,5秒钟表面温度可达300-700度。碳纤维地暖采用发热碳纤维,具有很快的发热速度。发热层是分片结构设置的发热碳纤维9,发热碳纤维9设置在填充找平层3中。发热碳纤维分片设置,可以根据加热需要以及检测到的温度的需要,控制其各部分是使用或者不使用。地基层包括封底层7、地基板8,封底层7设置在地基板8上;发热层中的绝缘层6设置在封底层7上。金属层2包括金属平面和金属折面,金属平面和金属折面组成一个容纳区;容纳区包设发热层,且金属折面延伸入地基层。金属层2的金属折面底部设置有接地线11,接地线11铺设入封底层7。在通电状态时,发热材料的电磁被金属外壳所屏蔽,堆积在金属外壳表面的感应电容通过地线导入地下,避免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金属层采用铝合金、不锈铁、钢和锌合金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金属平面的两端长度小于面层1;金属平面的两端长度小于地基层;在金属折面外侧与面层1、地基层之间形成填充空间10。在填充空间10内通过填充,将金属层包裹在内部,防止对金属层的破坏。智能温控系统13分别与各分片结构的发热碳纤维9连接,温度监测装置12与智能温控系统13连接。面层1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用以检测地表温度;发热层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用以检测发热层温度。室内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速热式碳纤维地暖,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金属层、发热层、地基层;/n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地基层上,所述金属层包设在所述发热层上,所述面层铺设在所述金属层上;所述发热层包括分片结构设置的发热碳纤维;还包括:/n智能温控系统、温度监测装置,所述智能温控系统分别与各分片结构的所述发热碳纤维连接,所述温度监测装置与所述智能温控系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速热式碳纤维地暖,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金属层、发热层、地基层;
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地基层上,所述金属层包设在所述发热层上,所述面层铺设在所述金属层上;所述发热层包括分片结构设置的发热碳纤维;还包括:
智能温控系统、温度监测装置,所述智能温控系统分别与各分片结构的所述发热碳纤维连接,所述温度监测装置与所述智能温控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热式碳纤维地暖,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包括填充找平层、反射层、隔热层、绝缘层;所述发热碳纤维设置在所述填充找平层中;所述填充找平层底部设置所述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底部设置所述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底部设置所述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速热式碳纤维地暖,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包括金属平面和金属折面,所述金属平面和金属折面组成一个容纳区;所述容纳区包设所述发热层,且所述金属折面延伸入所述地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理谏刘东彦付世传刘光辉吴磊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暖如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